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不是古代情人节(世界最早的狂欢节)
上元节是不是古代情人节(世界最早的狂欢节)元宵节是青少年欢乐的天堂、是少男少女谈对象、碰撞爱情火花的好日子,比如赵明诚和李清照就是因为上元节而相知相爱。到了宋代,元宵节可以说是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早的,真正的狂欢节狂欢夜。因为史书记载一是元宵给假五日;二是"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我们在大唐新语中可以看到“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的字样,这进一步的说明早在唐代我们的元宵节、上元节就已经具备“狂欢节、狂欢夜”的雏形!狂欢节、狂欢夜的标志是什么?不分男女老少,不禁白天黑夜——尽情高歌纵酒、狂欢!唐代李商隐在《观灯行乐》的诗中为我们展现出当年的盛况:“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此时的长安城,整个夜晚都被元宵节的灯笼和热情所覆盖,各种各样华美的”香车“塞满了道路关隘,这个场景让今天的你我来想象都是极度的热闹和喜庆。
元宵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据专家考证元宵赏灯始于上古,百姓在乡间田野手持火把祭祀起舞,祈祷风调雨顺有个好收获。当然也有说法为道教的《三元说》,或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的喜悦普天同庆,从而形成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隋代《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到了唐代,上元节则更盛。《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我们在大唐新语中可以看到“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的字样,这进一步的说明早在唐代我们的元宵节、上元节就已经具备“狂欢节、狂欢夜”的雏形!
狂欢节、狂欢夜的标志是什么?不分男女老少,不禁白天黑夜——尽情高歌纵酒、狂欢!
唐代李商隐在《观灯行乐》的诗中为我们展现出当年的盛况:“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此时的长安城,整个夜晚都被元宵节的灯笼和热情所覆盖,各种各样华美的”香车“塞满了道路关隘,这个场景让今天的你我来想象都是极度的热闹和喜庆。
到了宋代,元宵节可以说是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早的,真正的狂欢节狂欢夜。因为史书记载一是元宵给假五日;二是"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
元宵节是青少年欢乐的天堂、是少男少女谈对象、碰撞爱情火花的好日子,比如赵明诚和李清照就是因为上元节而相知相爱。
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大家从这首词中看到什么?我看到就三字“我恨你”。
在宋代除了欢宵达旦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还有官办的大型社教活动,比如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或社火表演十殿阎罗等,劝诫百姓向善。
如果说用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来展现这花灯繁盛的场景和烟花的绚烂、举国欢庆的场面。那么用“宝马雕车香满路”则更直接道出当年的小青年,少男少女们在这天的帅气和花枝招展,以及狂欢的盛况。
这些我们不仅从史料、诗词当中了解到,还能在明清小说如三言两拍等民间小说、杂文杂记中看到。
到了明清两代,上元节更成为小孩子的乐园。如符曾在《上元竹枝词》中写道:"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满街都是好吃的哇,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呢?
还有就是大户人家小辈要结诗社,比诗文。或者教坊选花魁、争名士等,这点我们也可在诸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作品中看到当年之热闹。
笔者小时候在老家曾见过十五闹花灯的盛况,这天老户人家和商家家家户户门口挂装有灯谜的灯笼,灯笼多种多样,有宫灯、八角灯、元宝灯等等。有的人家是你猜中了灯笼下挂的灯谜就可以拿走灯笼,有的是猜中灯谜就给你送个小礼物,比如几个摔炮、几个二提响、或几个小烟花。谁家门口或商家门口人多,猜灯谜的场面热闹就说明谁家今年往后家道兴旺或者生意好,财源滚滚,图的是一个好彩头和热闹。而家中有病患的人家,这天还会扎小人,送瘟神,祈福家宅安宁,国泰民安。元宵节是中华民族沿袭上古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他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团圆、和睦、健康、兴旺等等的期盼和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