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清代县衙旧址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秋瑾与徐锡麟等其他光复会成员在上海集会,密谋发动推翻满清政权的起义,起义地点在浙江、安徽。此次起义计划里,秋瑾就是浙江地区起义的负责人。次年7月6日,安庆起义不幸失败,徐锡麟惨遭清军杀害,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情就此泄露,秋瑾等人所在的大通学堂也被官府派兵查抄。面对众人的劝告,秋瑾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于是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山阴县令李钟岳因为欣赏秋瑾才华,故意想办法拖延时间,让与此事相关的学生逃命,并在绍兴知府贵福面前坚称大通学堂与此事无关,力保大通学堂不被处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场景绘画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钧靠捐资谋得户部主事的官职,秋瑾遂跟随丈夫入京。然而当年刚好碰上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夫妻俩为躲避战乱,决定返回家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王廷钧再次前往北京赴任官职,秋瑾带着女儿一

来源:趣观历史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随着一些新思想传入国内,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渴望运用新思想去拯救这个国家和民族。然而推翻封建政权的道路毕竟是艰难的,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条斗争道路上,有许多英勇先驱就这样“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之中虽然大部分都是男儿,却也有“鉴湖女侠”秋瑾这样的巾帼英雄。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1)

▲清末百姓旧照

秋瑾,原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祖籍浙江江阴,生于福建闽县。秋瑾出身于官宦世家,从祖父那代开始便世代为官,其父秋寿官至郴州知州。秋瑾从小才华出众,允文允武,在21岁嫁于王廷钧为妻。在婆家时,秋瑾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二人来往,关系亲密。三人情同姐妹,经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当时世人将他们称为“潇湘三女杰”。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2)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场景绘画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钧靠捐资谋得户部主事的官职,秋瑾遂跟随丈夫入京。然而当年刚好碰上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夫妻俩为躲避战乱,决定返回家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王廷钧再次前往北京赴任官职,秋瑾带着女儿一同前往。次年,秋瑾不顾丈夫反对,毅然决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秋瑾接受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观念,还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3)

▲秋瑾旧照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秋瑾与徐锡麟等其他光复会成员在上海集会,密谋发动推翻满清政权的起义,起义地点在浙江、安徽。此次起义计划里,秋瑾就是浙江地区起义的负责人。次年7月6日,安庆起义不幸失败,徐锡麟惨遭清军杀害,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情就此泄露,秋瑾等人所在的大通学堂也被官府派兵查抄。面对众人的劝告,秋瑾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于是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山阴县令李钟岳因为欣赏秋瑾才华,故意想办法拖延时间,让与此事相关的学生逃命,并在绍兴知府贵福面前坚称大通学堂与此事无关,力保大通学堂不被处理。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4)

▲清代县衙旧址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7月13日,贵福在府衙向李钟岳发出警告,并威胁说若不将大通学堂的师生全部处死,他就会向上申告李钟岳和这所学校师生一起谋逆。李钟岳别无他法,无奈之下只能去大通学堂拘捕了秋瑾、程毅等老师和学生一共8人。两日后,秋瑾被绍兴知府贵福判处斩首。李钟岳虽然无比悲伤,却也无能无力,只能告诉秋瑾“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秋瑾对此表示理解,同时向李钟岳提出三个请求,分别是写一封家书、不要枭首、死后不要剥衣服。李钟岳向贵福争取了半天,后两个请求才算是答应了下来。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5)

▲秋瑾受审剧照

为了报复李钟岳,贵福特意要求李钟岳监斩。7月15日凌晨四点,在贵福心腹的监视和催促下,李钟岳被迫押秋瑾步行至绍兴轩亭口行刑,一代女杰英勇就义。秋瑾死后,李钟岳就因“包庇女犯罪”被朝廷革除职位,随后他决定前往杭州。在离开绍兴时,数百名绅民都来送别他,但李忠岳觉得愧对秋瑾,对大伙表示“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秋瑾死法(秋瑾死前提出三条要求)(6)

▲民国初年秋瑾墓

后来李钟岳客居杭州,每天都对着秋瑾死前所书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七字伤感,常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由我而死!”此后,李钟岳数次几次试图自杀,但都被救了下来。为此,妻子几乎是一步也不敢离开他。然而李钟岳赴死决心已定,10月29日趁妻子外出不在,他毅然选择悬梁自尽,此时距离秋瑾就义不过百日。李钟岳去世后,浙江绅民无不扼腕痛惜,前来吊唁的人三天都没有断过。民国成立后,“秋案”昭雪,李钟岳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两家遂成至交。

参考资料:

《秋瑾传》《续安丘新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