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四辑),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有的四辑修订为两辑,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以后,又陆续编纂了第3辑和第4辑。1985年底,又对这四辑手语单词进行增删、修订,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2018年7月1日,中国实施《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图片来自网络)虽然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哑教育却是四百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

一、简述手语的发展历史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1)

(图片来自网络)

手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哑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虽然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哑教育却是四百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他的助手认为应该编手语字典,也花很多时间致力于手语编辑工作,可惜手势太复杂,不能广泛被人使用,何况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尤其抽象的表达更难,所以在1880年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

1817年,美国设救济院,收容聋者并开始使用手语。日本也在1880年于东京设立第一所聋人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耐德夫人,在大陆山东成立启瘖学校,她采用口语教学,出版一套用贝利字母拼音编辑的《启瘖初阶》读本,聋人间也有他们使用的大陆型手语,而且广行于北平、上海、南京和广东,甚至香港各地。1949年,有些大陆聋校的老师来台北启聪任教,于是台北聋校在手语教学中混合了一些大陆语。左营启英聋校姜校长毕业于大陆启瘖学校,则采用大陆系手语。再加上聋胞散居各地,北、中、南三所聋校地区隔离,于是聋人所使用的手语逐渐现差异。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2)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四辑),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有的四辑修订为两辑,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以后,又陆续编纂了第3辑和第4辑。1985年底,又对这四辑手语单词进行增删、修订,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2018年7月1日,中国实施《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

二、手语与语言学的关系

手语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语言、视觉空间位置都是手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语可以表示十个数字和26个常用字母,还有汉语里面常用的字母组合,包括ZH CH SH NG等。这样常人说的每一个字,都可以用手语进行精确的表示,不会产生歧义。但是日常常用的单词,比如“你好”,“再见”,“早晨”,“太阳”等等,还是有专用的手语单词来快捷表示的,只有在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等较难表示的单词时才会采用标准手语来表示。另外,在遇到手语方言的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不同的聋校教的手语有出入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标准手语来对照。

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聋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手语,开展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发表了论文、专著。从手语构成的表意法(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等)、构词法(词根、词缀)、造句法(所谓“倒装句”、“省略句”)三方面作了初步分类、归纳、整理,认识了手语的结构体系。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3)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手语采用表意法来表达词的意义,沈玉林在《中国手语与美国手语表意法比较分析》(《特殊教育研究》1998.4)中把中国手语归纳为五种表意方法,即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来表达词的意义,如“之、山、细”等。

上海教育学院蔡浩中在《简论聋人手势语的构成要素》(《现代特殊教育》1994.1第11页)中认为手语词类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但不用量词,没有叹词,而且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手语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有主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子的结构,有宾语前置、定语倒置、状语倒置、省略介词等常见特点。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1993年,《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主编沈玉林先生在它的《中国手语语素分析》中运用切分法,对手语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找到了手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手语语素,并将手语与汉语在构词方法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语素构成方面的区别,证明了各自的构词规律。手语语素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构词方面与汉语词没有必然的对应规律 例如词语“冰”,汉语词只有1个、而手语语素是2个,一个是块,一个是冷的手势,表示冷的块状物体,这样就由两个手势组成。“房屋”汉语是用了两个语素,而手语直接用手搭成房屋的样子,用了一个语素。如果否定手语语素的特点、机械地摹仿汉语构词方式,结果只能使聋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4)

(图片来自网络)

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在1983年提出了“视觉语言学”,并将手语纳入语言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他对当今语言学界的研究情况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和众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生理现象,然而历来的语言研究,过分偏重听觉方面,只顾舌头和耳朵,忽略了视觉方面,不顾眼睛和双手。他觉得这种偏颇给语言研究的深入造成了障碍。发掘手语材料以促进和更新语言理论的研究。正因为这样,他决定独辟路径,全力投入手语的研究。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几年的调查,他的看法日趋成熟,进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视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游顺钊的研究中发现,手语与口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平行现象,手语(尤其是自然手语)的资料不仅可以,而且完全应当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

三、手语的构成特点

2012年,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开幕大会上,中央电视台首次引入手语直播,听力障碍人士第一次可以通过直播全面了解“全国两会”的内容。"整个直播过程,手语女主播一直出现在画面右下角,太辛苦了!"网友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1.5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加上大会的其他议程总计持续了约2小时,手语主播周晔在镜头前连续地做出了1.4万个手语动作!而周晔如此辛苦地用手语播报人大会议,正是为了我国众多的听力残疾人的听众。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5)

(图片来自网络)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患有听力残疾的孩子,有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相对稍微幸运一点的孩子,却也会因此在交流和理解活动上受限,让他们难以与普通人正常地交往。本就没有受到命运公平对待的他们有时候还会因为周围人对听力残疾印象的局限性而区别对待他们,让他们把自己的心关进一个房间里,不愿意和他人交流、接触。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780多万听力残疾人,手语作为听力残疾人的语言,是他们认识世界,和外界沟通的主要途径。人生而平等,没有人应该因为自己患有一些疾病而就受到社会的区别对待,患有听力残疾的人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尊严,没有和他人交流的向往。加强手语研究,更有利于了解聋人语言发展规律,提高特殊人群的生存质量,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手语的概念,即什么是手语,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的手的指示、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第二,手语是用手来表达语言,手形是语义的物质载体,通过手的位置、形状和运动来传递信息。两种说法各有各的侧重,但无论怎么说,手语就是人们用来传词表意的一种与说话不同的方式方法,是患有听力残疾的特殊人群所必要的社会交际手段。

其中,为了简化和更好地使用手语,在手语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一些特点,例如:第一,减缩现象。对一个由多个字组成的汉语词汇设计手势语时,采取将其缩简成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例如“不知道”,这个词在《中国手语》中是这样设计的:“一手掌置于额前,然后从一侧向另一侧划过,同时脸露疑惑状。”就用这一个手势作为“不知道”的手势语词。第二,兼代。有些同义词、近义词,常常是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这就是手势语构词中的兼代现象。例如高兴:双手掌心向上,在胸前交替上下交替动几下,脸露笑容。而“快乐”、“愉快”也是这样的打法。第三,手势的位置和构词的关系。有些同义词、近义词,常常是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这就是手势语构词中的兼代现象。例如高兴:双手掌心向上,在胸前交替上下交替动几下,脸露笑容。而“快乐”、“愉快”也是这样的打法。第四,省略量词。第五,名词与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的手势动作不分。在手势语词汇中,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如,足球与踢足球的手势都是:左手母、食指搭成圆圈;右手伸食、中指叉开,交替踢向左手圆圈,如踢足球状。第六,手势短语表示的意义与面部表情有关。面部表情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是手势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哭与盲。哭:一手食指、中指贴两眼,然后向下划,反复几次,同时面露痛哭的表情。盲:一手食指、中指伸直并分开,贴于两眼部。哭与盲的手势动作相似,但由于面部表情不同,其表达的意义就有很大的区别。第七,基本词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词汇的核心成分。

手语是患有听力残疾的特殊人群所具备的必要技能,随着社会的重视,手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缺陷还有很多,实有必要更新和完善,我们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根据手语的特点,对手语展开更广泛的研究。

四、以手为舌,以形为音

手语是聋哑人相互交流的视觉语言。我们在说话时,通过舌头变换不同的形状和位置来控制气流的进出,从而形成不同的语音。而聋哑人的舌头则是他们的手。打手语时,手指的结构和形态称之为手形,相当于我们的发音时的舌形。本文所介绍的手形均来自于骆维维等人对《中国手语》的手形研究。

中国手语的手形由手指数量、手指组合和手指形态三个要素构成。

按照手指数量,可将手形分为一指手形、二指手形、三指手形、四指手形和五指手形。从形态上看,一指手形主要有两种形态:某一手指伸直或弯曲,其余四指握拳。其中3号手指(中指)只形成伸展状的手形。由于多数人的4号手指(无名指)活动能力不及其他手指,当其余四指握牢时,4号手指无法轻易地伸展或弯曲。因此4号手指在手形中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不构成一指手形。受汉语母语的影响,中国手语中还包含了很多有着独特文化特点的仿汉字和书空汉字的手势,多由2-伸的手形来完成。但在实际生活中,聋人之间交谈时所使用的手语较少融入这些打法。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6)

(2-伸与2-弯手形交替出现,形象地模仿了虫子蠕动)

二指手形可分为1 2、1 5、2 3、2 5四类。其中1 2号手指构成的手形最多样,手指主要呈现伸展、并拢、评析、弯曲、相捏成环、交叉及动态接触等形态。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7)

(1 2-捏耳垂,构成与“女”有关的词)

三指手形包括了1 2 3、1 2 5、2 3 4、2 3 5、3 4 5 等五类。1 2 3号手指手形变化复杂,有伸展、弯曲、相捏、下折等形态。其中食指微曲在上,拇指、中指捏成圆形的手形构成的词均与警察有关,故将该手形命名为1 2 3-警察。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8)

四指手形的组合有 1 2 3 4、2 3 4 5 两类。1 2 3 4 号手指形态较为复杂,只表示字母“M”。2 3 4 5 号手指形态较为规律,为伸展、并拢和弯曲,是构成四指手形的主要手指组合。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9)

五个手指是手形变化最多,最具表现力的手指组合,五指手形在中国手语中的数量也最多,可分为为伸展式、曲折式、捏握式、OK 式和不规则式五类。

伸展式手形为五指伸直或微曲,可细分为五-伸、五-并、五-聚、五-开、五-侧开五种类型。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10)

(五-并手形摸头表男性;摸下巴表青年;手掌平伸,掌心向下一按,表小孩儿)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11)

(拇指朝下为鞋跟,指尖朝前为鞋头的五-侧开手形可用来表示高跟鞋)

曲折式手形五指弯曲或下折的幅度较大,但拇指与其余四指并不接触。捏握式手形是指一手五指指尖聚拢、相捏或握拳的状态。OK式手形拇指与食指相捏,其余三指伸展,状如“OK”。

不规则式手形,是由一手五指组成的形态不规则的、在手语词汇中很少出现的特殊手形,通常为模仿实际事物或动作。由于部分手形完全是对实际事物和动作的模仿,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因人而异。如五-毛笔手形,就是用手模仿持毛笔写字的形态来表达“书法”的意思;五-兰花指手形则构成魔鬼一词。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12)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13)

中国大陆手语的手形丰富,在形态上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许多手形带有约定俗成的含义。以手为舌,以形为音,手语不是单是聋哑人的语言,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手形特点和手形规律来学习,有助于我们高效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手语,发现手语中代代积累下来的智慧和幽默。

五、教育过程中的手口之争到手口之交

中国台湾林宝贵曾说道:"一部聋教育史,即一部口语和手语的争论史。"从200多年前开始,就产生了对于在聋人教育中使用手语法还是口语法的争论。这一争论起源于18世纪,由于哲学思想体系不同,在欧洲出现了两个主要的聋教育中心和学派,即海尼克在德国莱比锡创立的聋人学校强调纯口语法,而莱佩神父在法国创立的聋人学校则强调手语法。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欧洲的很多聋人学校就是效仿这两种类型的学习方法。虽然聋教育最早的语言沟通法是手语法,但在1880年米兰第二届国际聋教育会议后,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口语教学”的浪潮。此后,围绕着教学效果,手口之争时起时伏。

而中国的聋人教育受不同国家的影响也出现过“手口”之争,20世纪五十年代后聋校基本采用了口语教学体系,但对手语的看法仍有相对立的两种观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聋人教育中的“手口之争”有了更客观、深刻的看法。中国学者提出“手口之争不是方法之争,而是交往工具之争”的观点,口语和手语均不是教学方法,聋教育中没有唯一正确的教学方法。

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感觉到“手口之争”实际上是纯手语法和纯口语法之争,均不可取。于是,取而代之的是“综合沟通法”。 “综合沟通法”即取纳一切可行媒介元素,手、口、耳、唇读、指语等等,实现与聋孩子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时候手口之争也真正开始过渡到了手口之交。

手口之争不仅仅是在聋教育中有所体现,其实在我们日常教育过程中到底如何恰当使用手语和口语,实现手口之交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手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能力,增强人们对于自我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口语能力。且分析发现 手语和口语加工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主要激活了左半球经典语言区 其中产生过程主要由前部脑区负责 理解过程为后部脑区负责。因此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多使用手语会延缓孩子口语发展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强迫一个孩子直接去“说话”或者理解我们的“说话”,辅助孩子们发出我们要说的字是没有任何干预效果的。如果你对孩子说“风筝”,孩子可能不理解你说的意思只是机械地重复你的话语,孩子也可能没有任何回应。这时候你没有任何办法去强迫孩子之后见到风筝时可以知道这是风筝,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强迫孩子开口说话。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说出“风筝”这个词语和比划出“风筝”这个词语的样子来增加儿童对这个词的理解,来增加儿童开口说话的机会。这样的策略可以帮助孩子更清楚的理解和沟通。

六、来自猩猩的启示:手语成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

2018年6月,那只懂手语、有感情的猩猩koko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科学家们为它表示哀悼,也感谢它为学术界留下的宝贵财富。Koko是一只智力超常,具有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猩猩。它曾两次登上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更是学界讨论与争议的焦点。研究报告称,koko能做出1000余种手势,对2000余个英语单词做出回应,甚至可能有自创手语的能力。Koko学习的这1000多种手势,它们都来自一种特殊的语言——American Sign Language,即美国手语。

自然手语官网(自然手语从理论到实践)(14)

(图片来自网络)

在猩猩都能够与人类交流的21世纪,却仍有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的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我们看到猩猩与人类用手语交流,其与有声音语言没有必然联系,不受有声音言语法规则的限制。不禁发问,是否能利用手语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呢?

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中,我们不能强迫一个孩子去“说话”,因此,辅助孩子发出我们要说的字是没有任何干预效果的。如果你对孩子说“风筝”,但是孩子没有回应,你也没有任何办法强迫空气通过孩子的声带或是指向有关于“风筝”的物品或是图片。

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比划出“风筝”这个词语的样子来增加无口语儿童说话的机会,这样的策略可以帮助孩子更清楚的理解和沟通。

手语可以让孩子在视觉上感知词汇之间的差别。“球”和“饼干”的发声不同,手语表达形式也不一样。这和说话有些类似,每个词汇的动作都有一些不同。因此,一旦孩子学会用手语表达“饼干”,接下来就很容易教会他们在看到饼干的图片时用手语打出来,直至最后回答“告诉我哪些是可以吃的东西”这样的问题时,他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手语回应。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最终将手语应用于不同的语言操作项目中。

为什么手语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第一,手语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了解手势的意思,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记住,表达和接受语言技巧是社会交往最重要的部分。因此,通过手语表达自己,孩子们才能和社会互动。第二,手语能减少语言和说话之间的差距,从而激活大脑的反应系统。因为手势很容易就能够和相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因此,孤独症的儿童学起来会更加容易。第三,孤独症儿童往往都会有一些消极的社会行为,比如愤怒、焦虑、自残和暴力倾向。这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基本需求表达出来。教孩子们手语能够缓解他们的这样一些情绪,使孩子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第四,手语有助于开发大脑的认知结构并帮助大脑建立相应的联系,这对于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手语,孩子们在学习和交流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13ND25

课题名称:“自然手语十讲:从理论到实践”

负责人:陈晓峰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