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之王(90后评书王子回南京啦)
评书之王(90后评书王子回南京啦)怎么让文物“活”起来?杜鑫杰坦言,其实就是让大家感受到文物背后蕴含着的文化价值。“一个碗放在橱窗里,大家看不懂,但如果你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这个碗它是怎么来的,它是谁用过的,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记者了解到,2017年,杜鑫杰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了“听工厂”评书社,如今已经有三年半。这段时间,他们几乎每天在北京都有演出,在评书界引起了不小反响。
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邱乐意 记者 舒越 文/摄)“见到这么多熟悉的朋友,非常开心,感觉是回南京探亲了!”12月15日,青年评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校友杜鑫杰从北京来到南京,与南京本地演员联手表演了南北不同风格的说书节目,带来一场说书盛会。
从大一时的南大书画社副社长、武术协会教练、话剧社演员,到后来的南大鼓楼古琴社社长、南大永遇乐相声社创始人、90后杜鑫杰每年校内外演出一百多场,不少演出都“让人惊掉下巴”。在校期间,杜鑫杰曾凭借长篇原创评书《何以笙箫默》《欢乐颂》等都市言情题材作品走红,被广大书迷观众誉为“评书王子”。毕业后,他拜师袁田先生成为袁派评书传人。
“这老大爷,他是谁呢?正是北京九中一个老校工,60多岁,个头不高,长了一张瘦长脸,还挺黑的,短眉毛、小眼睛、高鼻梁,满脸的褶子……”杜鑫杰带来的评书《拼将性命护丹青》,讲述的是北京九中一名叫吴效鲁的老校工,拼命保护法海寺文物的故事。据了解,北京西郊的法海寺建造于明正统四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它们都是中国明代壁画的巅峰代表作品,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山西永乐宫的壁画相媲美。
杜鑫杰告诉记者,他大学的专业就是文物鉴定,后来去了北京,在博物馆相关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近几年,文博比较受大家欢迎,后来我虽然离开了之前的单位,成为一名专职评书演员,但是因为这两个方面专业知识自己都有储备,所以他做了一个大胆的结合,想在文物评书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甚至成为一个品牌。”他说,现在文物热,国家也提倡让文物“活”起来。
怎么让文物“活”起来?杜鑫杰坦言,其实就是让大家感受到文物背后蕴含着的文化价值。“一个碗放在橱窗里,大家看不懂,但如果你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这个碗它是怎么来的,它是谁用过的,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
记者了解到,2017年,杜鑫杰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了“听工厂”评书社,如今已经有三年半。这段时间,他们几乎每天在北京都有演出,在评书界引起了不小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