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运动性猝死如何判断(运动性猝死其实可以避免)

运动性猝死如何判断(运动性猝死其实可以避免)对于预防球员球场猝死,日本足协却早已规定,参加全国主要联赛的俱乐部都必须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应当在训练和比赛中携带该装置。而中国足球联赛则并没有这样的强制性规定。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发生的猝死属于运动性猝死,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90%。人在运动后,心跳加速可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引发猝死。足球运动员猝死悲剧并非个案不少运动员蓬勃的生命因此戛然而止,我们叹息生命的脆弱,却唏嘘这些意外本可避开“猝死”的结果。2017年3月19日兰溪马拉松比赛中16.5公里处,一名男选手突然倒在16.5公里处,医疗志愿者3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AED除颤电击和心肺复苏CPR,跑者最终获救。

2017年8月29日晚,前甲A上海中远俱乐部老总王国林在上海普陀区球场踢球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随后被送往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抢救,抢救进行了半小时但依旧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享年59岁。

2017年6月5日下午,中甲北京北控俱乐部外援谢克·蒂奥特在训练中特突发呼吸心跳停止不幸辞世,年仅30岁。

2016年8月11日,中超天津泰达1999年梯队球员闫安楠,在训练后突然倒地,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离世,年仅17岁。

…….

足球运动员猝死悲剧并非个案

不少运动员蓬勃的生命因此戛然而止,我们叹息生命的脆弱,却唏嘘这些意外本可避开猝死的结果。

2017年3月19日兰溪马拉松比赛中16.5公里处,一名男选手突然倒在16.5公里处,医疗志愿者3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AED除颤电击和心肺复苏CPR,跑者最终获救。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发生的猝死属于运动性猝死,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90%。人在运动后,心跳加速可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引发猝死。

对于预防球员球场猝死,日本足协却早已规定,参加全国主要联赛的俱乐部都必须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应当在训练和比赛中携带该装置。而中国足球联赛则并没有这样的强制性规定。

我们很难想象,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基地、比赛场场所几乎找不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踪影,年轻的运动员缺乏现场急救意识和技能,而那些所谓的队医却仅会治伤不会救命!

运动性猝死如何判断(运动性猝死其实可以避免)(1)

运动场上创造的生命奇迹

——姆万巴奇迹

2012年3月份,英超博尔顿中场悍将姆万巴倒在了赛场上。当时对手热刺的队医挺身而出,没等裁判通知,便飞奔到姆万巴身边,通过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姆万巴进行抢救。在接受了多达15次电击后,心脏停跳78分钟的姆万巴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姆万巴后来之所以能战胜死神,和这些专业而及时的救治设备密切相关。没有这些,“姆万巴奇迹”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运动性猝死如何判断(运动性猝死其实可以避免)(2)

——东马10死亡记录

东京马拉松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顶级马拉松赛事。自第一届起至今从未发生过一起跑者死亡案例,难道东京马拉松没有出现过猝死的跑者?

答案是否定的!2017年3月12日名古屋女子马拉松的比赛过程中,有3名女性跑者出现了心脏骤停的情况,在现场急救人员的成功施救后,3人全都挽回了生命。

运动性猝死如何判断(运动性猝死其实可以避免)(3)

这些奇迹的发生得益于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严密的赛道保障

猝死发生时,仅仅等待报告才安排救助者出动,这样可能错失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因此,必须让救助者也呈现“流动”的状态。

东京马拉松在配备足够的治疗站和急救车的基础上,每隔约3分钟的路程就会有2人一组的志愿者,携带心脏除颤仪在路边待命;除此之外,赛道上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骑行救助员、与参赛者配速的医师跑者能够第一时间应对赛道上的突发事故。这些移动救助人员都会携带GPS定位系统,总指挥部会对他们所在的位置进行实时掌握。

运动性猝死如何判断(运动性猝死其实可以避免)(4)

——广泛的急救普及

日本非注重急救知识的普及,这种普及甚至是从小学生开始,很多小学生都懂得急救的基本方法,中学生急救普及率高达90%以上。“日本小学生能做心肺复苏”来自日本国士馆大学救急系统研究科主任田中秀治先生介绍说。

运动性猝死如何判断(运动性猝死其实可以避免)(5)

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有赖于急救设备和急救教育的普及,反思中国运动场,甚至中国的教育界,我们任重而道远,因为,生命太脆弱,请好生对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