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民挖出的宝贝(村民挖到诡陶娃)
陕西村民挖出的宝贝(村民挖到诡陶娃)朴实的张德路高兴坏了,觉得这个“娃娃”既好看又可以当家具用,自认为捡了大便宜的他连忙将其拿回家。1973年,甘肃大地湾村一位名叫张德路的农民在地里翻地干活时,只一锄头下去他感觉有些许不对劲,蹲下定睛一看,竟发现自己挖到了一个彩色“齐刘海儿娃娃”。可众人众说法,诡陶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为什么被人们所熟知?这一切还要从大第湾村村民张德路和诡陶娃的首次“相遇”讲起……怪事频发:母猪离奇死亡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Z
编辑|浮生
在20世纪8、90年代,甘肃大地湾村总是流传着一个关于诡陶娃的民间故事。
老人们口口相传,有的说诡陶娃是个有灵力的宝物,有的说诡陶娃前身是承载已亡之人怨气的,本是邪秽之物,得了贵人帮助才变吉利。
可众人众说法,诡陶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为什么被人们所熟知?
这一切还要从大第湾村村民张德路和诡陶娃的首次“相遇”讲起……
怪事频发:母猪离奇死亡
1973年,甘肃大地湾村一位名叫张德路的农民在地里翻地干活时,只一锄头下去他感觉有些许不对劲,蹲下定睛一看,竟发现自己挖到了一个彩色“齐刘海儿娃娃”。
朴实的张德路高兴坏了,觉得这个“娃娃”既好看又可以当家具用,自认为捡了大便宜的他连忙将其拿回家。
到家擦干净后一看是个陶瓶,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瓶口竟然做成了一个女人的头像形状。
张德路没有多想,单纯想这个娃娃形状真特别,没什么不好的,于是物尽其用就把它当起了盐罐用。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几天后,张德路家里的两头老母猪竟突然连续死了。
不论是家里的老母、媳妇儿还是邻居们,都劝说他说:“快!快把那陶娃娃打碎,都是死人用的东西,放家里不吉利,都把老母猪给克死了!”
不仅如此,不幸之事又发生了,邻居家的猪也陆续断了气,这加重了人们的怒气,纷纷把罪怪在了陶娃身上。
张德路也觉此事有点怪异,但他并不认为这飞来横祸是这个“娃娃”造成的。
因为在这个村子里他也不是第一个捡土里的东西回家的人。
在张德路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村民每年都会挖到一些不完整的陶器或者一些碎片,有时运气好一些,还能够挖到完整的坛坛罐罐。
民间的说法是,那些陶器都是些陶瓮棺,专门为那些夭折的小孩儿准备的,并不是什么吉利之物。
所以有村民选择直接打碎,而有的觉得没什么要紧的就直接带回家装东西,至今并未发生什么蹊跷之事。
虽然张德路没多少文化,但他不像其他人一样过度相信迷信观念。
他不愿意打碎这个“陶娃娃”,一是他平时节俭惯了,觉得陶娃娃装盐块很实用,好好的东西就扔掉怪可惜的,简直就是糟蹋东西;
二是他自己也有点舍不得,他觉得这“陶娃娃”五官小巧精致,有鼻子有眼,挺着个大肚子,圆脸上点缀的齐刘海儿发型看了就叫人喜欢,总体善良中透露出一股呆萌的气息。
张德路左看右看,上瞧下瞧,怎么看也也看不出这是个邪秽之物。
纵使张德路有保全“陶娃娃”的想法,但家里人和邻居们的一再反对。
特别是家中的老母年纪大了,封建迷信思想也比较严重,一直想要张德路把陶娃娃弄走,并嘱咐他,乡间的传说不可都不信。
这些都让张德路犯了难,想要留下“陶娃娃”的话也堵在口中说不出。思前想后一夜,张德路决定要弄清这“母猪之死”的真相。
迷雾追踪:真相竟是它
一夜无眠,天不亮,张德路便赶路前去请村里曾经有名的兽医来搞清楚原因,这位已经退休的兽医是村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希望借此证明一下陶娃的清白。
老人在猪圈旁排查了一圈,便郑重说道:“你们家猪是得猪瘟死的,与捡回的陶娃没有什么关系,还是赶紧挖坑把猪埋了比较好,娃娃继续用就可以。”张德路赶紧照做。
从此以后,家里人和邻居也对这个陶娃放下了偏见。
就这样,这个陶娃在张德路家安安静静当了五年的盐罐,张德路对它也是“百般照顾”,时间久了,模样还和刚挖出来差不多。
而这个陶器的命运转变发生在1978年。
华丽转身:诡陶娃变国宝
这一年,历史考古专家们对“甘肃省大地湾村遗址”启动挖掘工作。
这也给了甘肃绚烂悠久的彩陶文化一次展示的机会,向人们展示文化古物的同时也增强了当地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引人注意的是,在经过了专家专业的测定后,人们发现,大地湾遗址是史前遗址,差不多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这就意味着里面有许多古早人类的遗迹。
不出所料,在研究人员和勘测人员的努力下,大量精美的文物被出土。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专家们意识到可能还有不少文物已经被村民挖回家用了,于是立即发出消息,愿意有偿征收村民家中的瓦罐陶罐一类。
在村长支持与号召下,大部分的大地湾村民都行动起来了,拿出自家的陶器送去鉴定。
张德路也想过把这个“齐刘海娃娃”送出去,但终究是情感战胜了理性。
他看着这个在自己家呆了五年的漂亮娃娃,对着自己的妻子说:“这娃娃都在咱家五年了,就让她在咱家待下去吧。”妻子理解丈夫的心情,便把征收陶罐这事抛到了脑后。
直到有天,村长来到张德路家中,向夫妻俩提起这件事,语重心长地说:
“德路两口子啊,我知道你们舍不得这个“陶娃娃”,但咱作为公民,当然要支持国家的各项工作对不对。
考古工作的开展,文物的挖掘,都是国家的指令,有国才有家,咱们虽然说是农民,但是同样需要有家国胸怀!
听叔的,咱把它交上去,何况国家还给咱补偿嘞。”
听完村长的劝说,张德路觉得自己的做法十分不妥,他急忙将陶娃送到村里的征集处。
专家们一看到这个“陶娃”都两眼放光,觉得这个陶娃实在是太美了,张德路也非常自豪,他为自己挖到的陶器感到骄傲,因为在场所有的陶器都不如他这个来的招人喜欢。
专家们欣赏完这个造型别致的陶器后问张德路从哪里挖掘到的,张德路便把从挖到陶娃到现在所有的故事简略地向专家们讲述了一遍。
专家们听完纷纷表示:“这么美的瓶子装盐的确有点‘屈才’。”
紧接着,专家们就决定立马将这个陶器带回鉴定处进行鉴定,并向张德路保证若这个陶器有价值,定会回来奖励他。
回去以后,专家对娃娃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发现这是一件细红泥陶人儿,距今已经有5500年的历史了。
它的身高为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
淡红色的陶衣,变体的正面鸟纹,由黑白弧线和斜线交织而成,看似像鸟的双翼纹又看似是鱼纹,这似乎是一种图腾崇拜,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其显得神秘感十足。
再看“齐刘海儿娃娃”的披头样式,是古羌族的特色。
古羌族是是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最古老的族群有着当下流行时髦的发型样式,令专家们不得不再次佩服古人类的智慧才智。
专家们也因此根据她的外形条件给她起了个名叫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最重要的是,专家在陶娃的头顶,发现了一个圆孔,因此专家推测这个陶瓶很有可能是古人在生活中用来装酒的酒器,而圆孔便是通道。
最后人们下定结论:
这个陶娃是古人的酒器,并不是村民所猜想的瓮棺,它的价值将无法想象。巨大价值存在的背后是张德路的无私。
专家们当然也没有忘记张德路,特地回程拜访了他,为感谢他五年保护文物的功劳,奖励了他两个崭新的洗脸盆。
张德路虽然对陶娃不舍但能获得更实用的洗脸盆,还能对国家历史学研究作出贡献,张德路非常满意且自豪。
专家们走后,张徳路对妻子感慨道:“人生真的有很多事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有太多太多的可能,你说谁知道当时挖到的陶娃娃竟是国家这么重视的文物。
咱们虽然是农民,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但咱可以努力让我们的儿女接受教育,让他们有传承的精神,这样我觉得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听完后妻子望向张徳路,有些惭愧地回答:“我前些年刚开始不支持陶娃娃待在咱家,好像是个错误的选择,幸亏有了你的坚持,要不然哪有我们的现在。”
像是心有灵犀,说完,张德路两口子靠在一起,好一幅温馨的画面!
文物“顶流”:小陶娃 大魅力
这件事传出去以后,村里人都在猜想为什么这个漂亮的陶娃有如此大的魅力。
答案或许是这样:
一来陶娃的外形美观,造型别致,充分展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这对现代服装造型设计无疑不是一个很好的灵感与启发。
二来这陶娃充分展示了悠久的民族文化,不论是批发样式,又或是身体纹饰,陶娃都反映了当时的图腾文化以及纹身习俗。
因为在原始社会中,古人学会了装饰和美化自己的外形,通过部族的共同装饰,来加强部族之间的联系。
他们认为这些服饰,对异族或猛兽有威慑的作用。由此看来,他们的想法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个精致的陶娃上。
雕塑和彩陶绘画的完美结合,创意构思与表现手法的相得益彰,体现了先民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水平。陶娃是文化载体,承载展现着古羌族的独特文化。
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它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透过小小的文物,我们得以观察五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看吧,这就是我们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而又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文化。
三来,文化具有教育人们,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的功能,看到如此勤奋而又睿智的祖先,怎能不激发我们当下人的干劲。
为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当下文化,开辟新的文化天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文化将更加繁荣,文化助力经济,我们的社会将得以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后来,因这个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保存完好,具有很大的考古及观赏价值,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张德路及村里人也为此激动不已。是啊,彩陶的出土是黄河文化辉煌灿烂的一部分,在那以后,甘肃也被人们称为中国彩陶的故乡。
现如今,陶娃正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中,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吸引了大量游客及兴趣人士前来观赏。
在穿越了几千年后,这个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我国史前时期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身的杰出艺术品不断向世人展现着先民的智慧结晶。
传递古代文化信号,教育人们支持文物保护工作,体谅考古者的不易,号召人们学习张德路为代表的公民的大无私精神,我们相信并期待国家的历史学将更上一层楼!
结语
张德路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员,他与美丽文物--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广大中国人民与美丽文物相识的代表,或者可以说是缩影。
身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保持大无私的精神,永远胸怀祖国,珍重文物。如果我们有幸发现文物,请自觉上交,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让文物发挥更大的价值输出,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