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模仿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言行)
孩子爱模仿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言行)第一个是引导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将自己当作别人的镜子,"沉迷"模仿,家长可以用这3个方法解决。为什么孩子喜欢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呢?主要是因为孩子进入了"模仿敏感期"在这段敏感时期内的孩子,对自己的个人喜好和风格没有清晰的认知,处于独自摸索的阶段。如果孩子看到别人的言行举止和自己天差地别,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孩子便会模仿体验对方的言行,像是说话的风格或是行走的姿势,以及标志性动作。其实孩子希望通过各种模仿体验,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行事风格。但孩子在模仿时,总会遇到一些"负面案例",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很容易将其"同化"。
空闲在家,孩子吵着要逛街,漫步在街道上,孩子总是上下打量路人的言行举止。不远处有位老人佝偻前行,时不时咳嗽几声。孩子看到之后,也学着老人的样子,弯腰咳嗽,将我的手臂当作"拐杖",模仿老人的腔调对我说:"这是谁家的闺女啊!"
我忍住笑意,故作严肃地说:"不能随便当着别人的面模仿,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孩子"画风突变",模仿我严肃的神情,学着我的腔调重复了我的话。我伸出手臂准备教训她,孩子跑到前方,做出焦急的表情,对我大喊:"快点快点,要迟到了!"
人们对"模仿"一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在长辈面前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另一种便是文艺创作上的桥段致敬,当然也会和"抄袭"相互混淆。孩子喜欢模仿他人,在父母眼中属于前者,是缺乏礼貌的一种行为。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模仿别人的一些负面言行,像是跛脚驼背、说脏话等等,路人会给孩子贴上"没有教养"的标签。而且孩子无法分辨所模仿行为的利弊,很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将自己原本的品行遗忘。
为什么孩子喜欢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呢?主要是因为孩子进入了"模仿敏感期"
在这段敏感时期内的孩子,对自己的个人喜好和风格没有清晰的认知,处于独自摸索的阶段。如果孩子看到别人的言行举止和自己天差地别,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孩子便会模仿体验对方的言行,像是说话的风格或是行走的姿势,以及标志性动作。
其实孩子希望通过各种模仿体验,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行事风格。但孩子在模仿时,总会遇到一些"负面案例",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很容易将其"同化"。
孩子将自己当作别人的镜子,"沉迷"模仿,家长可以用这3个方法解决。
第一个是引导孩子的模仿对象
小孩子喜欢模仿,说明他们的头脑发育比同龄人要快,可以快速总结别人的言行举止的特点,然后惟妙惟肖地"复制"。我们要引导孩子的模仿对象,给予孩子模仿自由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不可以模仿,以及模仿之后的严重性。
孩子模仿别人,有时完全是出于有趣,等到模仿到"精髓"之后,孩子也就不会对某个对象"情有独钟"。家长也不要过度批评,帮助孩子安稳度过敏感期便可。
第二个便是鼓励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
胡适先生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擅长模仿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要顺势引导。可以鼓励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风格。
比如孩子喜欢模仿别人摇头晃脑地背诗,我们可以给孩子提示:如果改成手脚上的动作呢?如果让你自己写诗,你会怎么写呢?孩子受到引导和鼓舞,模仿别人一段时间后,会觉得甚是无趣,也就会尝试创造属于动作风格的东西。
第三个便是让孩子客观评价自己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不会随意模仿别人,孩子长时间地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自己本身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个人风格,都会在无形之中被"雪藏"。家长要引导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风格、个性和优缺点。
当孩子发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之后,也会逐渐退出"模仿敏感期",将自己的风格"发扬光大",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进步。
寄语:模仿是创造力的框架;是航行的风帆;是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避免孩子在模仿的烟雾中迷失自己。将模仿转变成个人魅力,才能够看到"自我"的影子。你的孩子喜欢模仿吗?演技如何呢?你会做孩子的"导演"吗?#育儿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