列宁格勒战役电影完整版(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战役电影完整版(列宁格勒保卫战)这个被称之为“卢加防御地带”的防御阵地,由苏军卢加战役集群防守,其主要设防地点为列宁格勒城西南方向。另三个筑垒区分别为赤卫城筑垒区、卡累利阿筑垒区和斯卢茨克筑垒区组成,像三块巨大的屏障挡在列宁格勒城外。在接到苏军统帅部的命令后,列宁格勒军民夜以继日,在城市外围构筑了一道弧形防御地带和三个筑垒区。于是,保卫列宁格勒的严峻局面就迅速而明确地摆在了广大苏联军民的面前。列宁格勒,沙俄时原名为圣彼得堡(现又更为原名),为当时苏联之第二大城市。在2.6万公顷的面积上,涅瓦河、奥赫塔河及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等河流将市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块,涅瓦河三角洲直落芬兰湾。作为重要的铁路、河运交通枢纽,列宁格勒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北面约120公里处就是苏芬边界。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芬兰军队为配合德军行动,已于6月底越过了边境,其矛头直指列宁格勒。
1941年6月22日凌晨5点,德军突然袭击了苏联,一举深入苏联境内200公里,如入无人之境。希特勒在他的柏林统帅部里等待这个好消息,发出了“三个月内拿下苏联首都莫斯科”的狂妄叫嚣。
然而,德军若集中力量攻打莫斯科,就必须首先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因此,希特勒在制定偷袭苏联的作战计划中,将地处芬兰湾东岸的列宁格勒作为它前期战略进攻的要点。
被誉为苏联第二首都的列宁格勒
于是,保卫列宁格勒的严峻局面就迅速而明确地摆在了广大苏联军民的面前。
列宁格勒,沙俄时原名为圣彼得堡(现又更为原名),为当时苏联之第二大城市。在2.6万公顷的面积上,涅瓦河、奥赫塔河及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等河流将市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块,涅瓦河三角洲直落芬兰湾。作为重要的铁路、河运交通枢纽,列宁格勒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北面约120公里处就是苏芬边界。
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芬兰军队为配合德军行动,已于6月底越过了边境,其矛头直指列宁格勒。
在接到苏军统帅部的命令后,列宁格勒军民夜以继日,在城市外围构筑了一道弧形防御地带和三个筑垒区。
这个被称之为“卢加防御地带”的防御阵地,由苏军卢加战役集群防守,其主要设防地点为列宁格勒城西南方向。另三个筑垒区分别为赤卫城筑垒区、卡累利阿筑垒区和斯卢茨克筑垒区组成,像三块巨大的屏障挡在列宁格勒城外。
与此同时,市区各主要街道上均筑起了街垒,设有反坦克壕和反坦克狙击点,整个市区被划分成六个防御地段,依据河流、桥梁、地势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防御阵地,密布着轻重机枪火力点及反坦克阵地。
就这样,在短短的半个月之中,列宁格勒军民以惊人的速度在城内外构筑了一个庞大而坚固的梯次防御体系。它为保卫列宁格勒,坚持长期抵抗德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列宁格勒方面军步兵第10师开赴前线
1941年7月10日,德军入侵苏联的第18天,希特勒下令进攻列宁格勒。
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德军从南面、西面;芬兰军队从北面同时向列宁格勒地区扑来。
卢加防御地带遭受到德摩托化第41军的猛烈攻击,但苏军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使卢加地区成了德军难以逾越的坚强堡垒。
在奏列哈河地区,德军猛攻诺夫果罗德,同样受阻,但由于德摩托化第56军攻势强猛,不久,德军沿舍朗河突入了苏军防御阵地,推进到施姆克附近。
德摩托化第41军在卢加防御地带正面始终不能得手,便调转方向,从卢加以西的森林地和科波尔高地进行突击,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突进了列宁格勒防御地区。
德军进攻列宁格勒
斯大林时刻关注着列宁格勒地区的战况。7月13日晚,当他得知德军进展情况时,不禁眉头紧皱,在军用地图前沉思良久。
显然,德军两个摩托化军深入苏军防御地区,对列宁格勒的威胁实在太大了!于是,他立即指示,给列宁格勒前线发报:不要犹豫,立即组织反突击,并争取在反突击中歼灭敌人!
4月14日至18日,守卫列宁格勒的苏军组织了两个反突击集团,成功地进行了反突击。
苏军官兵以无畏的精神,冲出防御阵地,扑向立足未稳的敌人。
德军万未料到苏军的防守部队会突然扑来,仓促应战,立显败势。
苏军趁热打铁,一气将德军驱出战线40公里,并切断了敌坦克第8师与主力部队的联系,紧接着,苏军又分割包围了敌第56摩托化军的后方机关,彻底予以捣毁。
德军在后退40公里之后,将整个第4集团军的交通线暴露在苏军面前,他们担心交通线被切断,急忙收缩兵力,不得已暂时停止了对列宁格勒的进攻。
希特勒得知列宁格勒前线的战况,大发雷霆,叫喊着要撤换战区统帅。他的秘书已经起草了命令,但希特勒想到同苏联的战事刚刚开始便易将,似有不妥。身边的谋士们又以“大局胜利,小小失败”为由,从歌功颂德的言辞中巧妙予以劝解,希特勒才算收回成命,将撤职的命令改成“立即准备新的更猛烈的攻势”发往前线。
希特勒
根据统帅部的命令,列宁格勒前线的德军将第18集团军的大部同坦克第4集群合并,组成北、中、南3个突击集团。北路沿金吉谢普到科波里耶方向,攻击赤卫城,中路继续挺进卢加,南路攻打诺夫果罗德到楚多沃一线。
列宁格勒城守军察觉到敌方新的意图,也针对性地进行了兵力调整,将卢加战役集群扩编为3个独立战役团,统归北方面军指挥,具体负责防守金吉谢普、卢加等3个地段。鉴于上次反突击时付出的伤亡不小,前线司令部又将刚刚组建的3个民兵师调往前线,以迎击德军更大规模的进犯。
8月8日,德军重开战端。在赤卫城激战的苏军运用上次战斗的经验,不断向敌发动反击,有效地遏制了德军的前进速度。
德军以飞机、坦克配合,不断投入兵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苏军被迫撤出第一道防线,退守科波尔高地。
这时,赤卫城筑垒地带工事发挥了坚强的抵抗作用,苏军凭借地势,顽强地与德军对抗,加之金吉谢普东北地区的苏军从侧面发动了对德军的攻击,有力地牵制了德军的正面进攻,使德军一举攻占赤卫城,进而推进列宁格勒的企图落了空。
8月10日,中路及南路的德军同时对卢加和诺夫果罗德发起攻势,终因苏军的坚强防守而告败北。德军前线指挥官不敢将此战况报告柏林统帅部,情急之中孤注一掷,投入了所有的后备力量,终于在4天后突破了苏军的防线。
8月20日,德军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占领了楚多沃城。
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斯大林万分沉着。他下令将北方面军分成卡累利阿和列宁格勒两个方面军,分别负责把守列宁格勒南北的3个筑垒地区,同时提议组建了以伏罗希洛夫元帅和日丹诺夫上将为首的列宁格勒城防军事委员会,改编了西北方面军,其指挥机构并入列宁格勒方面军,部队直接隶属苏军最高统帅部。
列宁格勒保卫战一角
8月25日,南路德军再次发动进攻,并集中兵力攻占了拉多加湖南部的代利谢利堡。列宁格勒的陆路交通被德军封锁,同内地的联系只能依靠拉多加湖的水路及部分空中航线。形势似乎在进一步恶化。
9月初,德军又在赤卫城以西地区动用了8个师组成的突击军团,向红村、乌里茨克突击,经过激战推进到利果沃,普尔科沃一线,列宁格勒面临的威助越来越严重了。
德军向列宁格勒发动进攻
城防军事委员会紧急动员全市军民,再次加固城防,以防不测。
在地面部队取得进展的同时,德军出动了上万架次的飞机对列宁格勒城区进行狂轰滥炸,给整座城市造成了巨大损失。
苏军最高统帅部临时组织了两个独立防空旅,由列宁格勒方面军统一指挥,组成了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网,总算遏制了敌机的疯狂轰炸。
为配合德军的攻势,芬兰军队的15个师3个混成旅及500多架飞机从北面不断进攻列宁格勒,经过近1个月的激战,才突破了苏军的外围防线。
由于伤亡巨大,芬军在8月10日的配合作战中企图打通卡累利阿筑垒的阻隔与德军会合,始终未能如愿。从此以后,芬军就在卡累利阿筑垒地带及斯维河一线与苏军对峙,直至战役结束。
11月18日,德军攻占季赫文,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多加湖的铁路线,逼近沃尔霍夫市。
德军围困列宁格勒
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组织了3个集团军的兵力进行反突击。
双方在赫季文到沃尔霍夫河的广阔地段上进行了40余天的殊死搏击,苏军终于将德军压至沃尔霍夫河一线。
至此,苏军同德军、芬军的攻防战已进行了将近5个月。这是一场在列宁格勒接近地上全面展开的血战,双方陆续投入的兵力已近百万。
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希特勒企图在列宁格勒地区“速战速决”的意图完全落空了。
至12月底,苏军已彻底遏制了德军的继续进攻。但德军经过一系列残酷战斗,也已完全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对列宁格勒形成了围困之势。
对于列宁格勒前线的战争态势,柏林的德军统帅部里一片沉默。
希特勒抵达列宁格勒督战
法国同样是一个大国,马其诺防线当初同样号称坚不可摧。德军1个星期就攻破了马其诺防线,紧接着便是进军巴黎。而现在,德军投入的兵力更甚于在法国,但是战争的进程竞相差如此之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个严酷的事实就是苏联远非法国可比,苏联的军队比法军更加难斗。照此情形,一个列宁格勒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尚且攻打不下,何况整个苏联?
经过一番思考,希特勒做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对列宁格勒进行封锁,一直到将苏军饿死、冻死!
1942年是列宁格勒军民经历的空前艰难的岁月,由于德军切断了该城同内地的一切联系,粮食、药品、燃料等物资严重匮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德军不间断地出动飞机,日夜轰炸袭击,进行骚扰破坏。伤员在不断增多,因饥饿、寒冷和疾病,每天都有人停止呼吸。
但是,城内的军民并没有屈服,通过各种办法渡过难关。
为了解决饮食的困难,军民们利用市内一切可以开挖的土地,种上蔬菜,以菜代粮,并想尽一切办法从敌人封锁的隙缝中向外疏散了近70万人口。
苏军统帅部也积极组织力量,在严寒中开辟冰上通道,支援列宁格勒军民。
对于受困于列宁格勒的军民来说,1942年初的这几个月是不堪回首的。
据战后统计,该城在德军封锁最艰难的岁月里,饿死、冻死、病死的人员总数多达63万,平均每天死亡4 000人!
1942年夏秋两季,列宁格勒守军发动了多次突击,意图突破德军的封锁,但德军在后勤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使苏军的努力功亏一篑。
尽管如此,苏军的突击仍然打乱了德军的计划,使希特勒在1942年夏秋之交结束列宁格勒战役的梦想彻底破灭。
此时,苏德战场的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遭到惨败,希特勒被迫改全线出击为重点进攻之后,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受到重创。
1942年年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苏军粉碎了德军在近郊的攻势,继而又在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消灭了该战役中参战的德军主力兵团。
斯大林认为,解决列宁格勒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下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拉多加湖以南地区发起反攻,旨在打开列宁格勒的陆路通道。
伏罗希洛夫元帅亲临前线指挥部,于1943年1月12日下令对德军全线出击。
苏军首先猛攻德军的突出部位,当天便突破敌方阵地,把德军分割成几部分。
次日,德军为了夺回失去的阵地,投入了第2梯队,苏军针锋相对,也将第2梯队投入战斗。
苏德双方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激烈的争夺,德军损失惨重。沃尔霍夫方面军进展神速,于1月14日突破了德军第2防区,在距德军仅两公里的距离内,将德军分割包围。
伏罗希洛夫是一位经验丰富、十分善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员,而且具有过人的韧劲。在同德军长期对峙的过程中,他一直沉着地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反击的时机。这次苏军反攻的一举成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准备,使部队的出击具有一种强大的爆发力。
德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被封锁了这么久的苏军仍然具有如此强的战斗力,在苏军的强大打击下,几无还手之力。
1月18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同沃尔霍夫方面军胜利会师,一举全歼什利谢堡的德军,牢牢地控制住了这里的阵地。
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会师
在这次辉煌的突围战中,苏军共击溃德军7个师,歼敌3万余人。德军的800多座工事被夷为平地,100多架战机折戟沙场。
列宁格勒突围战的意义,不止打破了德军的封锁,而且对取得整个保卫战的最后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43年,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仍控制在德军手中,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威胁仍未彻底解除。
由于苏军突围战的胜利,大量军、民用物资通过刚刚攻破的封锁线,从内地源源运抵列宁格勒,给城内居民带来了充足的补给。仅2月份1个月,就运进了各类物资5 000多列车。
大量军用物资及武器弹药的运到,使苏军部队士气大涨,反攻呼声不断,但伏罗希洛夫根据整个苏德战场的形势,拟定了大休整而后反攻的计划,经斯大林批准同意,予以实施。
这样,列宁格勒前线的战事暂时平稳下来。
暂时休战并不意味着休息,伏罗希洛夫对德军的狡诈与疯狂也不掉以轻心。
他一面命令各防守部队继续加强工事,一面积极备战,调动部队反复演练突破德军防线和在森林沼泽地带进攻的战略战术。
因为要进行部队与部队之间、兵种与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列宁格勒城内城外的苏军调动频繁,使德军万分紧张,不知俄国人在搞什么把戏。他们犹如惊弓之鸟,每天都神经绷得紧紧的,可就是不见苏军动真刀真枪。
就在德军为苏军的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担惊受怕,弄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占领区内的游击队开始频繁出动。他们像摸得着却抓不住的泥鳅一样,到处钻德国人的空子。一忽儿炸了运输线上的军车,一忽儿又袭击了德军的哨所。德军在发动列宁格勒战役时,精心构筑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和各类通讯设施,此刻便成了游击队餐桌上的好菜,桥梁、铁路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通讯兵站里常常燃起熊熊大火。
游击队使德军十分头痛,他们组织了几次清剿,都收效甚微。
德国兵在纵横交错的河道、湖泊及山林、阡陌间疲于奔命,就像巨人捉蚊子一般,累得气喘吁吁却始终拍不着一只蚊子。而游击队却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缴获敌人的枪炮来武装自己,在短短的1年内发展到13个旅计3万余人。
游击队对德军的骚扰有力地配合了列宁格勒的方面军,在敌人后方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仅火车一项,就炸毁了千余列。
这时,整个苏德战场的形势进一步向有利于苏军的方向发展,苏军在南方战场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整师整师地歼灭着敌人。
德军节节败退,令希特勒大为恼火,捉襟见肘之下,希特勒不顾列宁格勒战场形势的不利,下令从列宁格勒前线抽调了两个师的兵力去支援南方战场。
形势变得对列宁格勒前线的苏军越来越有利。
伏罗希洛夫元帅被召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在听取了伏罗希洛夫对列宁格勒前线战备情况的汇报后,手提烟斗在地图上比划着说:“我们已经拿回了23%的被占领土,现在,该解决列宁格勒的问题了。”
“我们随时可以出击。”伏罗希洛夫肯定地表示。
“很好。”斯大林点了点头。他脸上的表情很少发生变化,仍然是那样严肃。但熟知斯大林脾气的伏罗希洛夫知道,最高统帅眼下的心情很好,而且成竹在胸。他等待着斯大林的命令。
果然,斯大林在略加沉思后说道:“反攻的任务由你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共同担任。你们首先要在列宁格勒和诺夫果罗德地区发起反攻,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将进攻希特勒的第16军团。我想,反攻应该在1月14日开始。”
“是的,斯大林同志。”伏罗希洛夫答道。
1944年1月14日,苏军的3个方面军同时对德军发起了反攻。
苏军在列宁格勒对德军发动进攻
成吨成吨的钢铁连续不断地倾泻到德军阵地上,坦克吼叫着前进,不时用平射炮摧毁那些在吐着火舌的德军堡垒。
德国人拼死抵抗,并投人了预备队,但仍然不能阻挡苏军猛烈的攻击。
至19日止,列宁格勒方面军取得了歼灭敌3个步兵师、重创敌5个步兵师的战果。
20日,沃尔霍夫方面军解放了诺夫果罗德,歼敌近2万人。
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始终在芬兰湾沿岸地区死死拖住德军第16军团,使其无法增援频频告急的列宁格勒前线的德军。
德军为避免被围歼,迅速将主力向西南方向撤退。
伏罗希洛夫命令部队跟踪追击,苏军于21日夺回了姆加至波果集耶的铁道线。
苏军在战斗中
沿途,苏军正规部队得到游击队的有力配合,打垮了敌人的增援部队,向前推进了近百公里,这样,德军的炮火再也打不进列宁格勒了,德军18集团军在遭到重创之后,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但是,希特勒不甘心在列宁格勒的失败。
尽管德军统帅部里的一些将领和谋士提出,纠缠于列宁格勒战场已毫无意义,但希特勒仍固执地坚持将北方集团军群的13个师和受过重创的4个师合并在一道,退守卢加,以期与西进的苏军抗衡。
这时的希特勒早已没有了一个战略家清醒的头脑,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瞎指挥,结果是断送了整个第18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大部。
苏军于1月31日强渡卢加河,2月1日攻占金古谢兽城,2月12日夺回达奥列提日。至3月初,苏军完全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对德军的胜利。
苏军缴获德军的战利品
斯大林决定迫使芬兰退出德日意法西斯阵营,下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对盘踞在列宁格勒城北至苏芬边境近百公里地段的芬军进行毁灭性打击。
1944年6月9日,伏罗希洛夫派出强大的空军对芬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轮番轰炸,并配合以大规模的炮轰,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轰击使芬军前沿阵地守军伤亡了70%。
紧接着,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部队在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和拉多加湖巨舰队的配合下,向维堡发起进攻,卡累利阿部队则由奥涅加湖巨舰队配合,攻打斯维尔至彼得罗萨佛德斯地带。
苏军势不可挡的进攻使芬军如丧考妣,经过20天的战斗,苏军势如破竹,在歼灭了芬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之后,将其残余部队全部赶回到芬兰境内。
列宁格勒保卫战历时3年多,苏联军民经过浴血奋战,保住了这座光荣的城市,并给敌人以重创。
德军在列宁格勒战场损兵30余万,使希特勒占领列宁格勒和封闭波罗的海沿岸的企图化为了泡影。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进一步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加快了苏德战争结束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