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出家10年佛爷不能还俗(广东三姐妹集体出家削发为尼成住持)
南传佛教出家10年佛爷不能还俗(广东三姐妹集体出家削发为尼成住持)可从这之后,女儿们便时常提起,根本不肯放弃这个想法,这下他们坐不住了,两个小学都没读完的孩子怎么能出家呢?1996年,谭家大女儿和二女儿向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们这时一个13岁,一个才11岁,看着脸上尚未脱去稚气的女儿,谭家夫妻觉得这不过是一时兴起,便没有放在心上。2015年,谭家小女儿成为华严宗第十四代传人,当上了普贤寺主持,大女儿也早已成了东莞小月庵主持,二女儿也声名远扬,三姐妹在佛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那么,三姐妹为何会集体选择出家,这背后的契机是什么呢?“我们想要成为佛门俗家弟子,继续钻研佛法。”
“我也想出家,像两个姐姐一样,爸妈同意吗?”
2007年,谭家父母看着对面的小女儿,忍不住苦笑了几声,但他们还是点点头答应了下来,随后小女儿在普贤寺出家,法号释觉超。
至此,谭家三个女儿全部削发为尼,成了当地的一个奇闻,不少人都感慨:好好的漂亮闺女都成了出家人,谭家这是造了什么孽!
可谭家父母却觉得这是命中注定的机缘,三个女儿既然如此有佛缘,也许会大有造化,之后的结果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2015年,谭家小女儿成为华严宗第十四代传人,当上了普贤寺主持,大女儿也早已成了东莞小月庵主持,二女儿也声名远扬,三姐妹在佛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那么,三姐妹为何会集体选择出家,这背后的契机是什么呢?
集体出家,皈依佛门“我们想要成为佛门俗家弟子,继续钻研佛法。”
1996年,谭家大女儿和二女儿向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们这时一个13岁,一个才11岁,看着脸上尚未脱去稚气的女儿,谭家夫妻觉得这不过是一时兴起,便没有放在心上。
可从这之后,女儿们便时常提起,根本不肯放弃这个想法,这下他们坐不住了,两个小学都没读完的孩子怎么能出家呢?
但他们终究没有说服孩子,只能安慰自己,既然女儿们如此有佛缘,只是佛门俗家弟子,不需要出家入庙,那在家参禅也不算是坏事。
从这之后,谭家大女儿和二女儿便成为了俗家弟子,大多时间都在参禅念经,修习佛法,外貌和气质也都越来越出尘脱俗。
这两个女孩慢慢长大,在附近也越来越惹眼,不少人都羡慕谭家夫妻,觉得他们的孩子未来肯定大有造化,但别人哪里知道,这两个漂亮的年轻姑娘已经做好了出家的准备。
2004年,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年了,这些年来,她们的信仰越来越坚定,也不再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向家人提出了削发出家、远离尘世的请求。
这几年下来,谭家夫妻也早就发现了两个女儿身上的佛性和领悟力,知道她们恐怕是注定要皈依佛门的人,便也没有阻拦。
于是两姐妹就这样相继离家,抛却凡尘,进入寺中清修,这个消息在当地引起了热烈讨论,在其他人看来,这种行为就是离经叛道,谭家夫妻就是“助纣为虐”。
谭家的亲戚们也都上门劝说:“这么漂亮聪明的孩子,干嘛要想不开去出家?她们没办法结婚生子,一辈子苦修要少掉多上体验和乐趣?”
谭母却不认同,凡尘之乐是乐,但佛门清净自有它的乐,外人未曾体会又为什么要去评价呢?
在她看来,女儿们想得很清楚,只不过是选择了一条特殊些的人生路,并不是想不开。
小女儿也是这样觉得,从小就沐浴在佛音和诵经声中的她很羡慕姐姐们,但她知道自己年纪还小,所以并没有一起出家,而是先在家钻研。
一直到初中毕业这年,她才告诉父母,自己也早有出家的想法,希望家人可以成全。
听到这话,谭家父母非常震惊,难道自家三个孩子,一个也留不住吗?这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吗?
因为只剩下这一个孩子,谭母没有立马答应,而是希望确定年幼的小女儿不是一时意气,她选择将孩子送去佛学院,如果女儿能坚持下来,再出家也不晚。
于是小女儿便到了佛学院,在这里她潜心修习,并没有像父母想象中很快放弃,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悟性。
事到如今,谭家父母只好承认,自家的三个女儿恐怕都是天生的佛子,自己是留不住的,2007年,谭家的三女儿也削发为尼,得法名释觉超,去往普贤寺参禅苦修。
眼看谭家三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全出了家,附近都炸开了锅,甚至有人怀疑这家的风水问题,可只有谭家夫妻知道,三个女儿是真的找到了愿意奉献一生的事业。
那么,年纪轻轻的她们到底为何会如此坚定地修行呢?其实这与三姐妹从小的经历有关。
耳濡目染,信仰坚定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东雷州市,很多人信奉雷祖文化,信奉佛教的相对会少一些,而谭家夫妻就在其中。
两人都深受佛教文化影响,也是因佛结缘,所以哪怕是婚后,也经常到寺庙礼佛,在家中诵经,连谭母怀孕时也没有停止,这种“特殊”的胎教似乎女儿们皈依佛门埋下了伏笔。
谭母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和其他喜爱玩闹的孩子的不一样,她们小小年纪就跟着母亲参禅礼佛,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就是一天。
这让谭家夫妻很惊喜,只觉得女儿们天生与佛有缘,也就没有阻止,就这样她们的整个童年时光都萦绕着佛音。
1988年,谭母怀了第三个孩子,一家人本来沉浸在喜悦之中,但谭父却突然患上了重病,这个家的顶梁柱垮了。
谭母整天以泪洗面,带着丈夫四处求医,但都没有什么起色,最终她只能将希望放到了佛祖身上,开始日日念经祈愿,两个女儿也跟着母亲诵经念佛。
让人惊讶的是,奇迹真的发生了,谭父突然转危为安,病情也慢慢好转,这让全家激动不已,也让女儿们更加坚定了信仰。
之后小女儿顺利出生,她尚未出生时就日日聆听福音,懂事后也总是跟在两个姐姐身后,说话还含糊的时候就也能说出几句经文,显得格外有慧根。
每当谭母带着女儿们到寺庙时,几个孩子都格外的安静,似乎那些念经声、焚香味让她们的灵魂找到了归处。
谭母不由得跟丈夫感慨:“也许她们真的是佛祖送来的佛子,其他孩子在寺庙都很吵闹,要不就是害怕,只有她们不一样,这是福报”
谭父觉得妻子说得很对,也就没有阻止女儿们诵经参禅,也正是因为这种种表现,多年后女儿们相继想要出家,谭家夫妻才选择了接受。
那么,谭家三姐妹出家后是否顺利?她们最终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吗?
各有所得,清静自在“我想要离开普贤寺,到天湖净寺去找二姐。”
虽然出了家,但亲人之间的血缘是无法割断的,所以谭家小女儿遇到问题后,便想要去寻找自己的二姐。
其实这也是谭母一开始不想小女儿出家的原因,因为年纪还小,小女儿的性格比起两个姐姐有些浮躁,在家中还好,到了佛门中恐怕一时无法适应。
事实也证明,这个时候的小女儿的确心性还不过关,她来到普贤寺修行,但面对这里的严寒天气,一个在南方长大的姑娘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简陋的房间,低到零下20度的温度,可怕的寂静,都让小女儿无法潜心礼佛,她便决定离开普贤寺,到福建天湖净寺和二姐一起修行。
就这样,17岁的小女儿成为了天湖净寺的一员,但很快,她的所作所为就引来了麻烦,差点就被送了回去。
小女儿自幼在父母和姐姐们的照顾下长大,性格天真活泼,一开始出家后还是如此,在换了环境更适宜的地方修行之后,她便恢复了本性,除了修行,经常找其他僧人辩经。
因为她本身就极具慧根,又从小受佛法熏陶,所以在论经时的确表现很出色,等到觉得对方输给自己时,便十分得意,行为表情都很不稳重。
辩论佛法自然没错,可得失心这么重,又常常引起在寺庙中引起争端和矛盾,就不是一个出家人该做的了。
因此老法师们便找到二姐告知了此事,他们不忍见这个好苗子走上歪路,话里就还是留了余地:“如果谭家小妹还是毫无谦卑之心,很难领悟佛法,留下来也只会扰了他人清修。”
谭家二女儿自然明白法师们的意思,如果妹妹依然是“谭家小妹”,而不明白如何做“释觉超”,那的确就不该留下来了。
她找到妹妹,将这些话告诉了她,并且跟她分享了自己修行的领悟,即对理论再了解,但内心无法走出尘世,那口中的佛法则只是空谈。
听完这些,小女儿先是羞愧,然后顿悟,她这才想起,自己想要出家,并不是为了追随姐姐们,也不是为了与人一较长短,之前的行为竟然是把佛门清净地变成了战场。
从这之后,谭家小妹真正领悟到了修行的真谛,脱胎换骨,成为了处变不惊、心境平和的释觉超。
而在摆脱曾经的心性问题后,她每日都在刻苦修行,因为天资聪慧,她很快就脱颖而出,2008年被选为了庙中的沙弥头。
之后她一直跟着体慧长老修行,因为诵读经书的声音动听平和,便被赐了新的名字,释妙乐。
而且在修行期间,体慧长老越来越欣赏释妙乐,这个年轻的修行者似乎因为曾经的经历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变得谦卑平和,在寺庙中很受敬重。
2012年,释妙乐曾经呆过的普贤寺传来了消息,因为原主持印进大师准备上山修行,便想要让她暂时主持庙里的事务。
释妙乐没有拒绝,在印进大师不在期间,她将寺中的一切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她的带领下,弟子们在佛法上日日都有进益。
印进大师得知之后非常欣慰,当初说是暂时主持,也是想看看释妙乐能不能担此重任,发现她没有问题之后,这个主持之位便正式交到了她手中。
这个成就对于很多出家人来说几乎是最高的荣誉了,毕竟如果不是各方面都很优秀,是不能当一个寺庙的主持的。
但释妙乐并没有像曾经那样看重这些,在如今的她看来,这不过是修行的一部分,看着她的淡然平静,弟子们也更加潜心修炼起来。
2015年,体慧长老决定找一位衣钵传人,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释妙乐最合适,因此便传法于妙乐大师,从此这个谭家最小的大女儿,就成了华严宗的第十四代传人。
而她的大姐一样悟性极高,成为了东莞小月庵的主持,而二姐虽没有成为主持,但一样成为了佛法高深的大师。
这样传奇的经历让谭家三姐妹声名远扬,曾经质疑谭家父母的邻居亲人们也终于改变了看法,认为这三个女孩的确是天降佛子,不该在俗世中挣扎。
在成名之后,谭家三姐妹依然没有被蜂拥而至的记者和群众影响,她们明白,这些名利终将会散去,到时一切自然会重归平静。
结语在谭家三姐妹的事情被报道之后,其实还是骂声、反对声要更多一些,似乎只要歌颂这种“风气”,就会侵犯他们的某种利益。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如果像谭家三姐妹这样的人多起来,那传统的女性角色谁来扮演呢?
“这真是白养了三个孩子,要是我的孩子就打断他们的腿。”
“要是女人都出家了,那谁来养育后代,人类怎么传承?”
“不过是为了逃避压力罢了......”
这样的评价一直围绕在谭家三姐妹身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如果把这些话套在“不婚族”“晚婚族”身上也不违和。
这部分反对的从来就不只是谭家三姐妹,而是那些与自己选择不同的人,当大多数人选择了一个方向时,另外的小群体就成了“异类”。
而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才是正确的,才是“正常的”,他们会不断地去嘲讽和同化异类,因为他们在担心,假如我是错的呢?假如异类过得更好呢?
这当然是不行的,所以他们作为“损失”利益的人,才会用最大的恶意去攻击素不相识的人。
其实人生的路从来就不止一条,我们没有身在其中,也很难看清他人的选择。
所以很多时候,不妨少一些偏见,用更包容开放的目光去接纳这个世界的多样性,那样可能也会过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