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展风采初心不忘绽芳华(铿锵玫瑰芳华永存)
铿锵玫瑰展风采初心不忘绽芳华(铿锵玫瑰芳华永存)时年19岁的邵雅梅是其中之一。多年后,她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回忆了彼时“拔军姿”的情形:烈日下“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蚊虫叮咬,痒痛难忍,最后身体已不听使唤。很多女孩面部“被强烈的紫外线烧伤”,但“为了那历史性的时刻,绝不能掉队,绝不能出局。”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中的女兵方队/据新华网1958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女民兵方队/据中国之声国防时空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首现阅兵式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首现阅兵式。422名女兵着85式新军装,穿绿呢翻领制服、新式筒裙、蹬长筒皮靴,戴圆顶大檐帽和红十字臂章。她们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军区军医学校,身高在1.63米至1.7米之间。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历次国庆阅兵中,女兵方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她们的飒爽英姿,她们的芳华岁月,定格在新中国的荣光中,永不褪色。
1958年国庆9周年阅兵:首次出现女民兵队伍
1958年10月1日国庆9周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10次国庆阅兵。首都60多万人参加了国庆典礼。这次阅兵,在新中国阅兵史上首次出现了女民兵队伍。她们精神昂扬、整齐如一,展示了女民兵们独有的风采。
1958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女民兵方队/据中国之声国防时空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首现阅兵式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首现阅兵式。422名女兵着85式新军装,穿绿呢翻领制服、新式筒裙、蹬长筒皮靴,戴圆顶大檐帽和红十字臂章。她们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军区军医学校,身高在1.63米至1.7米之间。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中的女兵方队/据新华网
时年19岁的邵雅梅是其中之一。多年后,她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回忆了彼时“拔军姿”的情形:烈日下“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蚊虫叮咬,痒痛难忍,最后身体已不听使唤。很多女孩面部“被强烈的紫外线烧伤”,但“为了那历史性的时刻,绝不能掉队,绝不能出局。”
参加阅兵的经历影响了邵雅梅的一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这种顽强的意志,数次帮她挺过了难关。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双胞胎领队英姿飒爽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队员全部来自白求恩军医学院。女兵们着草绿色西服领上装、深蓝筒裙、蹬高筒皮靴、戴圆顶大檐帽和红色领带,意气风发地走过天安门广场。走在女兵方队前方的两名领队是双胞胎姐妹:张薇薇和张莉莉。她们的风采令人过目难忘,被称为“军中姐妹花”。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中,女兵方队的双胞胎领队/据中国军网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首现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378人的女兵方队首次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她们中,最高学历者为博士,平均年龄22岁,身高在1.63-1.76米间,平均身高1.69米。本次阅兵,对女兵方队队员形象作了重新定位,由以前的“飒爽英姿”改为“英武、靓丽、秀美”。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中的女兵方队/据新华网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春 彭莉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解放军报》、中国军网、中国之声国防时空
编辑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