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拍了部不搞笑的电影(徐峥的新节目引爆一片吐槽)
徐峥拍了部不搞笑的电影(徐峥的新节目引爆一片吐槽)作为一档全国首档原创轻喜剧美食真人秀,《食在囧途》总制片人曾这样表述过节目理念:每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以美食为线索,通过展现生活中平凡的“囧”食、“囧”事,传递出节目赋蕴的理念——漫漫生活难免会遇到不如意,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囧境,只要有一颗幽默的心就可以“化囧为乐”。《食在囧途》的问题确实不少“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在毒鸡汤肆行的时代,这句流行语却显得颇为走心,它提醒着人们,功名之外,当下小小的幸福也弥足珍贵。事实上,《食在囧途》将喜剧与美食综艺结合,通过轻喜剧风格将美食带来的愉悦感外化,同时以美食为载体展示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确实是一档具有原创精神的节目。而由徐峥想到的,还有周迅、周星驰、陈坤、李易峰等明星艺人,纷纷出任综艺节目制片人、出品人。可是,想借助个人的品牌效应收获更多市场的他们,是给本就不安分的综艺市场增添了些许浮躁之气还是应有些实质性的贡献?浪费了“化囧为乐”的核心理
文|梁湘梓
不错的概念,糟糕的呈现,徐峥的《食在囧途》貌似真的“囧”了。明星跨界综艺出品人?演好戏都已经很艰难,就别再给综艺市场添堵了。
说到徐峥,不少人应该会想到他的“囧”系列电影,立足中产阶级男性的囧生活,无论是《人在囧途》、《泰囧》还是《港囧》,徐峥试图建立的似乎是他“喜剧明星”的精神内核。
所以,当徐峥带着全新综艺《食在囧途》登录浙江卫视的时候,说实话还是让人有所期待的。
“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在毒鸡汤肆行的时代,这句流行语却显得颇为走心,它提醒着人们,功名之外,当下小小的幸福也弥足珍贵。事实上,《食在囧途》将喜剧与美食综艺结合,通过轻喜剧风格将美食带来的愉悦感外化,同时以美食为载体展示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确实是一档具有原创精神的节目。
而由徐峥想到的,还有周迅、周星驰、陈坤、李易峰等明星艺人,纷纷出任综艺节目制片人、出品人。可是,想借助个人的品牌效应收获更多市场的他们,是给本就不安分的综艺市场增添了些许浮躁之气还是应有些实质性的贡献?
浪费了“化囧为乐”的核心理念,
《食在囧途》的问题确实不少
作为一档全国首档原创轻喜剧美食真人秀,《食在囧途》总制片人曾这样表述过节目理念:每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以美食为线索,通过展现生活中平凡的“囧”食、“囧”事,传递出节目赋蕴的理念——漫漫生活难免会遇到不如意,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囧境,只要有一颗幽默的心就可以“化囧为乐”。
说实话,同相君在节目开播前看到这个介绍时,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将美食进行快乐的外化,又嫁接了徐峥积累的“囧”元素,应该还不错。但结果似乎并不太理想。总的来说,《食在囧途》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 拼盘式的节目设置,并没能表现出节目主题
《食在囧途》现已播出11期,套路也清晰可见: “棚内 户外”的组合,每期节目至少包括“脱口秀 小品 朋友圈访谈 实验厨房 寻觅美食”几个环节,围绕不同的主题,比如90后的夜生活、校园美食、旅行中的美食、养生美食等等,由固定嘉宾(徐峥、宋小宝、尹正、郭麒麟、伊一) 每期嘉宾(张柏芝、高晓松、华晨宇、陈意涵……)等共同试图呈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尝尝”的理念。
这样杂烩的拼盘方式,好不好看?其实一要看阵容,二要看嘉宾表现力,三要看节目主题有没有通过这样的拼盘融汇后表达出来,当然节奏也很重要。关于前两点,就《食在囧途》而言,其实阵容还行,只是宋小宝上的综艺实在太多了;嘉宾表现力方面,《食在囧途》的明星艺人在年龄、性格、文化背景等层面覆盖面很广,尽可能关照到广泛群体。只是郭麒麟的存在感实在太弱。而更关键的,还是第三点。
从标题看,《食在囧途》重点在“囧途”和“食”,也就是在寻觅美食中遇到的囧人囧事。首先,我们需要看的就是每一期的主题是不是紧扣节目想传达的理念:从第一期的“旅行美食”到之后的“大学美食”、 “90后的夜生活”、“火星吃货”,“香港美食”、“吃心不改”、“天南海北年夜饭”、“烧烤主题”、“火锅宴”、“红酒文化”、“一城一面”来看,11期节目不仅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呈现出“食在囧途”的概念,并且主题架构也是没有逻辑的。同相君不禁质疑,节目组真的不是每期突然想到一个什么点子,就硬凑出一期节目吗?
《食在囧途》用拼盘的方式,试图让节目的内容容量更加丰满,想让节目表现形式多元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将多种类型的节目生搬硬凑在一起。否则就好像是在看《欢乐喜剧人》 《天天向上》(美食主题) 某个教烹饪的纯美食节目了。同时,节目对于美食的呈现整体偏少,食物本身的概念和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都被淡化,似乎也是实名不符了。
2、 逻辑下线,整体感觉怎一个“乱”字了得
《食在囧途》看下来的整体感觉是“乱”,这和它拼盘的节目设置有关,也和它的“野心”有关。
一档一个小时的综艺节目,又要脱口秀,又要演小品,还要做实验,更要寻觅美食,嘉宾访谈,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环节都匆匆而过,每个环节都显得仓促、单薄,且每个环节都是割裂的。
以第二期节目来说,首先是徐峥、尹正去上戏的食堂寻觅包子;然后就到了棚内,徐峥和高晓松进行了大概4分钟的谈话,突然之间高晓松又成为了台下观众,开始观看小品《爱的青椒》。接着,高晓松又开始品尝鸡尾酒;最后,就进入实验厨房,在大学食堂门口,看大厨们制作奇葩菜。
仅就节目流程,同相君表示不知道逻辑线索是什么,真的很想节目组来说说看。
所以,《食在囧途》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个“乱”字。节目一直都好像想抓住“囧”这个线索,毕竟这是个承载着大IP的字眼。但是,节目的环节设置、剪辑线索和“囧”字有何关系?“囧”在这档综艺节目中,又有何含义?不甚明了。
3、徐峥的身份定位不明。
最重要的是,对于《食在囧途》而言,徐峥的身份是什么?
是节目的联合出品人?是节目的“囧老板”?是节目的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心骨?还是表演小品的演员?
这些身份都对,但是即使能够偶尔说点搞笑的段子,徐峥其他的幽默睿智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而他的“囧”品牌文化也没有得到综艺场的延伸。这不得不说是《食在囧途》的遗憾。
作为节目中的核心IP,徐峥的表现其实还可以更好。例如在脱口秀部分,他还是有些露怯,就好像有人评论说:“徐峥个人有其喜剧价值,如何根据节目规划进行定位,节目组并未搞清楚。幽默、睿智虽然是他的个性却不足以支撑整个节目,让人记不住的‘囧老板’自然也于事无补。”
艺人跨界综艺出品人,
能力不够金钱来凑?
一档综艺节目好看不好看和制作有关,但是如果“制作”就要把锅全背了,也有失公允。纵观如今的综艺市场,仔细梳理就能发现“明星主控”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这里的“主控”,有时候不是人物设置上的,也有背后资本上的。而当这些明星艺人纷纷成为综艺节目的出品人时,他们给这个市场真的有带来什么不一样的烟火吗?
说到艺人出任综艺节目出品人,前有周迅的《西游奇遇记》,也有看似明星云集实际是陈坤主导的《二十四小时》,据悉周星驰也在试水综艺出品人,加上《食在囧途》的徐峥,还有《一起出发》的制片人李易峰,明星艺人们也实在是够能折腾。
那么,他们出品的这些节目怎么样呢?《食在囧途》 “乱”到不能自理,《西游奇遇记》豆瓣4.4分,《二十四小时》第二季韩国团队撤走后,口碑收视也比不上第一季。事实上,他们的资本投入并没有为综艺市场带来新的爆款,反而增添了更多的金钱味和浮躁的气息。
究其原因,同相君认为,一档节目的好坏,虽然需要制作方的倾尽全力,但是出品人也并非只是一个“金主”。出品人需要负责节目前期的市场调查,看节目是否有前景,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节目。出品人是节目的灵魂,决定着节目的风格、市场走向等等。但事实上,不少明星艺人显然是没有真的理解“出品人”的真正内涵,对综艺节目的制作也不甚了解,结局仅仅是借助综艺节目加强了个人品牌的建构。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掘金”欲望之中,在一种浮躁的心态之中,我们丢失了越来越多的“爆款”综艺。艺人们还不如先做好本分,当好演员来得实在。如果一定要来,就先让自己的羽翼丰满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