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

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翻译:田猎获得狐狸,得到黄矢奖励,贞卜吉利(田猎多数与军事演习有关)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翻译:利于西南,不必前往,它来就会重回吉利,前往的话,就会早点吉利。(我是这么理解的,不去讨伐崇国,慢慢建设自己家园,也会吉利,讨伐崇国,会更快的吉利。毕竟抢掠一个繁华的国家,能最快的得到财富)初六:无咎翻译:无过错

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1)

夙字

《诗·召南·小星》:夙夜在公。——早晨

《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早晨

《诗·卫风·硕人》: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早

翻译:利于西南,不必前往,它来就会重回吉利,前往的话,就会早点吉利。(我是这么理解的,不去讨伐崇国,慢慢建设自己家园,也会吉利,讨伐崇国,会更快的吉利。毕竟抢掠一个繁华的国家,能最快的得到财富)

初六:无咎

翻译:无过错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翻译:田猎获得狐狸,得到黄矢奖励,贞卜吉利(田猎多数与军事演习有关)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翻译:负重登高,导致贼寇到来,贞卜有悔恨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翻译:解开手的束缚,把这些俘虏当作朋友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翻译:君子化解矛盾,吉利,小人才适合做俘虏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翻译:文王(武王)射隼在高大城墙上面,获得了它,没有什么不利的地方

综述:此卦当属于我们前文说到的《同人》卦,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是文王还是武王伐崇今人仍有争论:

《新本竹书疏证》 四十四年,西伯發伐黎。(武王)

《诗经•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文王)

所以本人倾向诗经说法,伐崇应该是文王,也有学者认为文王伐崇是山西境内,武王伐崇是河南朝歌附近的崇国,其实这种说法也可以,文王伐崇以后迁徙崇国老百姓到纣王附近。

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易经64卦君子与君子)(2)

《西伯戡黎》:背景介绍——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周人伐崇论点——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纣王观点——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以上《尚书》如果是真实的,可以看出纣王是一个比较佛系的君王,我命由天不由我,他没有想过,他羁押文王,是他决定的,岂是老天决定。我们在《同人》卦中讲过刘向《说苑•指武》:崇人闻之,因请降。我们可以结合《解卦》看出,此次征伐,应该是深得人心的征讨,解其拇,获得某个君子帮助,搞了一份受降书,用德制征服了崇国黎明百姓,《同人》是讨伐过程,《解》卦是战争辅助工具(格局、谋略)。武力和谋略并存,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兵、攻城是过程,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思想不统一,必要的手段,伐谋和伐交是德制,讲事实、摆道理。很多人曲解了这段话,觉得战争前可以利用各种外交途径解决各类问题,这决定谋略家到底够不够格,能不能担此重任,否则,一味的强调伐谋、伐交就是痴人说梦,伐兵和攻城配合伐谋和伐交,才是获取人心的最佳手段,没有人对于一个后起之秀有心存慰藉。

所以,思想的改变是最难的,哪一次不带血呢?带血才深刻。所以《易》不仅是历史,也是德制方法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