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醉美水乡(岭南水乡画中游)
东莞醉美水乡(岭南水乡画中游)图/苏韵桦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缪璟古榕、荷塘、老屋相映成趣。诗意花城 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 请扫二维码立秋已过,但广州依然无法逃脱高温的笼罩。在炎热的暑期中,水乡成为众人心驰神往之地。在毗邻广州的东莞,就藏有一个依水而建、古色古香的岭南水乡,这就是位于广州三小时生活圈的——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水乡如画。 |
大宗祠的彩塑非常精美。 |
村民习惯来老药铺“碧海号”问诊看病。 |
小巷中的麻石路 |
古榕、荷塘、老屋相映成趣。 |
诗意花城 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 请扫二维码 |
立秋已过,但广州依然无法逃脱高温的笼罩。在炎热的暑期中,水乡成为众人心驰神往之地。在毗邻广州的东莞,就藏有一个依水而建、古色古香的岭南水乡,这就是位于广州三小时生活圈的——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缪璟
图/苏韵桦
一座活态的岭南建筑博物馆
从南社村西门步入村落,一墙之隔,仿佛穿梭了时光,如武陵人初入桃花源。古榕、荷塘和两岸鳞次栉比的老屋相映成趣,游人仿佛走入了画卷之中。
南社村始建于宋代,兴于明清。村中至今留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涵盖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宗祠,还有古井、古墓等,生动地展示了岭南古韵。
在南社村的古建筑群中,祠堂最为突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谢氏族人修建了谢氏总宗祠,纪念始祖谢尚仁,之后各分支宗祠不断兴建。至今村中留有32座祠堂。这些祠堂无声地叙说着谢氏后人对先祖的崇敬和怀念。其中谢氏大宗祠是南社村规模最大的祠堂,至今仍是南社村谢氏族人祭祖和议事的地方。
大宗祠得以保留至今,背后是每一代谢氏子孙对祠堂精心维护和修缮。谢氏几十代人的传承,都凝结在了这栋屋子里。屋檐上精美的彩塑既是南社谢氏富甲一方的证明,也使岭南文化得以百年流芳。
在鱼米之乡的南社村,村民很早就开始外出务工,足迹遍布东南亚,后又远至欧洲、美洲。不少谢氏后人虽居住在海外,但仍心系故乡,资助故里建设。村中百岁坊的北侧留有一栋建于民国末年的洋楼住宅,是与外来文化融合于岭南建筑的典范,十分别致。
南社村就如一座活态的岭南建筑博物馆,其中不仅自然地展示着岭南乡土建筑不同时代的风采,而且这里的一砖一瓦、屋檐上的彩塑、屋内的壁画,都带有真实的温度,讲述着南社家族几十代的冷暖故事。
“慢”游南社
南社村并不大,若是粗略游览,半日之内便可游完。但百年南社就似一本读不尽的书,一砖一瓦皆故事,一草一木皆有灵。进入村子后,每一处都让人驻足,仿佛连时间也变慢了。若是走累了,还可以在村中享受最正宗的东莞美食。本地村民经营的农家餐厅“南社人家”,由村中的民居改建而成,环境雅致,风味地道。这里用餐按人头收费,我尝试了66元/人的套餐,分量十足,其中招牌碌鹅和鲫鱼炊饭最有特色,山水豆腐也十分嫩滑。听闻有游客专程寻来南社,就为了吃这一餐地道的东莞农家菜。
若是不舍离去,不妨留宿于村中,深度体验南社人的生活。南社村中开有几家由民居改建成的民宿。每栋房屋都延续了村屋的自然古朴,但内部却别有洞天,带给住客最大化的舒适。
归来仍是故园
自从2006年南社村古建筑群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使得老建筑得到更加悉心的呵护,南社村的大部分居民都选择在古村外围新建房屋,只留有几户人家居住在旧屋中。
虽然迁了住处,但南社村民的心仍恋着旧时的家园。老药铺“碧海号”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今仍然营业,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村民也习惯来此问诊看病,或是三三两两聚集在药铺门口聊天。与中国大部分传统村落相似,年轻人外出务工,但在每年祭祖时,候鸟知返,中国人血脉里的乡情,绝不会使这片岭南故园走向落寞。
交通指南
从广州市区出发,自驾2小时内就能达到东莞南社村。村口广场有划线免费停车处。
也可以选择搭乘广深线和谐号至东莞站,从茶山方向出口处的公交广场搭乘3路车至南社村西门(约50分钟),或搭乘出租车至南社村北门(约15分钟)。
门票:3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