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翻译:我也想去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来继承三位圣人。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作为运作协作推动团体参与从而达成目标的角色,我们叫做协作者。例如:引导师、促动师、社区参与式会议主持等等)。跟着杜老师读《孟子》很多问题都变得相对清晰,很多思考仿佛也找到了答案。孟子对于自己的定位而言他是一个协作者,孟子以协助君王治理国家为志向。他不以王天下为乐,以自己内在成长和输出有效能力为乐,这个定位恰好和我这几个月对于自己协助者的定位一致。下面我浅谈自己面对的问题和读《孟子》的思考:【原文】“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

杜老师把《孟子》整体划分成十个部分一一讲解,深入浅出:孟子的志向、治理国家的原理、国君王天下之原理、国际关系中的保国之道、君臣之间的关系、臣子为官之道、圣贤人格的典型、孝顺父母者能王天下、性善论的人性论、君子的修养论。

可以粗略看做是:孟子想做什么,透过什么样的方式做,做成了是什么样子,自己提出的方式方法的具体理论依据是什么。也就是杜老师的四方架构 。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1)

完整的呈现了孟子这个人的个人形象和为人处世之道。透过对孟子的了解和他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也促进我不断反省自己在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与生活。同时我也在孟子的言论和行为中看到好多和道家、佛家相似的观点。感慨杜老师讲解之透彻,分析之明晰。

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以一个协作者的角色参与一些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思考和总结,也不断权衡如何做好一个协作者(“协作”指帮助小组以团队运的方式运作,通过有意识的程序设计、帮助小组有效达成目标。

作为运作协作推动团体参与从而达成目标的角色,我们叫做协作者。例如:引导师、促动师、社区参与式会议主持等等)。跟着杜老师读《孟子》很多问题都变得相对清晰,很多思考仿佛也找到了答案。

孟子对于自己的定位而言他是一个协作者,孟子以协助君王治理国家为志向。他不以王天下为乐,以自己内在成长和输出有效能力为乐,这个定位恰好和我这几个月对于自己协助者的定位一致。下面我浅谈自己面对的问题和读《孟子》的思考: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2)

一、如何做选择?

【原文】“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

翻译:我也想去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来继承三位圣人。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

【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杜老师总结说:辩论不是针锋相对而是提高标准,很有趣的视角,学习了。孟子之辩,不是为己,而是要正言语,方能见孟子担当和正义凛然。同时也是这样的出发点,让孟子战无不胜,因为他只是借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罢了。

并非要争输赢,同时在他心里,输赢已是定局,自然不会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而是每一场对话,都能在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快抓住对方的心理,亦步亦趋,让听者都沿着他的思维向下。可谓酣畅淋漓,也赞叹孟子之博学和对于生命的深度思考,对于环境的深刻洞察,才能随时举例,并且都是身边随处可见之物。

孟子善于讲故事,还把内容讲的如此恰当,十分赞叹。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3)

原文【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五十步笑百步一事更是警醒我自己,要正确的反省,找到正确的镜子。反省自身,我以前觉得能随机应变就好,对于很多事情不愿意提前设想和思考。如此看来,能随机应变很好的处理事情,很好,但是如果再之前不做好预防其实对自己是很不负责任的事情。

通过孟子的言语和杜老师的解读,可以看见孟子是一个顶天立地、浩然正气之人,并且条理清晰,每个事情都讲得明明白白。在他的视角之下,重新定义和定位儒家,非常清晰的去表达立场,感觉像一个勇士。

孟子非常清晰的看见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也非常真切的感受到了周遭的变化和需求。这一些都是他能周游四方,却心稳如山的重要原因。仿佛他随时可以拿起,也可以随时放下,他赞叹孔子是智者,同时他的言语和对于各种事物的态度亦可见,孟子比与孔子,可能有过之无不及。

说到这些,其实也是我在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会问自己的问题: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只有不断追问这个源头,才能更加安于当下之选择。记得杜老师曾经说人生其实不过是无数的选择构成。

那每一个选择背后是什么呢?只有清晰自己的出发点,才能避重就轻,快速作出行动。才能如孔子一般接淅(音携,米泡在水里)而行。

然后是孟子的面对各种选择的态度和思考,因为孟子对于治国之道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考和对于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以及对于自己的向外输出其实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之道。

臣可诛君(君王的反面举证 君不贤臣则反);尊重臣子的治国专业(王之道 任贤使能 不可屈人之长);君臣相待的关系是对等的;君王失职宗室之臣可代替与外性之臣辞官而去;知识分子出仕之道(行其言且致礼貌)。

在我几个月的协作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协作失败,我提出的很多观点并没有被采纳,我也追问其源头。虽说有求不得,反求诸己。但是有时候,其实在位者,确实没有足够的格局和视野去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被无数的现象追赶着。

所以看到齐宣王和孟子的对话,内容和对话的艺术上非常值得学习,但是我更感动于齐宣王对于孟子的尊重和自己谦逊的态度。一国之君说“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此等态度,十分佩服。人恒能无过,但是意识到有过,能积极改正,是多么值得学习的事啊~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4)

或许每个贤达都想找到一位可以辅佐的国君,但是往往没有对象可以辅佐。面对此类情形,我自己感觉就是尽人事听天命,退守其内,好好修炼自己的工夫。

因为如果你的思考是对的的话,后面的结果往往会印证你之前的建议和思考,这个时候那位你辅佐的人会重新反思并主动询问你关于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我在这几个月的实践中明白的道理,同时也真正促进了整体融合和共识探讨。

孟子和陈子的对话【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

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更是清晰明了的说清楚了这其中的道理。

同时有感与孟子之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厘清各种关系,明晰各方边界,清楚自己的思路。

一步步了解深入,有感孟子的清晰和坚定,拿得起放得下,合于己者,努力匡扶,不合于己者,潇洒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或许孟子并非不知道自己提倡的东西难以执行,只是尽力在做,也不问成效。有一种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感觉,有一种庄子的智慧,更有一种佛法的随缘。以此勉励自己之后的言行举止。

每一个快速的选择,都是背后清晰的思考和明确的诉求。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5)

二、如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团队协作过程中,不仅要解决自己和协作对象的问题,还要帮助团队共同成长,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出发点和思考逻辑,并且相信每个出发点都有道理。

然后逐步理清各方争论最重要的节点,再通过沟通化解。这一点杜老师就经常说到,他的使命就是要解开各家的误会,不仅在言语上,更在课程上充分体现了,特别感动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也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比如:在滕文公和孟子的对话中,提到一个“夫道一而已矣”,可能很多人就会抓着这个问题不放,觉得孟子说大话,但是杜老师说:“我要告诉大家,针对这个问题,儒家的答案是唯一标准答案。

针对人可以生而没有老病死的痛苦的这个问题,佛教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针对孟子面对的问题,针对儒家面对的问题,针对国君治理国家跟人民的关系的问题,很抱歉,也只有这个答案。

虽然大家都知而不行,甚至口头上否定反对批评,践踏轻视,那都没有用,做不做是一回事,不讲道理则已,如果要讲道理,管理国家的道路,就是孟子讲的这个道理。但是我虽然我这样讲,不表示法家讲的东西是不对的,他们讲的情境又是另外一种情境,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我们所有的经典都通,当然可以古为今用,当然有前提是每一部经典你准确的抓到他的武功的类型,那你就可以用他的武功,解决你所面对的跟他同样面对的问题。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6)

什么问题是你的问题决定你的敏感度不决定于你所面对的问题,其实你什么问题都没有,你既面对到孟子孔子面对的问题,你也面对到庄子老子面对的问题,你也面对到释迦摩尼面对的问题,只是你不敏感,没有感觉得到自己已经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多读经典,让自己敏感一些。”

告子和孟子之辩论,老师直接指出:告子直接从现象上有好人,有坏人而说,人性不是仁义,人性是有善有恶的。但孟子从可能性上去说,人性有成为君子的可能,而且每一个人都可能,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性善的。告子在谈伦理学的原理(客观标准),孟子在谈工夫论原理(由我开始)。

老师对于告子和孟子这场辩论的分析和解读,赞叹老师对于告子和孟子的同理心,以及杜老师的内在学养支撑,简单明了的解开辩论的核心论点。同时完全肯定两者的立足点。

一切的道理和言语仿佛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是要真正扩充自己的边界和学识,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同理发言者的立足点,看见更大的世界。感恩杜老师传授如此读书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接人待物的道理。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7)

三、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国君王天下之原理这一章,化解了我所有的焦虑和担忧,同时也看见了自己内在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虽然清晰的知道有的事可为,有的事不必为,但是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还是会尽力配合着做一些事情。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对,但是看清之后,所有的焦虑都消失了。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和思考,方可量力而为,不可而止。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读孟子之于国家治理,感觉孟子其实不是在辅佐一个人,而是在服务一件事。他的考虑点不是一朝一代之得失,而是真正照顾了百姓和人民,以民为本。

王天下最重要的点,在于王之仁德,真正以民为本,那么世世代代之后,一定会强盛。大小之间其实一直在流动,而最后都是流向得道之人~大小只是外在表象,而真正重要的是得道。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终可成。

这也不断鞭策我,不管当下做何事,去理清自己做事的出发点就好。至于结果,其实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价值也不在一时之间。

道德批判实例(以孟子之道为镜子的行动反思)(8)

四、重新出发

孔子时者也:应用变化,时者一心。应时而变,安于当下。

圣人也有多面,各种形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若能清晰的认识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偏才还是通才,各有其位,也各有不同。作为学生,应当有成孔子这样人的志向和理想,也要有脚踏实地,合理安排自己成长之路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成长,乐此不疲。

听杜老师讲课,仿佛有一种穿越之感,老师选择在当今之时代,选择教书育人,选择以此来重用自己,作为学生十分荣幸,也希望能不断提升,传递老师之智慧。

杜老师在讲曾子的故事里说:“如果他跟你的关系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讲的话都是要讲他的感受,而不是事实,事实重不重要呢?事实很重要,但是事实不重要。虽然事实很重要,但是事实依然不是重要的。因为事实不过就是一些现象,现象主观意志都能改变的,但是感受就是那个主观意志。”

听完这段话,觉得十分惭愧,以此勉励自己之后的言行举止。听孝顺一章,自觉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远远不够,惭愧。

以此作为自己下一个阶段努力的方向,共勉之。

孟子讲人性,杜老师说:“孟子的主张是什么?性善论。孟子除了主张性善论以外,孟子还主张由内而外的修养论。这个东西内在于你的本性,但是你得让它发出来去做,君子人格才能够落实,才能够完成,为社会服务的理想才会发挥出效果出来。所以孟子就主张性善论。良知良能,我固有之。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不扩而充之,不足以保父母。”性善论的意思是人有为善的可能性,只要你肯努力,必然可以成为尧舜。

想与不想,能与不能,做了才知道!

原创: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