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花鼓戏表演合集铁板桥(你知道花鼓戏也有)

花鼓戏表演合集铁板桥(你知道花鼓戏也有)《豆腐西施》源自经典,源自民间,源自传统,又有发展、创新和突破,看点多、亮点多、戏味足,生活气息浓厚,喜剧特色强烈,散发着诱人的艺术芬芳。该剧以轻喜剧的方式传承中国式“孝道”和“仁爱”,通过“豆腐”这一大众化食品将人物串联起来,说的是家长里短、街谈巷议的小人物、小事件,融入的是人民心中的真情实意,弘扬了传统美德,富有现实意义。凭借演员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幽默俏皮的台词以及现代化的元素,《豆腐西施》在湖南省第7届艺术节的评比中荣获“田汉新剧目奖”,剧作家吴傲君荣获“田汉编剧奖”,满姑和张古董的扮演者张佳媛和杨远坤分别荣获“田汉表演奖”。该剧的音乐很有特色。运用富有抒情色彩的【安川】【哀川】和【叹四季】等曲调和【送郎】等锣鼓牌子,加上锣鼓、笛子、二胡、扬琴,特别是唢呐的伴奏,热闹喜庆,熔豪迈和婉约于一炉,融浪漫、空灵和动听悦耳为一体,将满姑的中心唱段“如果我有朱砂痣”演绎得声情并茂,感人至

走一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戏剧创作路子

该剧创作的缘起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多年演出传统小戏《磨豆腐》并获奖的一级演员、邵阳花鼓戏省级传人李赛俭,在欣赏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演出的大型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之余,产生联想:《蔡坤山耕田》是湖南花鼓戏共有的传统小戏,改编为这样一个优秀的大戏真是不同凡响!如果把我们的《磨豆腐》也改编为一个大戏,那该有多好呀!于是她北上岳阳登门邀请《蔡坤山耕田》的作者将邵阳花鼓戏《磨豆腐》创作成一个大戏。吴老被李赛俭老师追求艺术的精神所感动,欣然接受了邀请。

花鼓戏表演合集铁板桥(你知道花鼓戏也有)(1)

和《蔡坤山耕田》一样,编剧吴傲君在传统戏的基础上进行了去芜存精、推陈出新的改编和创新。《豆腐西施》也是在传统戏《磨豆腐》的基础上,摒弃“古董卖妻”的糟粕,保留“夫妻磨豆腐”的精华,以此为内核向四周进行扩展和延伸。首先追溯张古董与满姑的父母和家庭变迁,牵出花子婆和贾秀才的前世今生,再延伸到他们的社会关系,引出一群小乞丐、三个泼皮无赖和一批男女小镇居民。人物增加了,环境扩大了,又新编了狗咬花子婆、疯婆骂满姑、城隍庙救疯婆、三泼皮调戏满姑、张古董疑妻、贾秀才上吊、善良的欺骗、张古董认母、两老成亲、豆腐连锁店等故事,佳构奇思妙想又合情合理,故事环环紧扣便水到渠成。该戏既有传统的基因,又有时代的解读,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让今天的观众从历史的参照中找到兴奋点,产生联想。

编剧紧紧抓住传统和现实生活两个基点。首先是依靠传统戏的内核,挖掘其所蕴藏的核能,追溯主要人物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向四方八面延伸。在小戏《磨豆腐》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延展、创新,增加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特色鲜明的人物。其次是作者的生活积累,在剧作家吴傲君的家乡也有一个小镇,也有一家豆腐店,也有一个漂亮的豆腐西施,不过那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小镇上有个将军战死了,留下妻子和一家豆腐店,正好对面有个小伙子是红巾军的后代,于是便有了传奇故事。二者有机结合,《豆腐西施》便水到渠成,应运而生了。

一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好戏

《豆腐西施》的导演是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赵伟明,执行导演是邵阳花鼓戏艺术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李赛俭,他们配合协作,经验丰富,在导演构思、主题提炼、场次结构、场面调度、重点安排、节奏变化、氛围营造、时空处理、视听呈现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探索,积极引导演员理解剧本、展开矛盾冲突,把握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理清角色在“规定情境”中的有机行动,对剧种品质有新的提升。国家二级演员、“田汉表演奖”获得者张佳媛,“红月季个人表演奖”获得者杨远坤,“田汉表演奖”获得者唐晓燕和高宝华等参加了演出。他们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既有各自的行当特点,又不被行当所束缚,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对戏曲程式加以灵活运用,各有特色、各显风采,真情投入,用心演绎,精益求精,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花鼓戏表演合集铁板桥(你知道花鼓戏也有)(2)

《豆腐西施》在表演艺术上有很多精彩的亮点。夫妻推磨和互相捶背的虚拟表演动作优美,细腻传神。推磨有单人磨和双人磨两种,都不用道具。单人磨时脚站小弓箭步,右手前伸握空心拳,表示手握磨把,由右至左推圆圈,表示推磨。左手做执瓢添料动作,每两圈添一次。磨的位置及大小,靠两手重复动作的准确性展示。双人磨时一人掌磨添料,动作同单人磨;另一人将“磨钩”套在“磨把”上,手持“磨钩”由右至左推圆圈,与掌磨的右手推圆圈互相配合,表示共同推磨。从推磨人的姿势看,有单手推、双手推、侧身推三种。单手推:侧身对观众,站小弓箭步,右手握空心拳前伸,由右至左推圆圈,左手叉腰或前后摆动。双手推:双手握空心拳前伸,由右至左推圆圈。侧身推:面向观众,侧对“磨盘”,两脚踏步,左手背在身后,右手心朝上,握空心拳,由右至左平推圆圈,或两手一前一后握空心拳,平推圆圈。捶背运用了正面捶、侧身捶、反手捶等多种身法。后来,演员又受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反弹琵琶”的启发,创造了反手推磨和反手捶背的技法。这些技法配合音乐,载歌载舞,煞是好看。一曲“嘿呀嘿啰嘿!卖豆腐哎……”的调子连接各场,贯穿始终,使全剧的故事情节缀集一起,浑然天成。

该剧的音乐很有特色。运用富有抒情色彩的【安川】【哀川】和【叹四季】等曲调和【送郎】等锣鼓牌子,加上锣鼓、笛子、二胡、扬琴,特别是唢呐的伴奏,热闹喜庆,熔豪迈和婉约于一炉,融浪漫、空灵和动听悦耳为一体,将满姑的中心唱段“如果我有朱砂痣”演绎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当满姑为花子婆吸毒血时,观众深为她不计前嫌、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所感动。当满姑为认贾秀才做爹而用印泥点痣的激情表演时,加入伴唱、舞美和特色灯光,为塑造艺术形象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此外城隍庙场景中,在戏曲音乐中自然融入了Rap流行音乐元素,这一大胆的艺术多元创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劳苦人民面对困境仍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和自喜自乐的开朗性格。

花鼓戏表演合集铁板桥(你知道花鼓戏也有)(3)

《豆腐西施》源自经典,源自民间,源自传统,又有发展、创新和突破,看点多、亮点多、戏味足,生活气息浓厚,喜剧特色强烈,散发着诱人的艺术芬芳。该剧以轻喜剧的方式传承中国式“孝道”和“仁爱”,通过“豆腐”这一大众化食品将人物串联起来,说的是家长里短、街谈巷议的小人物、小事件,融入的是人民心中的真情实意,弘扬了传统美德,富有现实意义。凭借演员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幽默俏皮的台词以及现代化的元素,《豆腐西施》在湖南省第7届艺术节的评比中荣获“田汉新剧目奖”,剧作家吴傲君荣获“田汉编剧奖”,满姑和张古董的扮演者张佳媛和杨远坤分别荣获“田汉表演奖”。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的花鼓戏的资讯,欢迎微信搜索有戏小程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