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国15位名壶陶刻大家(刻瓷艺术简介---)

民国15位名壶陶刻大家(刻瓷艺术简介---)

刻瓷艺术简介--- 晚清刻瓷人物提梁壶欣赏



提起刻瓷画,许多人都会感到陌生。刻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之一,采用钻石等硬质工具在瓷器上镌刻出山水、花鸟、动物、人物、书法等纹饰,根据画面需要再填以墨彩。刻瓷作品观之有形,触之有感,既有“金石之韵”又有“笔墨情趣”,风格迥异,自成一科,极具魅力。确实,在目前的瓷器投资市场上,绘瓷几乎占据了瓷画绝大部分的“份额”,这也使得刻瓷画精品的价格很少能有超过10万元的,虽然相比绘瓷,刻瓷瓷器略显粗犷,但是其高贵不贵雅而不俗的特质,还是值得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关注。刻瓷画,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运用刻刀在烧制后的陶瓷釉面上雕刻而成。它用于表现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书法等众多题材,技法独特、别具韵味,被誉为“神奇的艺术”。 刻瓷是集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用特制刀具,在各种瓷质的瓷面上,雕刻出塑造形象,再现生活,自然天成,栩栩如生的作品。经过刀雕斧凿,无光的画面与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衬,强烈对比,犹似锦上添花,它既有观赏性又具收藏价值,又有纪念意义,是我国民间手工艺品中的杰作,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 曾创四项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国的艺术家、收藏家对刻瓷艺术的概论是:“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触有手感、观有笔墨”。
远古的甲骨刻字、青铜铸雕,秦汉的刻剥玉,唐宋元明清的木雕、牙雕、石雕等,都对后来刻瓷的萌生起着催化和引发作用。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陶坯上刻制弦纹、几何纹等纹样。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也是多以刻花为主,即在坯体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成。坯上刻花与刻瓷相同处都是在器皿上刻绘,不同点是前者是在未经烧制的半成品泥坯上刻制,而后者则是在已烧制成的瓷器釉面上刻制。这样,被刻划者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硬度与强度更是相差甚远。这一差别使刻瓷成为一种新的装饰技法。“世界刻瓷在中国,中国刻瓷在淄博” 刻瓷艺术在淄博发展到今天历经三十余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刻什么都供不应求,到现在要求不仅要刻得好,还要有意境,更要与瓷器的材质、上釉等相融合,人们的需求变了,不能再如过去那样简单地对着图片描摹、机械性地敲敲刻刻,而是要在点线面处理、着色、上釉等综合方面上有所创新、变化,做出适应市场的刻瓷艺术品。
素以“康乾盛世”著称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济发展,国泰民安,雄厚的经济基础推动了各类制造业空前繁荣。三朝统治者深谙汉文化,对陶瓷更是情有独钟,先后为制瓷业的恢复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白银,并委派专职官员督理,将制瓷业推向了历史新高。乾隆帝喜文善武,嗜古成癖,凡过目喜之的瓷器,多即兴提笔赋诗赞颂之,并直接书题于产品之上。为将皇帝的墨迹永世保留,宫内的能工巧匠用硬质工具将其刻凿,并填以墨色,墨色浸入瓷胎之内,经久不变。据资料记载,清朝初年已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刻瓷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260年历史。刻瓷是一门集版画、油画、书法、篆刻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传统的刻瓷是用刀具或其他工具在陶瓷坯体表面刻划画,形成凹槽的花纹或图案,再施上釉料,经烧成后优美、流畅、素雅的花纹和图案,或者在已烧好的瓷件釉面凿刻人物图案。传统的刻瓷技术全凭艺匠精工细雕的手艺,因此制作起来费时,且常为单件制品,复制起来很难,这也增加了其收藏价值。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常在自己特别喜欢的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刻瓷。 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举,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钢刀在瓷板上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绘画作品,且栩栩如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这一时期,刻瓷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等人,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韵、空灵和西洋画讲究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地融于刻瓷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韵味,又具有笔墨淋漓的水墨妙趣,促进了刻瓷的发展。清光绪年间,刻瓷艺术得到较大发展,用刻瓷技艺装饰的瓷器品种逐渐增多,有花瓶、茶壶、帽筒、罐、缸、盖碗等。清末从事刻瓷艺术的艺人逐渐形成了一个行业。在清末烟画的一幅作品中可以看到刻瓷师傅正在依照顾客的要求,在其购买的茶具上雕刻书画,可见刻瓷行业在当时的影响力。曾有人为此编了顺口溜:“叮叮当当刻瓷声,大千世界在其中,有心留得明月在,将伊镶在瓷盘中”,不难让人联起到当时的刻瓷现状。民国时期,刻瓷艺术继续流传。民国后期,由于政局不稳,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制瓷业落入低谷,可供刻瓷用的瓷胎极度匮乏,刻瓷艺人生活无法保障,纷纷转行另谋生路,能坚持下来的也瘳若晨星,刻瓷业几尽调零。
随着社会的发展,刻瓷艺人将刻瓷艺术不断创新,刻瓷工具和雕刻技法不断改进,如钻石刀、尖刻刀、扁刻刀等刻瓷工具的使用,而刀具不同的运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许多刀法,各种刀法灵活运用、组合变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刀迹的错落、深浅、疏密,可使作品形成刚劲、柔美等不同风格。其虚实、顿挫,又能表现物象的轻逸、厚重等感觉。在各种形状、颜色的磁盘上,经过景雕细刻,人物肖像、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书法作品跃然瓷面上,栩栩如生,无光的画面与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衬,强烈对比。其中人物肖像作品难度最大,除了具备坚实的刻瓷基本功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肖像素描的基础,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肖像刻瓷作品刻瓷作品既有观赏、收藏价值,又有纪念意义,是我国民间手工艺品中的杰作,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 曾创四项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国的艺术家、收藏家对刻瓷艺术的概论是:“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触有手感、观有笔墨”。如果把刻瓷艺术与天气放在一起讨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无稽之谈,但懂得陶瓷烧制的人都明白,天气的气压、湿度与瓷器烧制有很大关系,所以雕刻瓷器也需要了解陶瓷材质的烧制、变化、新材料等方面知识。而真正一件好的刻瓷作品,讲究的是气韵,气是符合当今时代、符合人们审美的艺术特质,韵要讲究形体、色彩、造型等的韵律,这需要有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综合方面的修养,并且储备起来。比如哪天看到一件青铜器的造型、雕刻不错,先储备在脑海中,有一天突然灵光一现运用到刻瓷创作中,而这“灵光一现”就是大内存最好的展现。
刻瓷工艺最早见于乾隆时期,光绪和民国时期较为流行。近年来,有刻瓷艺术家在黑瓷盘上刻制人物肖像,不加任何着色,完全利用黑釉色的厚薄、疏密来表现明暗、层次、立体变化,充分利用和发挥黑瓷盘釉色强烈的反差,创作出的人物肖像作品具有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类作品,在刻瓷艺术作品展览会上往往会让眼睛一亮,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刻瓷的艺术发展与时代大环境密不可分,这更让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今人们对于刻瓷市场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的艺术创作要紧跟大环境,有所大突破。建国后,随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的逐年扩大,刻瓷艺术更是名扬海内外,深得国内外朋友的喜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常常将刻瓷盘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或重要外交场所的礼品。

近日笔者收到晚清刻瓷人物提梁壶一件(如图1-3) 刻瓷画的内容是 一老夫子在春风柳树下为俩小孩童课渎的情景 虽然没有彩色 是在已烧好的瓷件釉面凿刻人物图案。人物穿插按排在庭院之中,有聚有散,疏密得体。人物肢体语言生动,神态丰富。镌刻的线条刚劲流畅,精致细腻,虽只有墨色的变化,却将清代人物神态精巧细致表现得淋漓尽致。采用传统的刻瓷技术全凭艺匠精工细雕的手艺,但刻划出来的人物肖像、柳树春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韵、空灵和西洋画讲究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地融于刻瓷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韵味,又具有笔墨淋漓的水墨妙趣,整个画面跃然于提梁壶的面上,唯妙唯俏。另一面上题上"可以清心"草书四字,书法流畅刚劲。这件民间的晚清刻瓷人物提梁壶刻瓷作品所用瓷胎的质地和规整度都较差,不能与官窑产品相比,虽非精品 经几百年流传至今尚保存完好确实不易。

民国15位名壶陶刻大家(刻瓷艺术简介---)(1)

民国15位名壶陶刻大家(刻瓷艺术简介---)(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