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柔性正骨胸椎复位手法大全(正骨推拿复位法)

柔性正骨胸椎复位手法大全(正骨推拿复位法)患者俯卧 胸前垫高枕使成驼背状 术者站其左侧 双手交叉以掌根部分置凹陷病椎其上下二椎棘突处 配合呼吸做由轻渐重的多次适度冲压 由于术者双手交叉用力方向相|反 与胸前高枕联合作用、常可将凹陷的胸椎撬起。(见下图)。 俯卧双向分压法(亦称间接冲压法):适用于于某椎向前滑脱或倾位仰位式错位。滑脱较重者 加牵引|力 患者双手对抱 术者双手从其腋下伸出抓住其前臂 复位时将患者向上端起并向后拉 右膝同时顶按。对合并旋转式错位者 顶按后 将患者大幅度向左 右旋转上体复位。此动作由于术者前臂经患者腋下伸出 向左转时将右手向上抬 左手向下 使患者同时做左侧屈体位 较易成功。如法向右复位。2、俯卧双向分压法(亦称间接冲压法)

柔性正骨胸椎复位手法大全(正骨推拿复位法)(1)

柔性正骨胸椎复位手法大全(正骨推拿复位法)(2)

1、单向冲压法

单向冲压法:适用于单椎后凸滑脱式错位和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俯卧 胸前平放于薄枕上 术者单手或双手重叠 掌根置于后凸棘突上(如向右侧弯侧摆者 术者站于患者右侧 双手用力方向偏左前方) 嘱其做深呼吸 呼气时 术者用有限度的冲压力 重复2~4次。

冲压法亦可在坐位下进行。患者骑坐于木椅上 面向椅靠背 术者立其后 用右膝关节屈曲顶按于其后凸的棘突下方 术者双手扶患者双肩向后拉 同时右膝适当用力向前顶按。

滑脱较重者 加牵引|力 患者双手对抱 术者双手从其腋下伸出抓住其前臂 复位时将患者向上端起并向后拉 右膝同时顶按。对合并旋转式错位者 顶按后 将患者大幅度向左 右旋转上体复位。

此动作由于术者前臂经患者腋下伸出 向左转时将右手向上抬 左手向下 使患者同时做左侧屈体位 较易成功。如法向右复位。

2、俯卧双向分压法(亦称间接冲压法)

俯卧双向分压法(亦称间接冲压法):适用于于某椎向前滑脱或倾位仰位式错位。

患者俯卧 胸前垫高枕使成驼背状 术者站其左侧 双手交叉以掌根部分置凹陷病椎其上下二椎棘突处 配合呼吸做由轻渐重的多次适度冲压 由于术者双手交叉用力方向相|反 与胸前高枕联合作用、常可将凹陷的胸椎撬起。(见下图)。

柔性正骨胸椎复位手法大全(正骨推拿复位法)(3)

3、俯卧旋转分压法

俯卧旋转分压法:适用于胸椎左右旋转式错位。以T6棘突偏左、T7棘突偏右为例 患者俯卧 胸前垫薄枕 双手放在躯干两侧 背部放松。

术者立其右侧 右掌根置其T7棘突右旁 左手掌根置其T6棘突左旁 配合呼吸 当其呼气时 术者双手用适度的冲压力 由于双手用力方向不同 使T6、7受到旋转力而复位。

术者紧接着转体将左手下移定点于T7棘突右旁 右手移至T8棘突左旁 重复上述复位动作。如此将各椎间调整达到全部复正为止。

4、肋骨平推法

肋骨平推法:胸椎错位 尤以向前滑脱者 其有关肋骨多见隆起或合并肋软骨炎 复位时亦可借助肋骨的杠杆作用 术者用掌平推法和按压法 将隆起的肋骨下按 按时嘱患者深吸气 有利于胸肋骨小头关节的复位。并注意整个胸廓变形的矫正。

5、俯卧定向捶正法

俯卧定向捶正法:此法比冲压法安全柔和些 适用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儿童。患者俯卧 肩背放松 术者右手握拳 左食指或拇指置于偏歪的棘突旁 用拳捶于食指末节而震动其错位棘突。亦可用器械(或用一特制指形小棒)代替手指捶正。

捶棘突与捶横突交替进行效更佳 以T3棘左旋 T4棘右旋为例:术者立其右侧 以左食指“定点”于T3棘左旁 右手握拳捶击左食指末关节部 以向右45°拳击椎板与棘突根部使其向右旋移 继而“定点”于T2棘突右旁外1横指处 即T3右横突后侧 右拳捶击方向垂直 使后旋的横突受力前旋而达复位 此两定点可交替重复2~3次。对错位重的患者(如倾位仰位式错位)

本手法作为微量调正 最好在牵抖冲压法后进行 椎体倾位或仰位错位时 因关节突的挤压 常致其上、下方的椎体向后隆凸 当左右偏歪捶正后 还以捶正法纠正 会加强疗效。同例 先调正患椎上方椎体 术者站于右侧 左手食、中二指 分别“定点”于T1-3棘突两旁 右拳由上向下斜击双指 每椎捶1~2下 1~3椎捶击2~5遍 由轻渐重 继而站其左侧 以同法将T7、6、5椎隆凸部 由下而上捶正 经上下捶正后 能使棘突间原增宽和变窄的棘间调正使复位完善。配合背部拍打法进行。此种病情 脊柱失稳较重者 应配合练保健功才能巩固疗效。

6、悬吊牵引推按捶正法

悬吊牵引推按捶正法:适用于混合式错位者。完成第一步放松手法后 嘱患者双手抓住单杠或肋木(无此装置可在门框上或由助手将患者背起)使身体悬吊起来 术者用掌按压推动其错位胸椎和肋骨隆起处 或以拳捶正之。术毕 将患者缓慢放下 (不能跳下)以免发生新的创伤。此法旨在于缺乏治疗床环境时 可利用门头、树木、铁架等作悬吊工具 以替做“牵抖冲压法”进行正骨复位。

其他复位法可参阅腰椎及颈椎复位法。例如摇腿揉腰(胸)法、坐位旋转复位法、提肩侧摆推正法等。

龙氏正骨——胸腰椎正骨推拿操作程序

龙氏正骨将中医正骨、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结合进行手法的革新,形成一套针对脊椎软组织损伤、脊椎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椎间盘突出等治疗脊椎病的手法。这套手法可以对脊椎病因引发的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其特点为:稳准、轻巧、无痛、安全,疗效确切,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和成果正在推广应用。

正骨推拿法的手法操作分为四步,即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

1 放松手法:

放松手法:胸椎以掌揉法或用掖法顺最长肌、菱形肌方向 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往返2~3遍 棘突旁多裂肌、棘肌部(华佗挟脊穴) 以双拇指揉法 椎旁痛点按法或震法左右侧同法施术。达到背部紧张的肌肉、筋膜放松为目的。腰椎放松手法 因腰肌较健壮 急性损伤时 腰肌痉挛亦较重 用掌揉法和前臂揉压法为主 或用擦法 如不易放松时 用“摇腿揉腰法”疗效较佳 痛点(阿是穴)用按法、震法

2 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胸椎/腰椎的正骨手法多为通用手法 要注意掌握椎间结构的生理特点 推拿手法的力度 正骨时定点的方向(角度)和着力点的选择最重要。胸椎与胸廓的整体结构紧密 复位力度角度不当 常导致胸前软骨或关节挫伤引发胸痛 应引以为戒。正骨手法详述于后。

3 强壮手法:

强壮手法:胸椎以双拇指在棘突两旁的华佗夹脊穴 自上而下作指压法1~3遍 棘旁筋结弹拨法、最长肌揉捏法或提弹法 辨证选配穴位作点法(按病情选穴) 以背部俞穴为主 配以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脊疗法治疗内脏病时 常用“捏脊疗法”作为强壮手法。腰椎的强壮手法 多用筋结弹拨法、深筋膜松解法、穴位推法、点法(腰和下肢选穴 或用阿是穴) 拳叩击法和掌擦法(加药油横擦两侧肾俞穴至温热为佳)。

4 痛区手法:

痛区手法:腰背以外的痛区 按胸部或腹部症状 选用镇静手法或兴奋手法。镇静手法用于止痛 例如 胃炎、肠痉挛、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哮喘等 在胸肋部作双掌抚摩法、4指揉法痛点揉按法或震颤法。兴奋手法用于功能低下者 例如 消化不良、糖尿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症、便秘等疾病。

按内脏功能减弱 用腹部穴位做拇指推法、腹肌提拿、抖法、摩法、下肢穴位重力点(拍瘀)法、胸部轻六拍打法、带脉温补法(药油掌擦至温热)等。慢性支气管炎、胸闷等 除胸肋部掌揉法外 适量的拍打法 配合呼吸胁部掌压法。

腰椎痛区手法 根据病情 治疗下肢或腹部 下肢神经痛者 沿痛部由上而下施以拇指揉法或掌揉捏法、搓法、点穴法、胭窝拍打法、下肢关节运动牵抖法。

下肢肌肉痛者 揉捏法、肌腱按压法、震颤法等。下肢麻木者 麻木区拍打法为主(或用梅花针治疗) 相关肌腱提弹法 重力点穴法 神经干弹拨刺激法。

腹部盆腔脏器疾病者 腹部抚摩法、穴位拇指推法、震法 或加足底按摩法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