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对话胖哥(超时空对话塞戈维亚与巴赫)
超时空对话胖哥(超时空对话塞戈维亚与巴赫)这个世界上大约真的很多人有严重的自虐倾向。为虐而虐,不虐到心如刀绞,泪崩心梗,手指打结,就没法快活。但我保证:300年前的巴赫绝无此倾向,这位音乐之父的确写过许多很难演奏的曲子,但其初衷既无心虐己,也无意虐人。当然他同时代的人可能不同意我的保证——巴赫同时代的人曾抱怨他的音乐无法演奏——然而,巴赫一生关心的并不是演奏的技法,而是音乐的可能与不可能。比如他这支《恰空》舞曲。好奇心害死猫。我觅来传奇吉他大师塞戈维亚编制的《恰空》乐谱,认真膜拜了一番。耶佩斯,吉他曾见国外某音乐学府的学员在网上吐槽说:含辛茹苦地练了十多年吉他,好不容易步入音乐殿堂,然而导师却严禁弹奏2支曲子:一支是普天之下的吉他初哥们都必要弹到吐的《爱之罗曼史》,想来对于专业选手,实为太过肤浅,多练无益。另一支就是巴赫的经典名曲——第四号无伴奏小提琴帕蒂塔(古组曲)的第五乐章:D小调《恰空》舞曲。据该学员的说法:师傅嫌此曲过难,
空空有声
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
——龙树《大智度论》
爱之罗曼史,西班牙民谣
耶佩斯,吉他
曾见国外某音乐学府的学员在网上吐槽说:含辛茹苦地练了十多年吉他,好不容易步入音乐殿堂,然而导师却严禁弹奏2支曲子:一支是普天之下的吉他初哥们都必要弹到吐的《爱之罗曼史》,想来对于专业选手,实为太过肤浅,多练无益。另一支就是巴赫的经典名曲——第四号无伴奏小提琴帕蒂塔(古组曲)的第五乐章:D小调《恰空》舞曲。据该学员的说法:师傅嫌此曲过难,为徒不宜练习。
我正是那枚处于《爱之罗曼史》附带生理反应初级阶段的吉他初哥。严格讲,几乎任何曲子都是难的。但这支传说中的《恰空》又何其“难”也?以至于要被专业吉他教师视为神一般的存在?
好奇心害死猫。我觅来传奇吉他大师塞戈维亚编制的《恰空》乐谱,认真膜拜了一番。
这个世界上大约真的很多人有严重的自虐倾向。为虐而虐,不虐到心如刀绞,泪崩心梗,手指打结,就没法快活。但我保证:300年前的巴赫绝无此倾向,这位音乐之父的确写过许多很难演奏的曲子,但其初衷既无心虐己,也无意虐人。当然他同时代的人可能不同意我的保证——巴赫同时代的人曾抱怨他的音乐无法演奏——然而,巴赫一生关心的并不是演奏的技法,而是音乐的可能与不可能。比如他这支《恰空》舞曲。
仅以技术而言,远比《恰空》难的曲可谓多了去了。谱子要求的节拍在60~70之间,如让医生来鉴定,想必会说心率偏低。可以说这是一支速度中庸,甚至稍显迟缓的曲子,且节奏始终保持着恒定。300年前的巴赫,似乎也无意制造大幅度的音程跳跃,所有的音乐进程几乎都是通过分解和弦的堆积,序进地发展与变化,少见突如其来的极端指法。
以我的拙见,特别是对于专业吉他手而言,《恰空》实应算不上“虐指名曲”,如能保持声部间的独立,音阶清晰,主题连贯,拿下理应不成问题。据说在国内吉他竞赛中,不少十来岁的孩子也会把它放入自己的曲单,以彰显高超的琴艺。我就亲眼所见某国产业余吉他大咖,死磕六线谱标识的指法来演奏《恰空》,还玩得还一板一眼的,很像那么回事。
然而云空未必空,形似神不似。
注:为了方便演奏,吉他乐谱分成传统的六线谱(吉他谱)和标准的五线谱,前者直接指示了你手指的位置与相应指法,简明直观;后者则是所有音乐标准的乐谱,它与指法无关,也不是很直观,但能展现音乐本身的内在结构。
一花一世界
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
也许都存在于未来的时间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D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恰空,巴赫
米尔斯坦,小提琴
1935年6月,塞戈维亚正是凭吉他版《恰空》震动了巴黎,也点燃了整个古典音乐界。人们惊呼,吉他这件通常被江湖艺人拿来在小酒馆里伴奏的乐器,尽能如此完美地演奏巴赫最艰深的杰作。而伟大的意大利指挥家,安东.托斯卡尼尼(A.Toscanini)在听闻塞戈维亚的演奏后,居然断言:较之小提琴原作,吉他更为出色。
是否吉他更为出色,其实并不重要,大师自有对音乐的独门理解。但无可否认的是,正因《恰空》本身作为器乐独奏史上规模最庞大恢弘、情感最丰富深邃之作,才将音乐指向了那片无限可能的开放宇宙,足以包容各种类型器乐的音乐表达。正如施韦泽所说,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了一整个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于是,当勃拉姆斯在写给克拉拉的私信中提及“我连想也不敢想自己能创作这样一首曲子,甚至不敢想象把它构思出来——真能做到的话,我一定会激动得疯掉“时,那绝非出于谦虚,甚至不是出于对巴赫这个名字的崇拜。而是如同一个孩子般,仰望苍茫无际的星空时,突然意识到自身的渺小。
长达近15分钟的音乐之旅,从暗沉的D小调出发,挣扎地穿越九百九十九片密林、九百九十九座山谷、九百九十九个漩涡,至第15变奏终于汇成无比汹涌的潮水,和宽广的大海相遇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明朗D大调上,拥抱着、对话着......直至第24变奏。然后,带着他们所有的故事和深深的思绪与冥想回归D小调。最后主题再现,起点即终点。
一曲终了,仿佛走过了一生。
D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恰空,巴赫
布索尼钢琴改编版
米凯兰杰里钢琴演奏
李斯特说,要用10把小提琴才能完美地再现《恰空》的复调精髓。事实上,早在塞戈维亚之前,《恰空》就经历了舒曼、勃拉姆斯的改编,布索尼那版钢琴改编版,甚至成为许多钢琴大师的保留单曲。而在塞戈维亚之后,各种大提琴、竖琴、管风琴、萨克斯、曼陀铃、四重奏、管弦乐......版本,更是五花八门,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巴赫的《恰空》就是具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超越了乐器、超越了时间、超越了雅俗、甚至超越了文化体的魅力——任凭外在形式如何改变,内在的丰富性却始终如一,并为最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它时听时新,永不让人厌倦。仿佛是驻立在时光中的一座永恒的——超时空要塞。
塞戈维亚之恰空
G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前奏,巴赫曲
塞戈维亚吉他改编
塞戈维亚演奏
超然于技巧与时光之上,大约这才是那位吉他老师,之所以要阻止学员演奏《恰空》的真实原因所在吧——当你不过处于“看山画山”之境时,你的演奏只是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糟蹋”。
在老师的眼里,《恰空》很难,但绝非难在六音琶音和弦、快速分解和弦、大音程滑音、左手单手涟音、大小鼓奏、轮指......这些吉他所谓的硬技巧之上。《恰空》之难,难在那情感的广度与深度上,难在那“可能性”上。如果《恰空》只剩这些硬技巧,那么帕格尼尼想必是比巴赫更伟大的作曲家,一位吉普赛流浪吉他手或许亦不亚于现代吉他之父——安德烈.塞戈维亚。
是的,《恰空》很大,足以包容任何外在表现形式,但《恰空》也很小,容不得一丝轻浮。当你尚不具备足够的人生阅历、情感感悟和对音乐本身的理解时,《恰空》就是你面前那座难以逾越的艺术之巅。有时你以为越过了山丘,其实不过是孙悟空翻了个十万八千里的跟头,最后却黯然发现,等待你的依然是如来的手掌。然后你会意识到,手中的吉他所拨弄出来的,仅仅是些苍白的炫技。
《恰空》之于所有——包括吉他在内的——演奏家,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为他是一块试金石,立刻验出你的底色。
D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恰空,巴赫曲
塞戈维亚吉他改编
塞戈维亚演奏
坦白地说,大学时代最初接触吉他的我,并不太接受塞戈维亚演奏的《恰空》,他不像罗梅罗或帕肯宁那样的吉他大师,能让人轻易地捕捉到技巧的存在。塞氏的《恰空》,声部线条没有那么绝对的泾渭分明,圆滑音用得也颇为克制,强弱音的对比也不是那么强烈,平稳的节奏也缺少点动感......总之,一点也不酷炫,完全无法安抚少年的我体内的荷尔蒙。
谁知爱上它时,已然不惑。
没有瞬间打开感官的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灵动,上来的主题呈现就给人一种古拙而顿挫的听感,这种体验把我将塞戈维亚和西班牙另一位器乐大师——大提琴家保罗.卡萨尔斯——关联在一起,同样的重音,深沉而内敛,如钟鸣般直击心脏,可神奇的是,它在庄严肃穆的同时却又温暖而豁达,令人回味无穷。这里的巴赫没有远离尘世,却有着远超尘世之美。宗教性与人间性之间达致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那符合我心中巴赫人生的写照:无比虔诚地投入对上天的信仰,同时又匍匐在地面,心如止水地创作,平静而温和地抚育出一大群孩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演奏《恰空》正是以这个开篇定胜负。以我个人的听感而言,塞戈维亚的演绎甚至在米尔斯坦之上,那版著名的小提琴原版《恰空》在主题呈现上具有一派强烈的哥特风,肃刹而悲壮,诚然极美,然而我总觉得,无论是《恰空》本身,还是作为人的巴赫,其包含的内容,皆远不止于此。
接下来大篇幅的快速琶音演进,尽管提升了速度,但在维持恒定速率的同时,塞戈维亚对每颗音与音之间的音程把握,却有着超乎想象的稳定。凡练过乐器的人都知道,节奏是音乐最根本的骨架,在如此长的篇章中,维持一个稳定节奏和速率的发音是何其艰难,甚至不少叫得出名号的“大家”,在面对繁复乐句时,都无法做到。很多不依原谱而制造出的加速或渐缓,不过是某种音乐表达所需的力量无法瞬间达到,需要适度牺牲节奏的稳定,并依赖变速讨巧地加强或减弱而已。
然而如此便破坏了音乐建筑稳如磐石的结构之美——特别之于巴赫的作品。
坚实稳定的结构并不意味着缺少变化,这版《恰空》之精妙而丰富的变化并不全然体现在音乐进程的水平方向,而是更多地潜藏在垂直方向的和声对位之中,不同声部间音与音充满了细微的力度与明暗的组合。
重有不同的重,轻亦有不同的轻。其间的美,不像很多当代吉他演奏家所追求的那种泾渭分明的声部独立性,他早已超越了形式上的整齐。就好像精妙而平衡地混合了酸、苦与果香等各种丰富味觉的咖啡,绝不会有任何一种味道突兀地呈现。当你闭上双眼,就能感觉到和声所形成的极为丰富的音相,建构在节奏所形成的稳定音场之上。音响由此在传达出深邃宽广的情感的同时,却保持着希腊雕塑般的坚实与和谐。
1937年德国制琴师赫尔曼·豪瑟用一块17世纪的钢琴面版制作的拉米雷斯风格的古典吉它,这把吉它也是塞戈维亚的最爱
没有人比塞戈维亚更了解他手中的拉米雷斯,他深知自己拥有一件在和声性能方面甚至超越钢琴的乐器,更是与小提琴那样的偏旋律性乐器不同的发声工具。故而你能在这版演绎中明确感受到,较之小提琴原作,已然大幅扩展了的和声结构,带给听者的是一种更为强烈复调音乐之美。
显然,塞戈维亚的吉他绝非对巴赫的拙劣的复制黏贴,而是艺术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再创造。吉他《恰空》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性格。
托斯卡尼尼笑而不语,巴赫笑而不语。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乐器制作都很粗糙,以至于很难完整地表现巴赫音乐深邃而丰富的意涵,巴赫一生都在乐此不疲地寻找着“下一件乐器”,对他而言《恰空》的初衷的确是为独奏小提琴而作,但更重要的是为无穷无尽的音乐而作。巴赫的作品经常缺少规定乐器的说明,这并非他的疏忽和偷懒,而是他总是想尽可能地为未来留下空白与想象,在巴赫空白处,塞戈维亚正用他美妙的吉他,静静地与300年前的伟人对话、交流,然后一起眺望未来。
相传佛祖在灵山会上传道,以一花示众。座下弟子都不解其意,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祖传道于迦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万法皆空,唯有风姿花传。用一件乐器去发现一个丰富的声音世界,就如同从一朵花中觉悟生命的真谛,时光的谜底。与其说1935年的塞戈维亚向世人展示了潜藏在吉他空空的心中的、完美的复调音乐之美,不如说,他再次证明了音乐无限的可能。
期 待
喜欢自由地畅聊音乐与艺术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黑胶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讯簿添加
ID: blacklakers为好友,之后我们会拉您入群。注意:请不要在群里做生意喔。公众号专属的微博:weibo.com/lpmusic33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