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洞沟主要景点介绍资料(畅游宁夏灵武水洞沟)
宁夏水洞沟主要景点介绍资料(畅游宁夏灵武水洞沟)路边的这家“张三小店”,就是当年德日进和桑志华来水洞沟时落脚和住宿的地方。博物馆最精彩的部分是270度水洞沟历史场景半景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动感实景体验。结束在博物馆的游览,即开始实景部分的参观。说是实景,其实也都是为了旅游需要而新建的仿制场景。其标志性事件是1923年法国考古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并有许多重大发现,总计发现有价值的史前文物300多件。但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珍贵文物多数都被运往了法国。1928年,德日进、桑志华和当时的两位考古界权威布勒、布日耶共同发表了关于水洞沟的考古报告,推翻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论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水洞沟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考古学者纷至沓来,一些在中国考古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到目前为止,水洞沟共进行过6次规模较大的考古发掘,重要的发掘点有12个,博物馆就建立在3号发掘点上。透过
水洞沟是这次宁夏之旅的最后一站。从银川出发,沿X102公路向东南行驶不到40公里,就可以看到公路左侧的水洞沟景区标志。
进入景区,首先参观的是“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外部造形的灵感源自水洞沟出土的石器“石核”,古朴、自然,充满泥土气息。
博物馆迎门是一组名为《发现》的大型雕塑,再现了大约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离开自己原本生活的环境来到水洞沟的情形。
整个博物馆分为序厅、人类进化史、中国旧石器、水洞沟旧石器、实景体验区、尾厅等6个部分,以大量实物、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水洞沟人类的发展历史。从这些展示中了解到,水洞沟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在于其在中国古文明发展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还在于中国旧石器考古是从水洞沟开始的。
其标志性事件是1923年法国考古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并有许多重大发现,总计发现有价值的史前文物300多件。但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珍贵文物多数都被运往了法国。
1928年,德日进、桑志华和当时的两位考古界权威布勒、布日耶共同发表了关于水洞沟的考古报告,推翻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论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水洞沟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考古学者纷至沓来,一些在中国考古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到目前为止,水洞沟共进行过6次规模较大的考古发掘,重要的发掘点有12个,博物馆就建立在3号发掘点上。
透过博物馆地板上的透明玻璃罩,可以看到当年考古时留下的痕迹。
博物馆最精彩的部分是270度水洞沟历史场景半景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动感实景体验。结束在博物馆的游览,即开始实景部分的参观。说是实景,其实也都是为了旅游需要而新建的仿制场景。
路边的这家“张三小店”,就是当年德日进和桑志华来水洞沟时落脚和住宿的地方。
“张三小店”西侧,是复原的古水洞沟村。
里面的地穴式、半地穴式建筑,显示了人类在居住方面的历史演变。
一些当地村民身着仿制的先民服装,披头散发,在村子里充当“群众”演员,并免费与游客拍照。
村子西端立有一块“水洞沟遗址”标志碑,碑身采用了水洞沟考古出土的尖状器的形状。标志碑旁边有人宣称:景区为答谢游客,现在推出游客与标志碑合影服务,并为每位游客免费提供照片一张。女儿问我:这事靠谱吗?我说:照片可能是“免费”的,但塑封之类的恐怕是要付钱的。最终没发现我们团里有游客想要“免费”得到照片,因此我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揣测也没得到证实。
从标志碑所在的高地下去,乘坐一段电瓶车,即到达“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石碑附近,石碑后面就是水洞沟第五次考古发掘的2号发掘点。
石碑东侧有一组用木材和茅草搭建的建筑,据说是一处可以亲身体验“考古”乐趣的地方,当然是要收费的。
向北在一片芦苇荡里走过一段木栈道,攀上1号发掘点所处的高坎,一道东西走向的夯土长城出现在眼前。
就是这道普通的高坎,把3万年前的古人类和500年前的明长城联系在一起,让今天的游人可以在这里完成历史长河的瞬间跨越。
对照历史地图可以知道,这段夯土长城是明代东起鸭绿江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当时,明政府为防止鞑靼、瓦剌等蒙古部落南侵,在“万里长城”沿线设置了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蓟州、固原、偏关等九镇,派重兵防守,史称“九边重镇”;水洞沟这一段长城当属“宁夏镇”的守卫范围。
长城前面竖有一块石碑,上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中的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
眼前的这座烽火台叫“镇虏墩”,是明初宁夏境内615座烽火台中保存至今比较完整的一座。但从烽火台上下夯土的不同颜色来分析,上部颜色稍深的夯土应该是后来补夯的,属于修复的部分。
小心翼翼地走上这下一秒钟似乎就会坍塌、消失的夯土长城,望向长城的南北,一种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感慨油然而生。长城,民族之间曾经的刀兵相见之地,如今两边已然是中华民族的共有故乡。
为了加强对长城夯土结构的保护,长城上面的步道都铺设了木板,两侧外墙均加装了排水装置。
在长城脚下游客休息区,偶然发现几个看上去很有年头的石构件,一件应该是门当,另两件应该是旗杆座。看旁边的介绍,知道这是明代山神庙的遗构。史载,当时长城一线多建有山神庙、土地庙等建筑,是当地百姓和戍边官兵的祭祀之所。水洞沟的这座山神庙建于明代,清代曾经重修,至上个世纪80年代墙体尚存,后来完全毁圮,仅存几个石构件。
从山神庙遗址折回到高坎下面,沿“芦花谷”东行不远,就是1号发掘地,也就是德日进和桑志华最初发掘的地方。按照导游的讲述,这两个法国人是在入住的“张三小店”里发现对面的土崖上有磷火闪现,进而开始了在水洞沟的考古发掘。照此说法,当年的“张三小店”就应该在1号发掘点的对面位置。
1号发掘点以东很长一段土崖前面的高大乔木都被截去了树冠,高杆上的监控探头在荒野中非常扎眼。这应该是防止有人非法盗掘的防范措施,因为人们有理由相信,水洞沟一定还有更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继续东行,河谷两岸的“雅丹地貌”渐入眼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为干旱地区所特有,其典型形态为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水洞沟“雅丹地貌”的形成,既有大自然的功劳,也有历代修筑长城大量取土的因素。
游人现在行走的这条“芦花谷”,据说就是当年修筑长城时的取土点。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为今天的游人打造了奇幻诡谲的水洞沟独特景观。步行不到1公里,攀上又一个高坎,碧波荡漾的“红山湖”就在眼前。
红山湖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由东来的清水河至此汇聚而成。景区宣传资料说红山湖是天然湖泊,显然不太实事求是,因为明摆着是人工拦蓄才形成了红山湖如此大的水面。
红山湖水面的形成,在湖的北岸营造出了“水岸长城”的奇景,让色彩单调的土筑长城、雅丹地貌增加了不少灵性。
在红山湖,需要乘坐游船继续游览。算上之前的电瓶车,游船是水洞沟景区提供的第二种交通工具。
弃舟登岸,再经过一座小桥来到清水河的北岸,第三种交通工具——马车,已经等候在那里。
接下来要游览的,是一段长约4公里的大峡谷。因为大峡谷的景色平平,没有太多的可看之处,所以景区的设计者把这一段设计成了先乘马车,再换乘骆驼车,以坐乘不同畜力车的乐趣来弥补沿途景观平庸的不足。不论是马车夫,还是骆驼车夫,等游客坐稳当了,都会自报奋勇地唱上一支小曲。
说真心话,这些车夫的嗓子都不错,小曲也唱的非常卖力。但一曲终了,车夫会告诉你:听曲儿是要付费的。与沙坡头羊皮筏子的阀工唱曲只要求游客给个好评相比,这里的车夫显然更认钱。
骆驼车下车的地方,大峡谷的谷底已经大大收窄,两边的土崖聚拢而来显得更加高耸。导游说,许多以中国西部为背景的影视剧中的强盗剪径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环顾两侧的土崖,崖壁上的一个个洞穴清晰可辨,这就是著名的“藏兵洞”。藏兵洞始建于明代,是长城及城堡防线被蒙古骑兵突破后,明军退守、伺机反攻的重要军事设施。这些建于500多年前的藏兵洞,由于大多位于地面以上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崖壁上,雨水很难侵入,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在历经几个世纪后依然保存基本完好。据估计,大峡谷两侧的藏兵洞总长可能超过3公里。目前,经过清理、修缮,可供游客游览的藏兵洞有两段,总长接近1公里。
走近藏兵洞,就像进入了一处地下迷宫,如果没有导游引导,即使最终能够走出来,恐怕也要走许多冤枉路。我们的导游应该是不止一次进入藏兵洞,结果在一个岔路口还是拐错了弯,把我们带回到了来时的路上。藏兵洞的主体是坑道,平时供士兵休息,战时用于部队调动。
坑道的绝大部分都可供中等身材的成年人直立通过,许多地段甚至可以骑马,足见当年建造时的不计成本。其它如议事大厅、武器库、仓库、伙房、水井、祭祀、如厕之所等一应俱全。
作为地道防御的主要手段,陷阱、吊笼、绊马索等更是一样不少。在坑道的枢纽位置除在四壁密布射孔外,更给入侵者准备了火炮。想象一下,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空间里遭到火炮的轰击,那该是何等的恐怖?当然,这炮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开的,否则就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走在藏兵洞里,我首先想到了抗日战争中的华北平原地道战,进而又想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特别是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战,几乎就是当年藏兵洞战法的翻版。
走出藏兵洞,是一个四合的院落,院门上悬有“宁夏长城博物馆”的匾额。
博物馆门外是一大片空旷之地,四周环以土夯的围墙。导游介绍说,这就是“红山堡”。
红山堡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为宁夏都指挥史墉组织修筑。红山堡守军负责守护堡东西约30里的长城,包括8座烽火台,镇虏墩即是其中的一座。
红山堡的东门保存基本完整,瓮城虽破坏严重,但依稀可辨当年的风采。
红山堡的沧桑感自然受到影视剧拍摄者的青睐,甄子丹、赵薇担纲的电影《锦衣卫》即有镜头取自红山堡东门。在水洞沟乘坐的最后一种交通工具是拖拉机,这是一种许多现在的年轻人连见也没见过的交通工具。安排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用于各景点之间的接驳,并且将所有费用统一在一张门票中,是水洞沟景区的一个创新。
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我们结束了在水洞沟的游览,整个宁夏游也进入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