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叶晓明坚持到最后了吗(天道笔记65叶晓明是怎么)
天道叶晓明坚持到最后了吗(天道笔记65叶晓明是怎么)而当成功将丁引入局后,主要矛盾又由“如何发生关系”转向了“对方究竟行不行”,这时一些之前被刻意忽略的线索又开始起作用:比如丁卖唱片维生。但更关键的是:丁最终没投钱,这又再次强化了“他可能是忽悠、空手套白狼的隐忧”,加之他又投上了“全部身家”,他的主观就愈发转向了“丁可能是忽悠”的怀疑方向,然后主观又开始不断找线索佐证,结果就会越来越发现他华而不实…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自己的出路”,因为他的店即将倒闭,未来何去何从很迷茫,而丁的出现带给了他一种“光明”的可能,所以主观判断再加上预期就使他更加倾向于相信丁是高人了。叶晓明最大的问题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在于叶晓明既然知道丁元英是高人,就必然有高招,那么,叶晓明在看不懂的时候为什么不向丁元英请教?这个是说不通的。对此我的理解是:叶晓明为何最初判断丁元英是高人?因为那套音响,即基于物质的主观推理。但骗子更精于此道(包装),所以,更多是叶晓明自己的美好预
开题之前首先祝各位假期愉快!作为全面放开后的第一个安心长假,相信大家难免会“报复性的释放一下”,但我想喜欢豆豆作品的朋友或许又有不同,可能更喜欢借此小长假沉淀一下、安静的独处一下、充一充电。或许当“胸中有天地”则能在“自己的那方天地中自得其乐”。可值得注意的是:这不能作为“逃避”的借口,须明白——
独处与孤独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虽都属于一种选择,但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胸有天地、一方胸有沟壑;一方豁达、一方自欺;一方海阔鱼跃、一方欲罢不能。
所以我愈发倾向——丁元英更偏“孤独”,而不是“独处”,他绞尽脑汁想求的恰是“独处”,但结果却“愈发深陷孤独而无法自拔”。因此,当我们把他视为“神一般存在”之时,我们反而可能“背道而驰”,当我们发现他“有问题”之时,却可能真正找到了那把“钥匙”。
言归正传,上辑聊到—叶晓明为何不适合当总经理以及另一位“隐藏高人”-斯雷克北京公司经理-赵忠涛。有朋友的一则评论挺有意思,借此单摘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位朋友留言道——
叶晓明最大的问题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在于叶晓明既然知道丁元英是高人,就必然有高招,那么,叶晓明在看不懂的时候为什么不向丁元英请教?这个是说不通的。
对此我的理解是:
叶晓明为何最初判断丁元英是高人?因为那套音响,即基于物质的主观推理。但骗子更精于此道(包装),所以,更多是叶晓明自己的美好预期与逻辑推理,他基于物质因素主观上认定丁元英是高人,然后主观就不断的找线索佐证,之后诸如芮小丹、欧阳雪、高档唱片、宝马车都成了证据。但须指出的是:这些都是他的主观偏好,至于究竟是不是他也无法确定。
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自己的出路”,因为他的店即将倒闭,未来何去何从很迷茫,而丁的出现带给了他一种“光明”的可能,所以主观判断再加上预期就使他更加倾向于相信丁是高人了。
而当成功将丁引入局后,主要矛盾又由“如何发生关系”转向了“对方究竟行不行”,这时一些之前被刻意忽略的线索又开始起作用:比如丁卖唱片维生。但更关键的是:丁最终没投钱,这又再次强化了“他可能是忽悠、空手套白狼的隐忧”,加之他又投上了“全部身家”,他的主观就愈发转向了“丁可能是忽悠”的怀疑方向,然后主观又开始不断找线索佐证,结果就会越来越发现他华而不实…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那句:我们一切的判断都源自我们的主观偏好,主观永远“没错”,因为判断对错的还是主观,即便你认为“主观错了”,但这判断的难道还不是“主观”吗?
好了,话不多说,进入本期主题——赵忠涛与叶晓明的“人情世故课”。
叶晓明把菜谱递给赵忠涛,说:“赵总是老大哥,你来点菜。”
赵忠涛推辞道:“谁都不是常来,简单点。”
叶晓明看了看菜谱,也没看出个名堂,干脆对服务员说:“一个烤鸭,四个热菜,两个凉菜,捡最能代表便宜坊特色的招牌菜,荤素给搭配一下,要一瓶茅台……”
——叶晓明并未见过什么世面,而本次饭局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显示出诚意、热情与大气”,所以他的做法必然是“点最好的”,即招牌、顶级、尽可能的品种多、数目多。
但这就会出现两个问题:
·超标与浪费。请客方为显示热情必然所点超标,这并不只是“价值层面”,且涵盖“供需关系层面”,即所点超出需求,造成浪费
·给对方压力。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请客方如此破费必有所图,且在座各方尤其斯雷克未来和格律诗将是合作关系,如此不仅“太欠情”,且懂道理的怎么也得“礼尚往来”,如此若按这标准回请回去,那就得“自己头疼”了
要知道,由于叶晓明他们算是“公干”,所以自然可以“报销”,虽赵也可申请“公费回请”,毕竟有业务关系,但标准必然不可能达到如此级次,再说谁知道叶他们到底行不行,万一定了一批货后就干不下去,那他又如何向公司开口与交代?
所以,叶晓明如此出手其实无形中给了赵忠涛“较大的压力”,而“化解”着实不易,因为既要自然而然、合情合理,又不能丢份;既要给对方留面子、还得给自己留面子。让我们看看赵是如何化解的——
赵忠涛赶忙插话道:“不要茅台,来瓶65度老北京二锅头。四个热菜太多吃不完,去掉两个。这位兄弟开车不能喝酒,来两听饮料。”
叶晓明笑着说:“赵总,别这么给俺省钱哪,一顿饭俺还请得起。”
赵忠涛说:“这儿的菜量大,这些菜能吃完就不错了。在北京老字号吃饭,就得喝老北京二锅头,真正发烧级的烈性酒,非得喝出个闲云孤鹤的境界那才叫地道。”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反应极快、理由极佳,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不显“客气与见外”。如此则一方面帮叶晓明他们省了钱,另一方面又给自己化解了后续困扰,这反而相当于“送了叶一个人情”,叶还得谢他呢,毕竟钱是自己的,这么花谁不心疼?更何况这真是花叶晓明的钱,他占20%啊。
大家想想:地方是赵忠涛选的、菜是赵忠涛点的、钱是格律诗付的,叶晓明还会内心感谢与佩服他,且他一切所为皆严丝合缝、自然而然,毫无一点见外与客气。这是何等的道行,至少在人情世故方面,赵已然达到“知行合一”之境。
等菜的时候,刘冰默不做声地抽烟,不经意地翻阅着菜谱,听叶晓明与客人聊天。菜谱上的单价从十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过去每当他经过豪华饭店都会忍不住地想,那里面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吃一顿饭究竟要花多少钱?他放下菜谱,环视着餐厅的豪华装饰和食客们旁若无人的吃相,这让他有一种置身于花花世界的眩晕感,仿佛有一种命运的力量把一个原本遥不可及的世界拉到了他的面前。他惬意地舒了口长气,眼睛里悄然流露出一种踌躇满志的神情,感觉自己手里隐隐约约抓住了什么东西。
——刘冰的诉求很明确:“搭便车”(不费力)的大富大贵。他的“标准”也很简单:即开好车、住好房、出入高级饭店、有身份、“往来皆富贵”、受人仰望…如今这些似乎愈发接近梦想成真:
·他搭上了“他所遇到过的-最好的便车”
·他现在开豪车、有身份(股东及办公室主任)、吃大饭店、一起吃饭的都是圈里的大人物、以前他根本接触不到的“贵人”
·当下的他一跃成为了“熟人羡慕的对象、陌生人高看一眼的那类人”:在熟人眼里,他已然“一飞冲天”、成为“未来之星”般存在;在陌生人眼里,他开着豪车、还是公司股东及办公室主任,加之他本就长相英俊,那更引发人的无限遐想了
所以,刘冰愈发认为“他的运气来了”,他的梦想即将成真,已然“触手可及”。
席间,刚刚碰完一轮酒,于志伟放下酒杯说:“叶总,你那辆车真气派。”
这句话看似不经意,然而如果漫无边际地沿着这个话题聊下去,却可以通过这辆车道出一些公司背景的信息。叶晓明听出了弦外之音,用拿着筷子的手摆了摆,一笑说:“俺可没那造化,车子再好也是人家的,不像你们,好赖车都是自己的。”
于志伟用两手夸张地一挡,笑着说:“别,可不敢‘你的你的’这么说,那你是不想让俺混了。那车是给总公司领导来京预备的,俺可没混到配车的级别。”
赵忠涛也笑了笑说:“我那破吉普也叫车?怕是你站旁边都嫌寒碜。”
叶晓明笑着朝赵忠涛一抱拳,说:“赵总,兄弟没得罪过你吧?”
大家哈哈一笑。
——于志伟同样不凡,他看似有意无意的提到“宝马车”,其实直指核心:背后究竟是谁。更进一步说:是不是他们调查出的那个人?
就像某位朋友的留言逻辑-车是韩楚风的、韩楚风在北京、丁元英让刘冰开着韩楚风的豪车在北京溜达,大家想查一查“车是谁的”太容易了,只要查查车牌就知道了。
所以,他们必然已经查到了“车是韩楚风的”,更知道“韩是正天集团的总裁”,但他们却不敢确定:因为一方面很难相信-堂堂正天集团总裁能干这点小生意,这对他而言也未免太“小”了,而且怎么也得避避嫌;可另一方面,车确实是他的,这毋庸置疑。所以于才想借机“探探底”。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叶晓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韩楚风的存在。
而叶晓明也很聪明,他知道越“神秘”、越有“想象空间”则对他们的未来越有利,且这宝马车给人带来的想象必然是正向的。但追根究底,其实他也完全不了解丁的背景,更何况如今的他还愈发怀疑丁了。
因此,叶给出的也是“最佳答案”:既绕过了这个“根本”话题,且为对方留下了“更多的遐想空间”。总之,在当下这个阶段,越是让外界高看格律诗越好,所以他与刘冰会尽可能的维系这种“想象空间”,且尽可能的展示“有利一面”(宝马、大酒店、茅台…),掩盖“不利一面”。
所以,他们会竭力掩藏住“王庙村”。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中:“王庙村”是减分项,一旦同行知道了王庙村就会看轻他们,对他们不利。叶晓明自然明白这一层,刘冰就更“明白”了,他甚至希望尽可能将他过往的一切都隐藏起来,因为那都是“减分项”,不利于“他当下的优越感”。
好了,这期就到这吧,下期主题:
赵忠涛与于志伟在格律诗里“听”出了什么?
预计发布时间:2023年5月3日(周三)或5月5日(周五)早6:25.
欢迎持续关注,期待交流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