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但这么做只是杯水车薪。人有力穷时,天地之威却没有尽头。凌晨二点,凄厉的警报声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船上,失火了。船员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在指挥康于义、吴洪兴,钻井队长刘学的领导下,钻井平台的七十四名船员开始加固甲板、严防海水进入舱室。凶狠的大浪扫荡着甲板上的一切,船员们的心里已经开始惊慌。但他们不知道,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风越吹越大,最高时甚至达到了十一级甚至十二级。更大的风带来的是更大的浪,渤海二号,由人类制作的钢铁平台,竟然在大浪的打击下如同一架小船一样左摇右晃。(图文无关)

1979年11月24日,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二号的船队队长站在甲板上,看着风波起伏的大海,看着平台前进行拖拽工作的轮船,内心总有些挥之不去的忧虑

现在是晚上八点,渤海海面的风浪逐渐大了起来,即使同船的队友们都在宿舍里聊天打牌,但身为队长的刘学,却始终有一些不太好的预感。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

(渤海二号平台)

希望不会有事吧,刘学心想。可刘学的愿望很快就被打破了。晚上十一点,在八九级狂风的吹拂下,大浪已经打上了平台,许多工具被浪打的乱滚,甚至有一些掉进了海里。

凶狠的大浪扫荡着甲板上的一切,船员们的心里已经开始惊慌。但他们不知道,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风越吹越大,最高时甚至达到了十一级甚至十二级。更大的风带来的是更大的浪,渤海二号,由人类制作的钢铁平台,竟然在大浪的打击下如同一架小船一样左摇右晃。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2)

(图文无关)

船员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在指挥康于义、吴洪兴,钻井队长刘学的领导下,钻井平台的七十四名船员开始加固甲板、严防海水进入舱室。

但这么做只是杯水车薪。人有力穷时,天地之威却没有尽头。凌晨二点,凄厉的警报声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船上,失火了。

在大浪的打击下,甲板电缆孔发生了漏水现象,导致电线短路,引起了失火。船员们连忙前往机舱,将配电盘的火焰给熄灭,但他们还是没有办法阻止仪器的损坏。泥浆泵无法启动了。

如果在平时,泥浆泵无法启动只需靠岸维修一下就可以。但在大风大浪的天气中,损坏的后果无疑是致命的,尤其是在海水已经涌入船舱的时候。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3)

图文无关

舱里的水,排不出去了。

船员们依旧没有放弃,在领导们的带领下,他们继续进行着抢险工作。

可风浪不会因为他们的信念而减小,次日凌晨两点,一个大浪扑了过来。大家原本以为,这个浪花与之前的没什么不同,可下一秒,他们的想法就被彻底击碎。

浪花如同一道山般狠狠地拍下,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渤海二号甲板上的第三个通风筒,被这个大浪连根拍断了。

海水倒灌而入,钻进了泵房,涌入了舱内。巨量的海水甚至在甲板上形成了小小的漩涡,牵扯着船员们的身体。

此时甲板上的海水已经可以没过他们的小腿,船员们抱来堵窟窿的被子甚至一扔上去就被漩涡卷了个无影无踪。

看着眼前的一切,刘学呆立在原地。他不详的预感应验了,平台,恐怕是要沉了。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4)

图文无关

祸不单行,海水倒灌后,应急发电机直接被淹没,平台变得一片漆黑。

昏暗的夜色中,最后一缕光源被黑暗吞没。甲板上的船员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影子,听着耳边怒吼的狂风骇浪。

平台已经没有办法再进行抢救了。现在,只能想办法让船员们逃生了。

黑暗中,刘学大声地呼喊着船员们,让他们穿上救生衣,上飞机平台等待救援。刘学不知道这样能救下来几个人,但他知道,如果不这么做,这艘船上可能一个人都活不下来。

凌晨三点,渤海二号钻井平台向拖航的滨海282号发送了电报,要求立刻转向。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5)

图文无关

滨海282号的船长也意识到了风险。他立刻下令转向,但第一次却以失败告终。风浪实在是太大了,第二次转向才勉强成功。

可就在轮船转向,准备用平台的生活楼抵挡汹涌的大浪时,渤海二号却突然开始沉没了。

黑漆漆的海面上,一座高大的钻井平台缓缓地沉入海底。与其一同进入大海的,还有平台上的七十四名员工。

渤海二号在沉没之前发送了最后一道电报:解缆救人。轮船上所有的船员都在急促的电报声中来到了甲板,瞪大眼睛在黑夜中寻找着可能存在的落水人员。

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艘救生筏。船员们热烈的欢呼起来,他们甩出绳索,救生筏上的船员将绳索缠绕在胳膊上,可刚把这个落水的船员拉上来,救生筏就不见了。

他被一个大浪冲走,消失在了海洋中。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6)

图文无关

船员们的士气低落了一下,他们知道,这种天气、这种海浪下被浪花冲走到底意味着什么。被冲走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生还的。但他们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继续搜索着落水的船员。

很快,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求生者。那是一个船舷边抱住防碰垫的人。船员们激动起来,他们继续搜索着落水船员,可…也就是如此了。

直到天亮,海浪逐渐平息,他们都没找到第三个生还者。七十四名船员,最后只活下来了两个人。就算出动了海军军舰来搜索,也只能找到遇难者们的遗体。

七十二条生命就这样葬身大海,消失的无影无踪。价值高昂的钻井平台就这样被海洋吞噬,甚至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这场令全国人民痛心的灾难之中只活下来了两个人,一个名叫王墨林,一个名叫闫学军。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7)

(渤海二号的工人们)

如同一场暴风一样,渤海海难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全国。七十二名死难者的生命,价值高昂的钻井平台,很快就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七十二名死难者的遇害消息更是一把刺入家属心中的刀,他们的心中在淌血。全国人都被震动,他们都在等待着组织给出一个合理的处理结果。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8)

(震惊全国的新闻)

党中央对渤海海难一事十分重视。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从未发生过如此重大的海上责任事故。

另一方面,这次海难牵扯了价值昂贵的进口设备,足足七十二条人命,这可不是罚酒三杯就能算了的事情。

一定要有人为此事负责。那,会是谁呢?

很快,负责石油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站了出来。一方面,他向副总理李先念作了汇报,将渤海二号沉没的来龙去脉好好的说清楚。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9)

(康世恩总理)

另一方面,他要求石油部迅速查明翻沉原因,处理好渤海二号的善后工作。

身为石油工作的领导人,康世恩总理的内心是沉痛的,内疚的。他领导石油部工作这么多年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如此重大的失误。

七十二条鲜活的人命离开了我们,数亿美元的珍贵钻井平台就此沉海,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无法推卸,但他还是想尽力的去做些什么,去弥补一些什么。

考虑到康世恩总理在此次事故中并没有认真对待、及时处理,而且在国务院领导工作中,更是负有主要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康世恩总理做出的处罚决定是,给予康世恩总理记大过处分。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0)

康世恩

对于这一处分结果,康世恩总理表示坚决拥护。不仅如此,他还在国家经委党组扩大会议上做出了沉重检讨。

会议上,康世恩总理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做出了自我批评、自我检查。不仅是在党的内部,他还对人民、对全国进行了检查,并将其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

与康世恩总理相比,此次事故对另一个首当其冲的责任人,上任不到两年的石油部长宋振明的冲击更是毁灭性的。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1)

(宋振明部长)

在接到了海难的消息后,宋振明部长的内心无疑是充满了痛苦和悔恨的。

当时的他刚刚带着石油部的三十一名部级领导从西北回来,他们意气风发的讨论着中国的未来,讨论着中国石油的未来…渤海海难就这么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他们眼前,如同一道惊雷,惊醒了过去一直顺风顺水的宋振明部长。

山一样的压力压在他的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他认为渤海海难的发生,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海难发生之后,他每天都会想起那七十二名无辜的死难者。最终,在强烈的愧疚心驱使下,宋振明部长选择于1980年9月29日辞职。

经过组织的讨论和决定,最终批准了宋振明的辞职请求。石油部长,就这么被免职了。

1990年,离职十年的宋振明部长离开了人世。据透露,这十年里,宋振明部长一直心情不悦,导致积劳成疾。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2)

临终前,宋振明部长坚决要求回到大庆,要把自己的骨头和魂灵,埋在这个中国石油梦开始的地方。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宋振明部长在工友们的搀扶下故地重游,在病榻上,沉重的作下了那首著名的《万人广场作证》。

“我又一次回到,朝想夜想的大庆……”

或许,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任期中的失误,也一直没有忘记,海难中无辜的英魂。

不仅仅是康世恩总理和宋振明部长受到了处分,渤海二号的直接责任人马骥详更是遭到了严重的问责。

这位曾经在玉门、克拉玛依、胜利、江汉、吉林、华北等各大油田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石油人,海洋石油勘探局的局长,其后果要更加严重。

他与其余三位主要责任人被判处了有期徒刑,蹲了几年监牢。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3)

(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事情似乎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该给的处分都给了,灾难已经发生,但中国的石油业还要继续前进。

一九八二年二月,中央决定让康世恩兼任石油部部长一职,中国石油的未来,还需要这位有大局观的老资历来领导前进,不能因噎废食。

1982年6月15日,中央撤销了给予康世恩的记大过处分。“渤海二号的事故以后不要再提了。”国务院领导曾如此说道。这也意味着康世恩再次受到了重用。

在追责结束后,渤海海难的前后细节也被公布了出来。

人们发现,渤海海难发生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巧合,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与操作不规范有关。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4)

图文无关

第一个违反规定的地方,就是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去工作。十一月十九日,石油部领导下发命令,让刚刚进行完工作的渤海二号转移到二百一十七公里之外的另一座标准井上继续工作。

这是不符合传统的。按照过去的习惯,渤海二号这时应该停止作业,进行检修了。但是因为彼时石油储量指标的问题,领导却坚持让渤海二号继续工作。

工人们对此自然是毫无怨言。能为国家出力,没有人会拒绝。但船只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渤海二号并不抗冰,如果强行工作,很有可能会出现故障。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5)

图文无关

第二个违反规定的地方,是操作上的违规。一是渤海二号的超负荷运载,按理来说,渤海二号在被拖航前应该排出海水,减轻重量。

但这一点在会议上却忘了提起,导致平台的总重增加,吃水极深。船队队长刘学曾向上汇报,却被话搪塞了回来。

二,则是拖拽钻井平台的轮船马力也略显不足。八千马力的滨海282号固然不差,但进行钻井平台的拖航工作还是有些问题,这导致钻井平台只能以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前进,这同样不符合规定。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6)

图文无关

第三方面,则是那天糟糕的天气状况。根据气象台的预告,当天晚上将会有六到七级大风,这种天气显然是不适合滨海282号进行拖航工作的。

可事故发生的那一天,钻井平台收到的命令却不是停止拖航,而是“自己决定“。这话中的意味,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

至于钻井平台本身会不会存在质量问题?大家都没有注意。渤海二号虽然是从日本买来的二手货,但是也比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渤海一号先进多了。

自从一九七三年购买之后,渤海二号更是进行了多次作业,为中国挖到了许多大海中的宝贵能源,石油。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7)

石油誓师大会

前后原因已经披露了,是操作不规范、违反了规定的问题。钻井平台本身怎么会有问题呢?

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这场灾难的背后,真的是由一个个巧合组成的嘛?还是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这场巨大的风波看似就这么结束了,但灾难的余波还在继续。

社会议论纷纷,提出了很多观点。有指责浪费纳税人血汗钱的,有惋惜先进设备的,也有阴谋论想法,认为钻井平台沉没有黑幕的。

讨论中,有人提出了一个在当时听来十分古怪的观点:会不会是钻井平台本身的质量问题?但这一观点很快就遭到了它人的斥责。这是从日本进口的高科技,用了这么多年,能有什么问题?怎么之前没问题呢?

可一颗种子就这样埋进了人们的心里.。万一呢?万一这就是事故的真相呢?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8)

勃海二号

更何况中国当时还没有海洋思维,都是以陆地的想法去推断。万一,真的还存在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为了弄清海难的真实真相,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打捞渤海二号遗骸,勘探事故真实原因。

这一行为无疑是困难的。那么大的海域,那么大的遗骸,这得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呢?但即使再大的困难、再大的艰险,也抵挡不住人们追寻真相的内心。就这样,打捞行动开始了。

直到1982年7月,在烟台海南救助打捞局的帮助下将渤海二号的遗骸打捞上来之后,才被证实。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19)

图文无关

渤海二号钻井平台果然有问题!而且是十分严重的质量问题!

在相关单位的还原和鉴定下,一个与分析有很大不同的真实情况被解释了出来。

根据遗骸判断,渤海二号上的十个通风筒被风浪打掉了四个,这导致海水涌入船舱,造成停电。

同时,泥浆泵的损坏导致海水无法排出,平台越来越重。在船体负荷增大、动力停止、稳定性丧失的情况下,最终沉没。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20)

图文无关

第二点,是稳定性的问题。渤海二号在拖航时虽然未按标准,但其终究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按照计算,即使被打掉了四个通风筒,渤海二号在有密封装置和应急装置的情况下也是不会被大浪弄沉的。

可为什么渤海二号就这么沉了呢?难道是计算失误,还是平台另有问题?

这就不得不提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是平台在购买时未曾发现的,日方带来的质量缺陷。渤海二号平台是1968年制造的,通风筒的设计很不完善,而且船体基底也很低。

相关单位甚至发现,渤海二号的通风管道甚至没有封舱隔离阀!就连机舱、泵舱等关键舱室也没有遮蔽。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21)

渤海二号

不仅如此,渤海二号也没有相应的应急排水系统和发电设备,这是严重的设计缺陷。这导致海水涌入后,平台毫无抵抗能力,只有沉没一条路可以走。

这也就是为什么渤海二号一应指标大多在安全范围内还会沉没的原因。日本人就没有在平台上装应急装置,平台本身就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缺陷!

消息一经发出,很快就引来了全国上下的震动。虽然时隔多年,但人们还能想起彼时渤海二号沉没时那沉甸甸的七十二条人命。

在后续的调查中,人们更是发现,渤海二号平台在日本进口之前就曾发现过事故,但是被卖主刻意隐瞒了下来。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22)

当年报纸

日本人也知道,如果平台的安全隐患被发现,那么中国就有理由压价甚至拒绝购买。为了他们的一己私利,他们隐瞒了钻井平台的缺陷,进而引发了七九年的渤海海难。

基于此理由,我们甚至可以把日本告上联合国——如此重大的责任事故居然是出于故意隐瞒的私心,这如何能让人接受?

就算是为了那些死去的船员,也应该向日本人讨一个公道才对。

但是那时的中国根本不懂什么国际标准。那还是一个封闭的年代,我们不懂二手货的衡量标准,也不知道购买者应该享有售后权益。

甚至连索赔都没有人想到提起。中国只能自己咽下了这个苦果,让日本人至今得以逍遥法外。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23)

渤海二号的失事在当时给了中国一个沉痛的打击,一九七八年及一九七九年,中国的自产原油突破了一亿吨。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数字,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减轻对外进口石油耳朵桎梏,继续发展经济,来让中国的经济迅速腾飞。

可一九八零年,在渤海二号海难发生的第二年,中国的石油生产就滑落下去了。从前两年的突破了一亿吨,到八零年的滑落至一亿吨以下,这可是一个天大的事情!

但坚毅顽强的中国人不会被灾难打垮。党组织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战胜了困难!

渤海海难发生之后,中国海洋石油职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安全规程,建立健全生产指挥系统,防止类似的灾难再次出现。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24)

海上石油工人救生衣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在国家酝酿开放海洋石油时,康世恩曾经前往美国考察。他注意到,美国的钻井工人工作时都穿有密封防寒的救生服

这一细节让康世恩泪流满面——他想起了渤海二号上死难的弟兄们。他们蜷缩着身体,棉服已经被冻成了冰甲。

如果当时工人们穿的,也是如同美国人一样的密闭防寒服,活下来的人会不会更多一些呢?想到这里,康世恩就感觉无比痛心。

如今,我们的各项指标和标准已经建立了起来。像七九年如此沉重、损失如此巨大的灾难,已经很久没有发生了。

韩国海难为什么不去救援(79年渤海海难)(25)

这正是中国对待问题的态度——我们或许会失败,但我们绝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倒下第二次。

或许在各个领域中,中国都如同一个蒙学的稚子一般蹒跚而行。我们会遭遇灾难、遭遇令人心痛的事故。

但无论再大的灾难也不会让我们放弃,我们只会一步一步的迈着步子,继续前进。这就是坚毅的中国人,这就是英勇无畏的,中国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