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外双一流(学员专访双非一战上岸北外)

北外双一流(学员专访双非一战上岸北外)一直喜欢英语,想去国内顶尖语言院校继续学习英语相关专业;初高中就有上北外的愿望,希望通过考研圆高考的梦想。❓ 北外Part 2 为什么选择北外英院口译专业?❓ MTI翻译硕士不想跨专业,提高上岸几率,翻译硕士跟本科英语专业衔接紧密。

北外双一流(学员专访双非一战上岸北外)(1)

大家好,我是今年一战上岸北外英院口译专业的谢同学,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考研心得,希望在MTI择校择专,尤其是备考规划方面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帮助。

Part 1 个人情况

  • 我是北京某双非一本语言院校英专生;
  • 获两次校级一等奖学金,学业和综测均排名靠前;
  • 大二雅思首考7.5分,四科均7分及以上;
  • 专四91分,口笔试优秀,专八待考;
  • 通过CATTI三笔;
  • 参加过北外英院的英文电影配音比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都未获得亮眼的名次,虽然准备得也不尽充分,但也反映出自己的能力有提高的空间。

总结:非大神;但英语各项基础能力扎实;学习踏实;热爱英语学习。

——所以北外翻硕并非遥不可及,基础过硬是关键,因为扎实的基本功辅以针对性练习,各项能力自然会以较快的速度提高。

Part 2 为什么选择北外英院口译专业?

MTI翻译硕士

不想跨专业,提高上岸几率,翻译硕士跟本科英语专业衔接紧密。

北外

一直喜欢英语,想去国内顶尖语言院校继续学习英语相关专业;初高中就有上北外的愿望,希望通过考研圆高考的梦想。

MTI口译

相比笔译,口译更具互动性和挑战性,能力提升的空间更大。

英院MTI口译

相对求稳的考虑,北外MTI高翻、英院、专英的初试是同样的内容,但是复试难度总体来说高翻>英院>专英。2021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选择北外在当时看来算是比较冒险的决定,所以为了尽可能提高上岸的可能性,最终选择了英院。

补充:

1. 北外不歧视本科背景,非英专或本科背景不亮眼的同学不用担心,每年都有很多跨考生及双非考生上岸北外翻硕,重点还是过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2. 求稳不是首要考虑因素的同学,在正确衡量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以高翻为目标,对北外高翻有执念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基础过硬 针对性练习 提升能力才是关键。

3. “求稳”是相对于“高翻更为名声在外,竞争更为激烈”而言的,不能说明上岸英院MTI是轻而易举的,备战英院的考生也需要做好巩固基础和提高能力的准备。

Part 3 备考规划及参考资料

北外MTI初试由四门科目组成:政治、翻译硕士英语211、英语翻译基础357、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每一门都要计入总分参与排名,都要认真备考。

关于政治的备考规划和资料,大家在网上能找到很多信息,所以接下来我主要分享三门专业课的初试备考规划和资料。

1. 翻译硕士英语211:(89分)

每年题型可能会有变动,所以备考的整体思路是夯实基础,根据以往真题为基础熟悉各类题型,训练答题手感,提高答题速度。

北外211考过的题型包括:

  • 阅读理解(选择、问答)
  • 无选项完型填空(联合国、经济等领域 eg. 联合国机构名称、经济概念术语、动词搭配)
  • 英中翻译(有时是外刊难度)
  • 改错(《中式英语之鉴》)
  • 作文(题目通常较宏观)
  • 编译/总结/摘要(将一段中文材料总结成规定字数内的英文;备考时中到英、英到中都要覆盖)

3—7月 全方位巩固英语基础

(我在3月报名了策马MTI凌云计划套餐,因此将3月作为备考的起点)

单词:单词app上的专四专八词汇、以前自主积累的单词。单词是英语基础至关重要的一环,积累得越多越好;·积累单词的同时积累短语、句型。

阅读:专四真题卷;开始看外刊、积累其中的单词短语表达,一周精读2-3篇。

翻译:这一阶段没有开始外刊翻译,而是从更基础一些的翻译材料做起,包括政经类文本、三笔实务。练习后及时整理复盘。

语法:《华研专四语法词汇1000题》——基础好的同学过一遍加深印象;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还需要额外的语法练习。虽然北外不直接考察语法知识,但是语法好坏会直接体现在翻译、作文和编译中。

改错:《中式英语之鉴》——没有规定每天的阅读量,7月前只看了五分之一,怕后面来不及的同学可以加快进度,考试前多看几遍。

作文:专四作文真题;策马全程班Sierra老师布置的作文练习(大家也可从各大公众号、翻硕黄皮书中的MTI作文真题中选择练习材料)。一周练习一次,训练在短时间内凝练和输出观点,同时在复盘时积累有用表达。

编译:以外刊作为材料,一周一次练习。

3-7月备考总结 :

由于大三学期学校还有一些课程,所以尚未进入系统备考状态,主要通过备考专四、catti三笔,以及策马全程班布置的翻译、作文、编译练习进行训练,但至少一周会把每一种题型都覆盖一遍。

7-8月 继续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单词:《华研专八词汇13000》、anki记忆卡片软件上自行积累的单词短语表达。每天背诵、复习。

阅读:每周精读外刊文章2-3篇,学习输出观点的逻辑框架、起承转合,同时积累表达。

无选项完型:各大翻硕公众号整理的各个领域术语表达,每周背诵 复习。由于北外这一题型曾经涉及联合国和经济,因此如果备考时间充裕,推荐翻阅The United Nations Today和曼昆《经济学原理》,可深入了解联合国组织结构和经济概念。

翻译:开始翻译外刊文章,选自The Economist The Guardian The Washington Post等(公众号上有很多外刊资源)。一周2-3次练习。一开始会觉得难度较大,翻译速度也较慢,但是只要每周坚持练习和复盘,一两个月后对外刊的理解能力、英译中的表达流畅度都会提高。

改错:《中式英语之鉴》,一周看2-3次,每次看5-10页不等。

作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翻硕黄皮书中各大高校往年的MTI作文真题;策马老师根据北外作文风格出的作文题目(一句话或一段话,比较宏观,需自行选取小的切入点)。一周练习一篇。

编译:外刊为练习材料,一周1-2次练习。

9-10月 保持练习节奏,适当加大练习量

单词:《如鱼得水专八词汇》《新东方GRE词汇精选》、anki上整理的单词短语表达。每天背诵复习。

阅读:每周外刊精读2-3篇(逻辑框架、词句短语)。

翻译:外刊、翻硕公众号材料。每周练习3-4次,及时复盘。

改错:《中式英语之鉴》每周2-3次,一次5-10页不等。

作文:翻硕黄皮书各大高校往年作文真题;除了整篇作文的训练,还可以按照“科技、环保、社会、教育”等类别,在word文档里整理出各个类别下可能会涉及到的热点话题,针对每个话题列出思路提纲,以此练习作文框架,同时也是自已的作文观点素材库。

编译:利用外刊练习。计时练习,练习后对照参考答案,学习精炼的结构和表达。

11-12月 冲刺阶段,依据真题,计时练习,及时复盘

单词:每天必不可少,《如鱼得水专八词汇》《新东方GRE词汇精选》、anki自主积累的单词短语表达。

阅读:每周阅读外刊文章2-3篇。

改错:考试前看完《中式英语之鉴》,熟悉并背诵其中的习题。

作文:翻硕黄皮书作文真题;word文档分类话题作文提纲,一周整理一次。

此外,每周完成1-2套北外211真题,按照考试时间完成,之后对照参考答案反思、复盘。

211备考总结

翻译硕士英语考察的点多且杂,因此在复习时要结合往年的真题,把卷子分解成不同的题型,每周都要按照考试的要求对这些题型进行练习;刚开始会觉得心里很没底,很难看到进步,但是一两个月后水平确实会有所提高,体现在:答题速度提高,译文更流畅,作文观点输出更游刃有余,语言组织更加熟练、地道等。

2. 英语翻译基础357:(119分)

题型:词条翻译(形式:中英、英中;内容:热点话题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术语)。

篇章翻译(形式:中英、英中;内容:政经类、文史哲、地理等都可能考到)。

词条翻译备考:从3月起到考研前,每天积累热点词条(来源:翻硕黄皮书、公众号、微博),多多益善。

由于篇章翻译也是翻译硕士英语211的考察点,所以211翻译部分的备考同样适用于英语翻译基础357:

3-7月份 打好翻译基础

从基础一些的翻译练习开始练起,练习材料主要是政经类(主要是catti三笔实务、策马全程班的翻译练习),整理固定搭配和实用的词句表达(也可整理在anki里,每天及时复习)。

7-8月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练习材料包括外刊、优质翻硕公众号上的材料。每周2-3次练习,及时复盘。

因为北外篇章翻译也可能会考文学类、传统文化类材料,所以开始阅读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和《中国文化读本》(中英文版本对照着读),用于积累文学性英文表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专有名词的英文翻译。

此外,北外也考过儒家思想、西方历史方面的材料,来不及看相应书籍的话,可以依据以往真题,上网搜索相关背景知识,积累常见表达对应的翻译;一些翻硕团队公众号和qq群(好好利用网上资源!)也会直接整理哲学类、历史类的重点术语翻译,直接背诵即可。时间充裕的话,有人推荐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英对照版和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前一本我大一的时候看过一部分,后一本时间紧张就没看了)。

9-10月 保持练习节奏,适当加大练习量

翻译材料同上。每周尽量练习3-4次翻译,及时复盘(复盘非常重要,没有收获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我一周最多练4次翻译,每次包括中英翻译和英中翻译,在认真练习的前提下,不要过于纠结练习的次数,关键是make every time count)。

继续阅读《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和《中国文化读本》,整理实用表述。

11-12月 真题为主,及时复盘

每周完成1-2套357真题,按考试时间完成,及时反思复盘。

357备考总结

词条翻译:广泛积累,尤其是当年的热点词条(微信、微博上资源很充足);每天积累。

篇章翻译:个人觉得北外357注重考察翻译基本功(英译中:要用流畅的中文准确转换英文;中译英:简洁、地道的英语表达中文意思)。

3.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97分)

题型:百科词条解释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 地理 法律等,北外侧重的类型包括:中外历史、文学、当年热点话题、国际组织等。(北外还可能会考以前考过的原题,所以百科真题也是不可或缺的备考资料)

作文(应用文、大作文——跟高考作文类似)

百科词条解释备考:3-5月,策马全程班的David老师带我梳理了文化、历史、科学、哲学等方面重要的百科知识考点,为后期的百科自主复习打下了基础。我从暑假才开始背诵百科词条,其实可以更早开始。

所用资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翻硕黄皮书百科部分、学姐整理好的依据真题发散的百科词条(微博上资源很多)、依据当年新闻和热点自己整理的词条(我是整理在anki里)、优质翻硕公众号百科词条社群资料。

具体规划:

暑假时:每天背一年的真题词条和黄皮书词条30个左右(挑选跟北外词条风格相近的)。背诵 回顾缺一不可。

暑假后:尽量做到每天背诵 回顾。每天大概背15-20个新词条。

作文备考:从11月才开始,给大家避个雷,作文素材积累和作文练习应该尽早开始。

所用资料:李国正《汉语百科与写作》(浏览作文部分),《作文素材:红素材》、《作文素材:热素材》、夏晓鸣《应用文写作》、公众号推送的应用文模板。大家也可以关注人民日报社论、China daily、澎湃新闻等公众号,积累热点素材。

规划:大作文和应用文都从11月开始,我后期对百科作文的重视度不够,没做到每周都练习作文,这里建议大家一周2-3应用文,1-2篇大作文。找跟真题类型相似的题目进行练笔。

448备考总结

a. 百科词条要广泛涉猎,背诵时记关键词以提高效率,考试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段,注意看分值答题。

b. 作文一定要多动手写,计时练习。

c. 素材积累很重要,可以尽早开始。

448避雷

11、12月我对汉语百科448的备考有所松懈,大部分精力放在了211和357上,没能保证每天的词条背诵和复习,后期对作文的重视度也不够,最后初试成绩不满意的一门不出所料就是百科。所以大家在冲刺阶段一定要稳住每一科的复习节奏,每一门都要兼顾!

Part 4 推荐资料总结

  • 专四、专八真题
  • 《华研专四语法词汇1000题》
  • 《华研专八词汇13000》
  • 《如鱼得水专八词汇》
  • 《新东方GRE词汇精选》
  • 《中式英语之鉴》
  • 各种外刊(The Economist The Atlantic The Guardian etc.)
  • The United Nations Today
  • 曼昆《经济学原理》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翻译硕士黄皮书系列(三门专业课都有)
  • CATTI三笔、二笔官方实务教材
  •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与实践》
  • 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中英版本
  • 李国正《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 夏晓鸣《应用文写作》
  • 《作文素材:红素材》
  • 《作文素材:热素材》
  • 优质MTI考研公众号、微博等网络资源

Part 5 总体建议

1. 备战考研是一个宏大的任务,需要将每一科分解成若干题型,将对不同题型的练习落实到每天的学习计划中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尽管进步可能难以察觉,但最终的成绩正是一点一滴的进步融汇而成的。

2. 利用好网络资源:微博、公众号、知乎、学长学姐的资料等;不要因为资料过多看不完而焦虑,大部分资料大同小异,选择其中的一些,好好利用,认真复盘,都会有进步。

3. 形成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坚持下去,不要跟别人比较,每个人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4. 每天列出当天学习计划,以便回顾学习进度,也是对每天认真备考的自我敦促。

5. 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静心的状态下最能保证效率,备考效率高才能效果好。

踏实和坚持是我一战上岸梦校的关键。在这里我也想送给大家一句话:

“下决心以前,犹豫也许是必要的;然而一旦下了决心,就应该一直往前走”。

北外双一流(学员专访双非一战上岸北外)(2)

学姐答疑

01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首先是一个观点的输出,就是如何能在这个规定的写作时间以内将自己的观点凝练成一两句话。观点从何而来呢?你要带着思考来阅读。

现在是手机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家可以关注一些社论或微博上的新闻作为阅读资料的来源,在阅读以后,对热点的评论进行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多阅读,多思考,这样在写作时才有观点的输出。

有了观点以后,如何用英文把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言能力的提升,跟语法单词是密不可分的。大家要不断地扩充词汇量,同时也要注意固定的语境下的使用方法。所以,一定要做一个英语学习当中的有心人,多积累,多练习语言,这样一段时间下来,语言能力必定会有提高。

02 翻译应该怎么样去复盘?

我个人的复盘方式就是在做翻译练习的时候尽量不要查字典,能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有心理负担,因为练习就是一个暴露问题的途径。

在复盘的时候可以对照参考译文,然后非常细致地分析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的区别,参考译文好在哪里,同时也要总结参考译文里比较好的表达,记录在自己的本子或者是手机上,然后及时的复盘。

总结一下我的翻译复盘方式就是:对照参考译文,多思考多总结,然后及时复习积累的表达。

03 中文素养怎么能快速提升?有没有推荐的方法?

在提升中文素养方面,我也不是非常有发言权。我只能根据我考研的整个历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提升中文素养方面做出的一些努力。

阅读要以目标院校的考察内容为导向。比如你的目标院校偏向于考文学类型的一些翻译材料,那大家可以去读一些散文类的书籍,然后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摘抄或者朗读的方式来加深对这些文学性表达的印象。

中文素养不仅仅包括文学表达方面的内容,大家在做政经类翻译练习的时候,还要注意表达的专业性。对于这种类型的文本,可以看一些比较专业权威的社论,然后对一些固定的表达进行摘抄和积累,并及时复习。

所以我觉得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要多阅读多训练多积累。如果从现在就开始积累的话,到12月底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的。

04 复试的口译有没有什么要求?

复试主要以听译为主,老师读一段中文,听完后译成英文,或者是英译中。

首先,一定要提高听力,大家平时可以多听多跟读网上各种听力资源;

第二,我觉得准确性应该是最重要的。大家都是以 MTI 考生的身份参加复试,并不是以口译员的身份去参加。所以我觉得这个准确性也就是说你能不能理解老师读的这段话,理解以后能否以地道准确的译语来传达这个原文的意思。

如何确保达到准确性呢?我认为听译的准确性跟笔译的准确性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也可以通过笔译练习来提高准确性。

05 备考的翻译量大概有多少篇?

我也不知道具体的翻译量。但是我从三月份开始,基本上每一周至少会进行 1-2 次的双语互译练习。大家不用每天都练习翻译。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每天都练习的话,时间会有点紧张,因为练习完以后还要进行复盘,复盘的时候还要摘抄和背诵,这要花费不少时间。

如果充分利用时间的话,一周练 3-4 篇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也是比较理想的翻译练习量。

06 遇到了中国文化方面的词条翻译却不会翻,怎么积累?

文学翻译的话主要还是表达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利用好现有的资料来进行积累。我在大一的时候就看了《中国哲学简史》的英文版,当时就会有意识地去积累书里与哲学相关的表达。在 MTI 备考过程中,我阅读了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这本书它是以文学翻译为主的。同时我还读了《中国文化读本》的中文版和英文版,我是对照着读的。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我觉得利用好这三本书,就可以应对北外偏向于文史哲文本的翻译。

北外双一流(学员专访双非一战上岸北外)(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