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平和打包厂钟楼历史(武汉平和打包厂)
武汉平和打包厂钟楼历史(武汉平和打包厂)而打包厂的主营业务也远不止棉花打包这一项,还兼打皮革、羽毛、麻料等商品,亦同步经营生漆、猪鬃、药材等进出口业务。当年的红火旺盛劲儿可见一斑。当时,平和洋行将从江汉平原收购来的棉花运到汉口,经平和打包厂机械打包后海运至欧洲。借用"多牛世界"总经理的话:平和打包厂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生产力",采用英国压力蒸汽系统进行机械打包。资料记载,平和打包厂主要生产设备有水压打包机3台,抽水机3台,动力660匹马力,月生产能力28800包(每包重250公斤)。1.平和,和平1861年,骄傲跋扈的英国人手持一纸《天津条约》,破开了武汉的门户,并在汉口设立了武汉第一个租界。汉口开埠。时隔44年后,也就是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旗下的平和打包厂应着港口贸易兴盛的景儿开张了。不过,"平和"二字在烽火硝烟的乱世中着实刺眼,老汉口只称他为"棉花加工厂"。
我瞧见一艘艘货船空留几抹白烟消失在天尽头,一个又一个裸着臂膀的老人乐乐呵呵地跳进泛黄的江水中,路过黄鹤楼看了1700多年的夜景,跟着知音号偶遇伯牙、子期,与如期而至的武大樱花交谈甚欢,颜色不一的单车轻盈地在东湖湖面微步……却总像缺了点什么,直到在临别前夕遇到他,关于武汉的印象才几近完整。
沿着汉口江滩,顺着花旗银行旧址一路向里,穿过鄱阳街,右侧一座似旧如新的平平无奇的红砖建筑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闯入眼球——平和打包厂旧址。
在金庸笔下有一位无名老僧人,常年负责打扫藏经阁,武功却深不可测,且智慧通透。在一片落满异国风情建筑的租界区,平和打包厂正如这"扫地僧"般的存在,大隐隐于市,腹内有乾坤。
平和打包厂,是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也是武汉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大跨度采用钢架和设有喷淋消防系统的建筑。厂内,采用当时先进的钢轧技术,用跨度长达15米的工字形钢梁来支撑房屋主体,同时兼作棉花吊装的滑道设备。平和所采用的消防喷淋系统,和现在的报警工作原理一致;老式防火窗,采取时下仍流行的夹丝玻璃技术,即使失火,玻璃也不会掉下伤人。
1.平和,和平
1861年,骄傲跋扈的英国人手持一纸《天津条约》,破开了武汉的门户,并在汉口设立了武汉第一个租界。汉口开埠。
时隔44年后,也就是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旗下的平和打包厂应着港口贸易兴盛的景儿开张了。不过,"平和"二字在烽火硝烟的乱世中着实刺眼,老汉口只称他为"棉花加工厂"。
当时,平和洋行将从江汉平原收购来的棉花运到汉口,经平和打包厂机械打包后海运至欧洲。借用"多牛世界"总经理的话:平和打包厂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生产力",采用英国压力蒸汽系统进行机械打包。资料记载,平和打包厂主要生产设备有水压打包机3台,抽水机3台,动力660匹马力,月生产能力28800包(每包重250公斤)。
而打包厂的主营业务也远不止棉花打包这一项,还兼打皮革、羽毛、麻料等商品,亦同步经营生漆、猪鬃、药材等进出口业务。当年的红火旺盛劲儿可见一斑。
那时候的老汉口借着"大江经济"的势头,码头文化甚是繁华。想当年,一个个武汉伢儿匆匆过早,肩扛背负着货物来往于货船与仓库。往来之间,皆是武汉伢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豪气。平和打包厂也不可避免地沾上了这种气韵,放眼望去,是直白的粗犷。
唏嘘感叹间,从兴盛走向没落不过半百光阴。
1941年,平和打包厂被日本人占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平和洋行重新回到汉口,重操旧业。
1949年,武汉解放。平和打包厂在进行了"镇反"和民主改革后,终于在1953年底,由武汉市国营商业仓储公司接管,几经曲折,这个自诞生便由外国人掌控的新式工厂正式有了本土血统。
仅仅7年后,平和打包厂被改用作仓库,后又部分出租成商铺,改造成旅店。亲历一代工业风云的棉花打包厂自此落下帷幕。
2.再回首已百年身:多牛世界
老汉口人惊喜地看到孩提记忆深处的平和打包厂回来了,还是当年的容颜,却又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不同。
如果说一个世纪前的平和打包厂是粗犷的、直白的,此时的他倒显得内敛而富有张力,还拥有了一个煞是时髦的别名——多牛世界。
多牛世界,一个值得玩味的名字,仿佛在告诉世人百年前自己有多牛掰。
2017年2月,一项针对平和打包厂的全面修缮项目悄然开启。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携手同济大学建筑学专家对老建筑进行"把脉"、"问诊",力图以最小干预让这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变为"病态少年"。
"病态"是饱经风霜的还原,"少年"是历久弥新的姿态。
在这个"修旧如新"的时代,保留原始显得有些另类。然而,修复工作者们选择在色彩、质地、工艺工法上都采用传统手法,让平和打包厂"修旧如旧"。
为了让遭百年岁月摧残的墙面恢复如当年,修复者们反复分析原有材料,历时8月,走街串巷寻找相似的老砖,纯手工一块一块重新修葺,修补面积上万平方米。同样的,年久失修的铁窗、缺失的老式防火窗,在老技艺的运作下,重新变成了老照片上的模样。
三万见方的打包厂,每一点、每一处的修复,无不透露着工匠之心。
于是,一个"如旧"的平和打包厂再次显露出旧时精致工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整体现浇;立面使用圆券,处理简洁;檐口处有较精致的装饰线脚,窗间用壁柱分割,窗下方装饰一段灰色水泥拉毛墙面。
3.你就是传奇
自带"江湖气"的平和打包厂旧址依旧似当年血气方刚的荆楚汉子,将内部构造近乎"一丝不挂"地袒露在外,原钢梁、钢架、货物滑道甚至是水管阀门无一不展示着原始粗犷豪迈的近代工业风,说道着百年时空交织错落的江湖故事。
他静静地守着,看来来往往穿着时尚的姑娘、小子走走停停,画着精致的妆容,摆着奇怪的姿势,却等一个容他诉说故事的江湖旅人。
停留在刻印着岁月斑驳痕迹的铁质楼梯上,远远触摸占据三层空间的货物滑道,恍惚间,一摞摞货物自上层飞速滑下,裸着厚背的汉子们弓着腰,大喝一声,灵活地将落到地面上的货物扛上肩头,抬身而走。
拾级而上,极具武汉风情的钟楼触手可及,却触不及当时光景。是否有三俩打包工人偷摸地离开工位,躲在建筑背后,你一口我一口轮流抽着廉价纸烟,彼此无言望着钟楼,吐一口烟,享受着难得且短暂的烟沫幻影。
昏暗的灯光打在那一面写着"毛主席语录"的薄墙上,是一种真实的沧桑。当年意气风发的小青年,虔诚地用红字一笔一划写下《论联合政府》的内容,而今《语录》内容成真,岁月却忘记了写字的人,独剩下打包厂紧紧守着陈年旧事。
七零八错的钢丝铁线无章地逗留在空中,就像这江湖故事,无需细细理清,这本身就是传奇。
4.从垂垂老者到潮流酷汉
就这样,逆龄生长,焕发当年意气。摇身一变,又是潮流酷汉。
复古与现代的交织,过去与未来的重叠,平和打包厂和多牛世界脱离平行空间,融为一体。
2019年初,平和打包厂开始了新的故事——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包括人人视频、阿里云创新中心、武汉十点半文化、知音号艺术发展中心在内的"文化创意企业"纷纷入驻。
在平和打包厂B栋1楼,一个奇怪名字惹人兴趣——鹅社书店艺术馆。一个以书为主的空间,被包裹着的是裸露在墙面的管道、消防栓,亦有从各地集来的画作。与捧书翻阅的读者擦肩,穿过各种独立主题艺术馆,轻轻抚摸置于书丛中的老电视、老收音机,仿若置身"文艺创新的花园"。
拐进3号门,潮牌咖啡店No seat吸引了众多时尚"打卡族"。再往上走,路过三楼的鹤咖啡艺术实验室,这间由商业摄影家和德国设计师联合创办的咖啡店,装修、布置格外融洽,落地窗内,漂亮姑娘找景自拍,星星点点的灯光打在精致的面容上,饶是炫目。
站在台阶上侧目,摆满各种有趣玩意儿的小摊子整齐地坐落于露天广场,有小巧精致木工作品、画着可爱图案的杯子以及各种本土特色的明信片等,时而引起游人停下脚步,注目。便是那一瞥,游客、创作者便实现了灵魂共鸣。
三万平方的体量,125间大大小小的房间,逐渐溢满人气,如同百年前一般。据了解,未来,平和打包厂80%的体量将用于科技文创企业的办公,剩下的20%则是通过书店、咖啡店、手工作坊、脱口秀剧场等共同组合成"文化符号",再根据年轻人的喜好组织市集、文化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百年后的热闹,是年轻人的,也是平和打包厂的。
牛掰的世界,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