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2 Variations in C K.265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根据“妈妈请听我说”而作的C大调12首变奏曲,作品265)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它有着层出不穷的听觉惊艳小编今天挑选10首佳作1.人人会唱的变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

一个主题,幻化万千

这即是 变奏曲(Variation)

这一体裁的要义和精髓

变奏曲的魅力就在于

它有着层出不穷的听觉惊艳

小编今天挑选10首佳作

1.人人会唱的变奏曲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2)

12 Variations in C K.265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根据“妈妈请听我说”而作的C大调12首变奏曲,作品265)

Clara Haskil;Ferenc Fricsay;Radio Symphonie Orchester Berlin;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 13 & No. 20 and Piano Sonata K. 280

人人唱过儿歌《小星星》,很多人误以为这首歌是莫扎特创作的。

实际上,这原是一首名为《妈妈请听我说》的古老法国歌曲。莫扎特于1778年以这首歌的旋律作为主题素材,写成了钢琴曲《基于“妈妈请听我说”的12个变奏》(12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英国女诗人简·泰勒在听到这支变奏曲之后,又为其纯洁可爱的主题配上了新词,这才是如今传唱世界每一个角落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3)

2.最伟大的变奏曲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4)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Aria

朱晓玫 - J.S. Bach: Variations Goldberg

原为羽管键琴所作的《哥德堡变奏曲》被公认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最伟大的变奏曲

哥德堡是巴赫的年轻学生,服务于患有失眠症的俄国大使凯瑟林伯爵。每当辗转难眠之时,伯爵就需要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求助巴赫帮助谱曲,于是有了这部流芳百世的名作。

传说,听过《哥德堡变奏曲》后伯爵的失眠问题竟真有所好转了,为此他送了巴赫一只里面装有100枚法国金币的金杯表示谢意。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5)

3.变奏曲杰作中的杰作

巴赫《恰空舞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6)

Bach Chaconne from Partita No.2 BWV 1004 (r.1970 ORTF)

Jascha Heifetz - RCA海菲兹大全集(卷34)

巴赫创作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包括三首奏鸣曲和三首组曲(也称"帕蒂塔")。

在这六首作品里,巴赫为小提琴设计了这件乐器能做到的一切和弦,运用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颠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颠峰。

《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号》的末乐章“恰空舞曲”,即使放在巴赫那海量优秀作品里来看,也显得如此耀眼,被人们视为巴赫杰作中的杰作。该曲的本质是一首包含31段变奏的变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7)

4.最复古风的变奏曲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8)

Rococo Variations for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a

RTV Moscow Symphony Orchestra - Classical Compilation: Tchaikovski Vol.11

“洛可可”原指一种法国十八世纪中叶建筑装饰布置方面的艺术风格,在音乐上通常指巴洛克至古典乐派过渡时期的作品风格。

柴可夫斯基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标题直接点出了此曲的复古倾向,它由一个主题与八个变奏组成

老柴有意模仿他极其热爱的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写作该曲,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音乐个性及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情,使得全曲在艺术性和欣赏性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境界。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9)

5.这个变奏感动了全世界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0)

Variation 18 (Live)

郎朗;Valery Abisalovich Gergiev;Mariinsky Theatre Orchestra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Prelude Op. 23

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与大型管弦乐团所作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借用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音乐主题派生出24段变奏。

这部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已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第18变奏。整部作品到这里突然放慢,奏出了一支最具俄式忧郁气息和最典型拉赫玛尼诺夫旋律风格的纯朴而抒情的曲调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1)

经典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因使用了第18变奏作为剧情发展的重要配乐使得该曲得以更大范围的风行,而被拉赫音乐感动到哭的人们又反过来对这部电影回味不已。

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中引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变奏的片段:

6.最著名的英伦变奏曲

埃尔加《谜语变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2)

Enigma Variations Nimrod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纯古典音乐精选EMI-PURE_CLASSICAL-CD3

《谜语变奏曲》是有“英国贝多芬”之称的埃尔加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总谱原题是《一个创作主题的变奏曲》,"谜语"一词仅指变奏主题而言。

本曲由一个主要主题("谜语"主题)与十四段变奏构成。埃尔加将乐曲题献给他的十四位朋友,但具体是谁却不愿说明。

后人只能根据每首变奏曲前的缩写字母或绰号来加以猜测,好在研究埃尔加的权威们对于这"十四个朋友"的人选都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只有第十三变奏曲的女主角稍有争议)。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3)

这部作品中最广为人知和喜爱的就是以上音频中的宽广、庄重而宏伟的第9变奏,同英国有关的所有重大仪式上几乎都会听到它: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仪式上、同年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以及每年英联邦阵亡将士纪念仪式上。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4)

《谜语变奏曲》第9变奏甚至在李安的电影《色·戒》里被用作了大学生们演爱国话剧的戏中戏一场的背景音乐。最近一次被电影引用,则是2017年的战争大片《敦刻尔克》,德国电影配乐作曲大师汉斯·季默,将第9变奏的旋律化入了整部影片的配乐中。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5)

7.这个变奏可以讲故事

理查·施特劳斯《唐·吉诃德》

理查·施特劳斯根据塞万提斯的名作谱写的大型交响诗变奏曲《唐·吉诃德》,表现手法极为大胆。

全曲宛如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不过却是以交响变奏曲的方式作成。它由引子、主题、10段变奏和一个终曲构成,每一部分都描述了唐·吉诃德游侠生活中的不同景象。

施特劳斯在该作中将大提琴的音色发挥到极致,另外,以交响变奏曲的形式将一个有人物、有场景的故事叙述得栩栩如生,如此功力罕有人能及。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6)

8.死神在这个变奏中起舞

李斯特《死之舞》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7)

Totentanz Variations on the Dies Irae : The Dance of Death S126

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Michael Gielen;Alfred Brendel - Liszt Vol. 2 : Piano Concerto No. 2(AwardWinners)

李斯特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是他在意大利的比萨旅行期间看到的一副有关死神向着世人袭来的绘画后触发灵感而写。

此曲以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为主题,再缀以5个变奏所成。李斯特音乐的典型特征:音响绚丽、想象奇特、气势宏大、技巧辉煌等,都在这支曲子中得以充分展现。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8)

9.不变胜万变的变奏曲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可谓是变奏曲这一体裁中最独特、最有个性的一首了,因为它的两个主题从头到尾交替进行却没有任何旋律、和声与节奏上的变化。

然而,几乎所有听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不会认为它枯燥无聊、缺乏变化。拉威尔用他超凡入圣的乐队配器技巧愣是将两支循环往复长达十几二十分钟的旋律,让人每一遍听来却都像是全新的。

《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舞曲作品,也是20世纪法国交响音乐中的一部杰作。仅仅靠不同配器就实现最高质量变奏的,除了拉威尔,恐怕再无第二人。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19)

10.交响曲里的极致变奏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20首主题联奏(10首不得不听的变奏曲)(20)

Beethoven: Symphony No.3 in E flat Op.55 -"Eroica" - 4. Finale (Allegro molto)

San Francisco Symphony;Herbert Blomstedt - Herbert Blomstedt - The San Francisco Years

在写出“第九”之前,贝多芬自己也曾一度最喜欢他的《第三交响曲》。

这部别名“英雄”的交响曲不仅是贝多芬迈入音乐创作黄金时期的标志,也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在“英雄”之前,交响曲从未有过如此丰满的戏剧性、如此强大的冲击力和如此强韧的生命力。

“英雄交响曲”澎湃激越的末乐章,是一个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的庞大结合体。在交响曲的末乐章使用变奏形式是极不寻常的,贝多芬一写就将其写到了极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