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伯伯去旅游(和甘伯伯去游河)
甘伯伯去旅游(和甘伯伯去游河)于是,小孩、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山羊依次请求甘伯伯让他们一同去游河,“我们跟你去好不好?”、“甘伯伯,我也一起去行不行?”……“有一天,甘伯伯撑船去游河”。甘伯伯带领大家游泳到岸边,让太阳把他们的衣服和身子晒干。和气的甘伯伯还邀请这批乘客到他家去喝茶,并且提议过几天大家再来坐一次船。翻开书的第一页,我们看到了甘伯伯,接下来,故事开始了。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约翰·伯宁罕的作品,他构思的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故事,单纯的感觉像一个幼儿:
甘伯伯有一条木船,他的家就在河边。有一天,甘伯伯撑船去游河。两个小孩子、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和山羊,一一要求上船。
起初情形还好,后来这些乘客都忘了遵守秩序,忘了坐船的规矩。
结果,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
甘伯伯带领大家游泳到岸边,让太阳把他们的衣服和身子晒干。
和气的甘伯伯还邀请这批乘客到他家去喝茶,并且提议过几天大家再来坐一次船。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们看到了甘伯伯,接下来,故事开始了。
“有一天,甘伯伯撑船去游河”。
于是,小孩、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山羊依次请求甘伯伯让他们一同去游河,“我们跟你去好不好?”、“甘伯伯,我也一起去行不行?”……
每一问都不一样,而甘伯伯的每一答都是附有条件的应允,“好是好,只要你们不吵闹”、“行是行,但是你不能乱蹦跳”……
如果你足够细心,也许能发现书中的孩子和动物有大脚丫子,有人说,这是从孩子仰视的角度所看到的景象。
左一页、右一页,两拍子的结构,一共九对问答,小孩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句式。
终于,大家都上船了,兴致盎然地游河,可是,“山羊乱踢,牛踩东西,鸡扇翅膀,绵羊咩咩叫,猪来回晃,狗招惹了猫,猫去追兔子,兔子乱蹦乱跳,小孩大吵大闹。
船就翻了……”
“大家都掉进水里了”。
每位乘客上船前的表现是多么彬彬有礼,他们的请求是多么恳切:“行不行……”
“可不可以……”“好不好……”
而甘伯伯呢,就是那么一位好脾气的伯伯啊,他和颜悦色地答应着,又不忘叮嘱一句,希望小孩子不要大吵大闹,希望兔子不要蹦蹦跳跳,希望小猫不要追赶兔子……
这应该是孩子们心目中理想的大人形象吧——可以这样微笑着接纳,同时又不忘亲切的提醒。而在故事结尾甘伯伯的表现就更为完美了。
尽管这些乘客们没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彼此的约定暴露出了自己调皮爱动的本性,使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
但是甘伯伯根本没有勃然大怒的意思,没有大声咆哮着喊:
“我早就说过……”他竟然还请大家吃东西,邀请大家下次再来游河!
其实,和甘伯伯去游河的动物们不也是小孩子吗?
大家挨挨挤挤地乘着船,如果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一声不吭纹丝不动,那游河还有什么意思?
天性是压抑不得的,那样会让我们失去好多好多快乐。
甘伯伯为成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扉页,还有张村庄的全景图,在这里你能找到甘伯伯的住所,这幅图就是游河的导览图,在游河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导览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又增加了读绘本的趣味。
绘本的画面很有特色,左页的画都是单色素描,运用了许多网格线,有点类似漫画,而右页的画都是彩色的,有大面积的色块晕染,有水彩画的质感。
整本绘本翻看下来,色彩的明暗对比很强烈。
另外,黑白素描展现的都是甘伯伯游船的情形,而右边的图画都是在描摹动物,丰富的色彩更利于细腻地展现动物情态。
在听到甘伯伯定下的规矩时,这些动物都是一副懵懂、憨厚的样子,让人感觉又萌又无辜。
绘本的语言充满童趣,动物们要求加入游河队伍时,书里有许多相似的句式,方便让语言敏感期的宝宝学习语言。
还有些句子充满了稚拙的童趣,比如这句,“甘伯伯跟山羊跟牛跟鸡跟绵羊跟猪跟狗跟猫跟兔子跟小孩儿,一起游泳到岸边,……”
你一口气读下来,小朋友会乐得哈哈笑,他们懂这种语言的乐趣。
写在最后
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我们可以认真诚实的面对自己,尝试着不去逃避,不去欺骗,而是努力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慢慢的做一个可以担当的大人,我们才可以真正爱到孩子,才可以真正支持孩子长大。
约翰.伯宁罕在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中,为孩子们也为父母们,呈现了一个可以担当的大人,一个榜样。
一个可以担当的大人,会让孩子慢慢学会担当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