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的四大危害(这几个特性需知)
霉菌毒素的四大危害(这几个特性需知)抗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的灭能作用,可以在生物链中不断传播、富集。原本被分泌及污染而残留在土壤中的霉菌毒素会被后来种植的谷物所吸收,从而引起更多霉菌毒素污染及感染的问题。3、富集性很低的浓度即能产生明显的毒性。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几种霉菌毒素当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具有很强的毒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的肿瘤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质,并且AFB1的存在极为普遍,在农作物和饲料中广泛存在。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能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2、高稳定性低分子化合物,非常稳定,可耐高温。黄曲霉毒素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只有在28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被破坏,它对热不敏感,100℃,20小时也不能将黄曲霉毒素完全去除。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是畜禽养殖生产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那么霉菌毒素的特性有哪些呢?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养殖技术试验基地高级畜牧兽医师左珍环就此进行了介绍,请农民朋友及时关注。
左珍环
山西省养殖技术试验基地高级畜牧兽医师、山西农科110专家
1、高效性
很低的浓度即能产生明显的毒性。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几种霉菌毒素当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具有很强的毒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的肿瘤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质,并且AFB1的存在极为普遍,在农作物和饲料中广泛存在。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能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2、高稳定性
低分子化合物,非常稳定,可耐高温。黄曲霉毒素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只有在28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被破坏,它对热不敏感,100℃,20小时也不能将黄曲霉毒素完全去除。
3、富集性
抗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的灭能作用,可以在生物链中不断传播、富集。原本被分泌及污染而残留在土壤中的霉菌毒素会被后来种植的谷物所吸收,从而引起更多霉菌毒素污染及感染的问题。
4、特异性
分子结构不同,毒性相差很大。如黄曲霉毒素族有黄曲霉毒素B1,B2,M1,M2,毒性均不一样。
5、协同性
由于农作物可能被几种真菌共同污染,因此,饲料中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霉菌毒素的现象。
6、相加性
当两种以上的霉菌毒素混合在一起时,其造成的伤害,会比个别霉菌毒素单独造成的伤害总和还要大。
7、污染地域性
动物饲料及农产品中霉菌毒素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例如,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是曲霉菌生长的最佳环境。尽管如此,饲料和农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导致霉菌毒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8、隐蔽性
霉菌毒素在检测时也常受到小分子物质(糖苷,葡糖苷酸,脂肪酸酯和蛋白质)的掩盖,这些小分子物质与霉菌毒素结合在一起,导致检测值出现错误的阴性结果。最终,这些被掩盖的霉菌毒素(即隐蔽毒素)不能被传统的分析方法所检测。但这些结合到霉菌毒素上的分子可能在消化过程中被解除,从而释放出霉菌毒素,危害动物健康。
编辑:柳晓林 王大伟 审核:申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