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港下自然村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3千米处,毗邻孝义与后墩两个自然村。设1个居民小组,村落呈长方形。村民以姓连、姓何为多,还有马、陈等姓。古属龙门坊龙津社。该村邻近旧有刘井,后此地又新挖一个,相对原有旧井而命名此地为新井。●刘井自然村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1.5千米处,毗邻度围头与孝义两个自然村。设2个居民小组,村落呈长方形。村民以姓陈、姓林为多,还有方、蔡、许等姓。古属锦绣坊梯云社。该村下社头有迄今千年历史的古井。该井系唐高僧黄妙应祖师所开凿,原名黄井。《重刊兴化府志》载:“黄井,在江口鼓楼山瞰海旁,日给千家,大旱不竭。”井圆形,径约五尺,四个井门,故又名“四门井”。该井位于下社头,俗称头井,讹为刘井。村以井名,遂称刘井村。●新井自然村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1)

江口社区位于驻地北侧1.2千米,毗邻海星与园下两村。社区行政区域总面积23458公顷,社区驻孝义自然村,辖孝义、刘井、新井、港下、后墩、前会、度围头等7个自然村。设20个居民小组,村落呈圆形。2010年 总户数2746户,户籍人口9248人。村民以姓陈、姓李为多,还有何、郭、林、郑等姓。古属孝义坊灵兴社、锦江境龙津社、锦绣坊梯云社、龙门坊龙津社、锦江亲仁坊宁江社。该社区位于蔌芦溪下游、太平溪之畔,居古龙津渡口,会蒜溪之水东流注入兴化湾。南宋间在码头上建有奉祀妈祖的通应庙,故称通应港。该地原名港口,后称江口,雅称锦江。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2)

1949年属江口区锦江保,1950年为莆田七区江口乡,1958年属涵江人民公社江口管理区,1961年属涵江区公所石庭公社,1965年为江口公社江口大队,1984年底改为江口镇江口居委会。2002年改称为江口镇江口社区。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东岳观3,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民居、福海堂。有古建筑江口桥、摩崖石刻“锦江春色”。康明东路佘氏六合祖居、锦江中学吧城堂,2008年公布为莆田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民间工艺“江口林氏纸扎”、东岳观庙会习俗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3)

●孝义自然村(包括原下后度自然村)

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1.2千米处,毗邻海星与园下两个自然村,为江口社区驻地。设8个居民小组,村落呈正方形。村民以姓李、姓陈为多,还有卓、蔡、黄等姓。古属孝义坊灵兴社。该村村民来自五湖四海,因孝义出名,取村名为孝义。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4)

●刘井自然村

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1.5千米处,毗邻度围头与孝义两个自然村。设2个居民小组,村落呈长方形。村民以姓陈、姓林为多,还有方、蔡、许等姓。古属锦绣坊梯云社。该村下社头有迄今千年历史的古井。该井系唐高僧黄妙应祖师所开凿,原名黄井。《重刊兴化府志》载:“黄井,在江口鼓楼山瞰海旁,日给千家,大旱不竭。”井圆形,径约五尺,四个井门,故又名“四门井”。该井位于下社头,俗称头井,讹为刘井。村以井名,遂称刘井村。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5)

●新井自然村

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3千米处,毗邻孝义与后墩两个自然村。设1个居民小组,村落呈长方形。村民以姓连、姓何为多,还有马、陈等姓。古属龙门坊龙津社。该村邻近旧有刘井,后此地又新挖一个,相对原有旧井而命名此地为新井。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6)

●港下自然村

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2.5千米处,毗邻后墩与前会两个自然村。设2个居民小组,村落呈正方形。村民以姓陈、姓何为多,还有林、曾、黄、方等姓。古属锦江亲仁坊宁江社。古代江口境内有一处港口,该村属港口下游,故名港下。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7)

●后墩自然村

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2.8千米处,毗邻新井与港下两个自然村。设2个居民小组,村落呈长方形。村民以姓郑、姓郭为多,还有马、何等姓。古属龙门坊龙津社。该村境内原有一座石墩,村庄坐落其后,所以取名为后墩。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8)

●前会自然村

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2.1千米处,毗邻港下与度围头两个自然村。设1个居民小组,村落呈方形。村民以姓董、姓陈为多,还有方姓等。古属锦江境龙津社。该村董氏先人董史,字直庵,为三教林龙江之三传门徒,建尚阳祠,著《东山集草》。村名来历未详,待考。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9)

●度围头自然村

位于江口镇驻地北部1.8千米处,毗邻刘井与港下两个自然村。设4个居民小组,村落呈正方形。村民以姓郭、姓陈为多,还有庄、戴、吴等姓。古属龙门坊龙津社。村名来历未详,待考。

铜仁江口社区(江口镇江口社区)(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