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为何称霸(楚庄王为何问鼎)
楚庄王为何称霸(楚庄王为何问鼎)此地本是伊洛戎所居之地,公元前638年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秦、晋两国联手,连哄带骗,将原本居住在遥远瓜州(在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陆浑戎迁到了伊川,从此这片地域就成了陆浑戎、伊洛戎的混居之地。洛水是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源出今日陕西省,东流入豫西山区之后,既而东北流,一路穿越豫西的群山、峡谷和丘陵,最终汇入黄河。洛水流经之地,自今日河南省洛宁县长水乡以上,地势陡峭,多险滩急流,长水以下,地势渐缓,水面渐宽,此时一条从南方来的另一条河流——伊河开始接近洛水,二者在交汇入黄之前,形成了一片三角形的区域,这一带以及周围的土地,是豫西山区最重要的伊洛盆地的一部分,春秋时称为伊川(在今河南省伊川县和嵩县之间)。或许正是因为九鼎具有如此重大、神秘的意义,周人对之格外小心,秘不示人,是以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形状、纹饰,外人一概不知。不知道也不能问,否则即被视为有非分之想。春秋数百年,唯一问过鼎的,
九鼎。绍兴会稽山大禹陵
当年周人灭商时,据说从殷都得了九鼎,视为镇国之宝,隆重置于周都镐京,后来又随着东迁的烟尘来到东都洛邑。
这九鼎的来历十分蹊跷。周人是从商人手中获得,商人又是从更往前的夏人手中夺来,而夏人的九鼎乃夏代开国之君大禹所铸。当年禹治水成功,平定天下,设九州,令九州之牧进献青铜,于荆山之下铸为九鼎,并放置在都城之内,以象征九州的归服和安定。当然,这又是“据说”,因为夏代是否曾划分天下为九州,本身就令人难以相信,那么九州之牧进献九州之铜也基本等于传说。
汉画像,泗水捞鼎图
或许正是因为九鼎具有如此重大、神秘的意义,周人对之格外小心,秘不示人,是以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形状、纹饰,外人一概不知。不知道也不能问,否则即被视为有非分之想。
春秋数百年,唯一问过鼎的,只有楚庄王一个人。
那是他在位第八年,即公元前606年,中原的诸侯们刚从内乱中缓过神来,喘息甫定,楚庄王已经亲率大军出现在北方大地上。楚人此次出兵,与以往不同,不是针对某个国家,而是针对杂居在周都洛邑南方不远处洛水之畔的陆浑戎。
洛水是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源出今日陕西省,东流入豫西山区之后,既而东北流,一路穿越豫西的群山、峡谷和丘陵,最终汇入黄河。洛水流经之地,自今日河南省洛宁县长水乡以上,地势陡峭,多险滩急流,长水以下,地势渐缓,水面渐宽,此时一条从南方来的另一条河流——伊河开始接近洛水,二者在交汇入黄之前,形成了一片三角形的区域,这一带以及周围的土地,是豫西山区最重要的伊洛盆地的一部分,春秋时称为伊川(在今河南省伊川县和嵩县之间)。
此地本是伊洛戎所居之地,公元前638年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秦、晋两国联手,连哄带骗,将原本居住在遥远瓜州(在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陆浑戎迁到了伊川,从此这片地域就成了陆浑戎、伊洛戎的混居之地。
洛水
伊川距周都洛邑不过百里,距楚国却不下千里,楚庄王大动干戈,兴兵讨伐实力弱小不堪一击的陆浑戎,纵然有一万个理由,终究都像是借口。
果然,楚军轻而易举降服陆浑戎之后,并未引兵南返,而是继续北进数十里,抵达洛水南岸,对岸,周都洛邑遥遥在望。刚刚即位的周定王姬瑜(周匡王姬班之弟,公元前607年即位)惊恐不已,派遣王孙姬满前往慰劳楚军。姬满就是二十一年前目送秦兵嬉闹过周北门,并预言秦将大败的那个孩子。
姬满此行,劳军只是形式,真正目的是试探楚军的意图。结果就在谈话之间,楚庄王向姬满问起了九鼎,诸如大小、轻重之类。姬满一听,即知来者不善。在姬满看来,眼前这位以王自居、与周室分庭抗礼的“楚子”,其胃口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他的祖先,他不满足于称霸,而是更进一步,意欲取代周室天下宗主的地位了。
姬满敬告楚庄王:谁得九鼎,全看天命是否眷顾;夏桀有昏德,故鼎迁于商;商纣暴虐,而鼎迁于周;如今周室虽衰,但天命未改,所以还是别问鼎了,问也没什么意思;因为得天下者,在德不在鼎,更与鼎之大小、轻重无关——若有德,鼎虽小而不可迁;若无德,鼎虽大却可轻易而迁。
鼎是至高权力的象征
楚庄王未必对“天命”之说感兴趣,但姬满一番话,或许使他感到,周室还是有能人的,一时半会儿亡不了。而且,姬满的话也很有道理,九鼎不过是一堆象征性的青铜,真正重要的是德。不过,楚庄王显然没有姬满那么理想化,他宁肯把虚无缥缈的“德”,换作一个更强硬和直接的词——实力。
因此,楚庄王的问鼎与其说是觊觎周室,不如说是在演一场声势浩大的戏。他很高调,不假掩饰,奉行着一种较其祖先更加主动、更具侵略性的策略。他的问鼎和观兵洛水之畔以及讨伐陆浑戎一样,都是在展示楚国的强横,是在示威。
他问鼎,是问给人看的。
(待续。文图原创,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