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的十大古蛇(世界十大锦蛇)
最强的十大古蛇(世界十大锦蛇)栖息地和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习性和行为:黑眉锦蛇吃鼠、鸟、鸟卵、蜥蜴、小蛇、蛙、昆虫等,是夜行动物。保护状况:玉米锦蛇是宠物蛇市场上较受欢迎的种类,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02 黑眉锦蛇:外貌特征:黑眉锦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故又名秤星蛇。
01 玉米锦蛇:
外貌特征:玉米锦蛇身上花样繁多的颜色和图案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一般有红色、粉色、橘色、黑色等,以黄色为上佳。
习性和行为:玉米蛇属于夜行动物,喜欢在傍晚和黄昏进行活动,并在早晨出来享受日光浴。以猎捕田鼠,青蛙等小型动物为食,无毒。
栖息地和分布: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以及美国东南部等地方。
保护状况:玉米锦蛇是宠物蛇市场上较受欢迎的种类,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2 黑眉锦蛇:
外貌特征:黑眉锦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故又名秤星蛇。
习性和行为:黑眉锦蛇吃鼠、鸟、鸟卵、蜥蜴、小蛇、蛙、昆虫等,是夜行动物。
栖息地和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
保护状况:黑眉锦蛇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3 王锦蛇:
外貌特征:王锦蛇是一种较大的蛇,身体呈黑、棕、灰、黄等色,具有明显的黑白相间的斑块,是无毒蛇中长势快、形体较大的蛇类。
习性和行为:王锦蛇是广食性蛇类,捕食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甚至吞食同类。在野外是神经质的蛇类,攻击猛烈,绞杀能力强。
栖息地和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美洲。
保护状况:王锦蛇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4 紫灰锦蛇:
外貌特征:紫灰锦蛇背部紫铜色,头背部有3条黑色带纹,纵向后坤,中间1条起自房间,止干麟末端,另两条起自跟后,一直延伸到尾部。体尾背面有10多条形如马鞍形的淡黑色横斑,每个横斑约有3-5个鳞片宽。腹部玉白色。
习性和行为:紫灰锦蛇生活于山区,溪边、田边、路边及草丛中。以小型哺乳类为食。
栖息地和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
保护状况:紫灰锦蛇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5 玉斑锦蛇:
外貌特征:玉斑锦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班,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养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
习性和行为:玉斑锦蛇生活在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是卵生且无毒的蛇类。
栖息地和分布:广布于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北京地区稀有的蛇类。
保护状况:玉斑锦蛇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6 棕黑锦蛇:
外貌特征:棕黑锦蛇全长1.5m-1.9m,体重0.5-1.5千克,颜色随产地不同而异,一般为浅棕色或黑色,有明显的花纹和斑点。
习性和行为:棕黑锦蛇活动于平原、山区的林边、草丛、耕地,性情比较温和,不受威胁时,一般不咬人。以鼠类为食,亦吃鸟类及鸟蛋。
栖息地和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方及华东地区。
保护状况:棕黑锦蛇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7 双斑锦蛇:
外貌特征:双斑锦蛇全长700-1200毫米,背灰褐色,有深色哑铃状的横斑纹,体测的斑纹与背部的斑纹交错排列,头背有成对的黑色纹,眼后又一黑带直到口角。
习性和行为:双斑锦蛇生活于山区丘陵地带,捕食蜥蜴、壁虎和鼠,是卵生的蛇类。
栖息地和分布: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的广大地区。
保护状况:双斑锦蛇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8 赤峰锦蛇:
外貌特征:赤峰锦蛇全长2m左右,背面黄褐色或棕色,腹面灰白色,没有黑斑或有不明显的黑斑。
习性和行为:赤峰锦蛇主要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的林边、田园、水域附近,亦可进入人住宅。属无毒蛇。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
栖息地和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
保护状况:赤峰锦蛇目前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09 白条锦蛇:
外貌特征:白条锦蛇全长约1.5米,背面棕灰色,有黑色横带,腹面灰白色,腹鳞有黑色斑点,头部有白色横带。
习性和行为:白条锦蛇捕杀小鸟、蜥蜴及小型鼠类为食,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
栖息地和分布: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
保护状况:白条锦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
10 绿锦蛇:
外貌特征:绿锦蛇身体呈绿色,静止时外观美丽,但也因此成为观赏和捕杀对象。全长约1米,背部有黑色斑点和横带,头部有三条黑色纹。
习性和行为:绿锦蛇树栖,主要白天活动,以鸟类、蜥蜴、小型哺乳动物或青蛙为食。野生个体脾气暴躁,攻击性强。
栖息地和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保护状况:绿锦蛇已被列为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