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难点:相帮助的关系。3.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 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体验“形”与“数”之间互相转换互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 现的规律。
2. 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既能借助形解决数的问题, 又能借助数解决形的问题。
3.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 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体验“形”与“数”之间互相转换互
相帮助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既能借助形解决数的问题,又 能借助数解决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 一提到数学你们会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呢?
师: 一类归为形,另一类归为数,那么当数和形同时出现会有哪 些神奇的现象发生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数与形的世界。
二、 动手实践,数形结合
1、师:老师最近被一道难题给愁坏了,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让 老师五秒钟说出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们觉得难不难?
师:难归难,但是老师有一群聪明的你们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 一年级的你会采用数数的方法,到了二三年级会采用列加法 算式。
师:我们可以把每层的小正方形加起来。
1 3 5 7 9
师:我们发现每一层的小正方形都是奇数个,并且从第一层开始
是连续的奇数。
(设计意图: 一年级的数数以及之后的加减法学习本身就是数形 结合的思想 通过金字塔让学生自己列出加法算式 从算式中发现每 一层正方形数量上的特点 并且依据形的特点列出具有相同特点的加
15 |
21 |
28 |
法算式。)
2、 师:有几层我们就将几层的小正方形的数量加起来就能得到 一共的数量了,如果有二十层,你能不能五秒内算出答案?
师:我要是能快速得到这个算式的和就好了。
师:刚刚我们用数表示出了,现在我们转换思路,再回到形里 老师把两层的小正方形请了出来 请同学们拼一拼摆一摆 看看能不 能发现新的线索?
师:每一层小正方形加上之前的都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师:现在能不能快速告诉老师这个大正方形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师:每一个和我么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师:为了方便我们研究,老师把第一个也写成等式的形式, 一层 是一的平方,二层是二的平方,三层是三的平方,四层是四的平方 五层是五的平方,那么十层呢
师:看来最后的答案可能跟金字塔的层数有关系,那你如何从一 个加法算式里找到这是几层的小正方形呢?
师:刚刚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从一开始有几个
连续的奇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设计意图:由形到数,又由数到形,让学生明白数与形互相帮 忙互相转化 并且每一条规律的发现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符合小 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
3、完成小测试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根据前三个图形寻找规律,画出第四、五、六个图形
6
1
3
1 2 3
1 2
10
1 2 3 4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 2
1 2 3找到规律,画出后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知识迁移,运用刚学习完的思路方法,让学生自主 运用数形结合的办法探究并完成题目。)
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穿越回一年级 我们运用图形借形数数 我 们又来到了三年级数形结合去理解如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然后我们 又回到了六年级借助图形去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 原来数形结合的思 想早就默默地渗透在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正如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 罗庚先生所说 数缺形时少直觉 形缺数时难入微,思想往往比结论 重要的多。希望同学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畏艰辛、开拓属于自己的 未来,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过去的联想回顾,唤起孩子们对于数形结合 的记忆,其实数与形的思想早已深入每一名孩子的心中。)
②
|
1 3
△
6
4 A
10
|
老师,走到这儿了,点个赞 给个关注吧。欢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