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越剧最全(越剧入门必听宝库)
哪里看越剧最全(越剧入门必听宝库)后听到三花中的施银花唱腔,似乎才有点后来越剧的味,大约因为她原创的“四工调”一直延续在了越剧音乐中,所以戏味有所相通。而且此时已是女女对唱,与后来越剧女性扮演性别特征也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一些“三花一娟”演唱的曲目中,伴奏音乐琴声已经很丰富了,清板演唱相对减少,只有在施银花演唱的《方玉娘·祭塔》“为人可比一张弓”选段,出现了由男角邢雪琴帮唱“阿弥陀佛”的衬词。其他演唱,几乎没有出现人声伴唱。且这一段“阿弥陀佛”的帮唱旋律,应该来自于唱佛经的音乐,就好像后来范瑞娟老师在《李娃传》中“唱道情”的那一段,大体来自生活中唱道情的那些道士音乐。这一段“阿弥陀佛”的主旋律后用在尹桂芳老师的代表作《玉蜻蜓》,王君安李敏版本中王志贞“后游庵”的唱腔,放在那里空灵飘渺沁人心脾。放在此处,频繁出现,美感稍逊。今日将三花一娟时期的唱腔基本听完,明日开始听“越剧十姐妹”时期的唱腔。且行且学,且思且进。
去年年末起,开始听《越剧大典》的曲目,因为这个项目收录的唱片曲目很丰富,而且可以找到相关唱词,这对于我听越剧选段有很大的便利。
从男班的录音到三花一娟,这样按着时间先后听戏,音乐唱腔的演变就能感受得非常明显。
在男班时期的录音来看,生旦全部由男角扮演,在今天的我听来,比较容易出戏。像前几个曲目《孟丽君·游上林》、《相骂本》、《双珠凤》、《玉蜻蜓》的生旦对唱中,小生的唱腔比较自然,花旦的唱腔虽然有刻意女性化,但是显然还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出来的声音男性化特点比较明显。而且不管从发声状态来看,演员出现比较多的嘶哑音。就这几个曲目的伴奏来看,非常简单,似乎只有鼓点檀板,有时加上人声帮唱,几乎没有琴声伴奏,唱腔音乐也跟后来的越剧旋律有比较大地区别。
尽管如此,这几段珍贵的男班录音,还是让人忍不住再三聆听,从古拙的声韵之中,我们可以稍稍体味越剧音乐最原始的风味。不知怎么,听着这几段的曲目,倒让我似乎感觉到了我自己家乡湖南邵阳花鼓戏的味道。虽然说不清楚从何处触发这种感受,但确实有感于心,使我自己都摸不着头脑。从唱词来看,虽有华美之词,但是总体趋于平实,通俗易懂。
后听到三花中的施银花唱腔,似乎才有点后来越剧的味,大约因为她原创的“四工调”一直延续在了越剧音乐中,所以戏味有所相通。而且此时已是女女对唱,与后来越剧女性扮演性别特征也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一些“三花一娟”演唱的曲目中,伴奏音乐琴声已经很丰富了,清板演唱相对减少,只有在施银花演唱的《方玉娘·祭塔》“为人可比一张弓”选段,出现了由男角邢雪琴帮唱“阿弥陀佛”的衬词。其他演唱,几乎没有出现人声伴唱。
且这一段“阿弥陀佛”的帮唱旋律,应该来自于唱佛经的音乐,就好像后来范瑞娟老师在《李娃传》中“唱道情”的那一段,大体来自生活中唱道情的那些道士音乐。这一段“阿弥陀佛”的主旋律后用在尹桂芳老师的代表作《玉蜻蜓》,王君安李敏版本中王志贞“后游庵”的唱腔,放在那里空灵飘渺沁人心脾。放在此处,频繁出现,美感稍逊。
今日将三花一娟时期的唱腔基本听完,明日开始听“越剧十姐妹”时期的唱腔。且行且学,且思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