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啥被撕毁(浅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啥被撕毁(浅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4.条约有效期10年,除非缔约一方在期满前一年废止,条约将被认为自动延长5年。3.缔约任何一方将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而这时他突然接到了来自希特勒的“好消息”:8月15日晚,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奉命约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传达希特勒派遣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面商,讨论解决当前德国与苏联关系中的问题。面对希特勒突兀的示意,斯大林经过一番盘算,8月21日他指示莫洛托夫欢迎德国外长访问莫斯科。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并在当晚得到斯大林的接见。在克里姆林宫经过磋商,苏德两国订立了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1.双方决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该第三国任何支持;

希特勒在1945年的一次会议上曾经说过一段话:“历史上从没有我们的敌人那般复杂,一方面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是极端的布尔什维克国家苏联;一方面是日益衰落的大英帝国,一方面是野心勃勃图谋取而代之的美国。 ”尽管希特勒早就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终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对战胜的同盟国的本质的点评可谓是一针见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啥被撕毁(浅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

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一面逐渐把权力集中于己手,一面收复一战中德国失去的权益并且积极扩军备战。英法两国知道希特勒野心勃勃,但是出于对苏联的敌视,英法非但没有抑制纳粹德国快速膨胀的实力,反倒纵容希特勒侵略欧洲弱小国家,企图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希特勒对英法想把他当枪使的心思了如指掌,便将计就计为纳粹德国赚取更大的利益。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与希特勒、墨索里尼签订的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更是把绥靖政策推向高潮。由于英法的出卖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屈膝妥协,希特勒得以迅速吞并了捷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啥被撕毁(浅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

欲壑难填的希特勒并未遵守慕尼黑协定中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承诺,在5个月后即1939年3月出兵占领了剩下的斯洛伐克。虽然英法的领导人试图喂饱希特勒后推动德国与苏联火拼,但是希特勒的言而无信不能不引起两国头脑清醒的政治人物的警惕。在他们的猛烈批评下,张伯伦和达拉第不得不在6月派遣一个军事代表团赴莫斯科和苏联讨论建立合作限制希特勒的联盟。

虽然苏联与英法水火不容,但是毕竟彼此不接壤,而德国地处中欧,随时可以从东西方向扩张,对苏联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斯大林起初对建立这个联盟还是认真的,他期望同英法一起压制希特勒的日益加紧的扩张步骤,最起码能为苏联赢得充裕的时间为迎接德国注定的进攻做准备。由于英法固执对布尔什维克的仇视及叵测的居心,苏联同英法的谈判在事实上陷于停顿状态。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在8月召开的最高苏维埃会议做报告时,把英法的行为称为“轻浮的假谈判”。甚至于,苏联政府突然获悉英国同德国正在商谈一笔10亿英镑的军事贷款,这直接导致本来就对西方毫无信任的斯大林彻底放弃了同英法结盟的打算。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啥被撕毁(浅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

而这时他突然接到了来自希特勒的“好消息”:8月15日晚,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奉命约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传达希特勒派遣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面商,讨论解决当前德国与苏联关系中的问题。面对希特勒突兀的示意,斯大林经过一番盘算,8月21日他指示莫洛托夫欢迎德国外长访问莫斯科。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并在当晚得到斯大林的接见。在克里姆林宫经过磋商,苏德两国订立了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

1.双方决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该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任何一方将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4.条约有效期10年,除非缔约一方在期满前一年废止,条约将被认为自动延长5年。

之后双方在秘密的会谈中讨论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达成并签署了附属议定书。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同时,德国还承认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近现代最重大的国际关系事件之一,影响极其深远,长期以来对其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不同的时期,各方根据形势变化和自身利益做出了结果迥异的评价。

这个条约是斯大林“祸水西引”方针的体现,立马使欧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纳粹德国的变化,希特勒在进攻法国时不用担忧苏联,暂时摆脱了一战时两线对拼的窘境;它使苏联暂时不用卷入战争,赢得了巩固国防的时间。同时打破了德日反苏联盟,避免了苏联两线作战。条约签订后,苏联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分割、占领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大片土地,从而拓展了苏联在东欧的战略纵深。当然,它也使得英法两国的反德势力不能推动本国同苏联联合反对德国做大,苏联在欧洲的处境愈发孤立。

苏联以大国沙文主义处理与欧洲小国的纠纷虽然收获一时之利但也留下了长远的祸根:苏东剧变后,苏联在欧洲的小兄弟纷纷转投西方怀抱,乃至视俄罗斯为仇敌甚于西方,俄罗斯在欧洲极受排挤的处境可以说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着密切关系。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时常以纳粹德国形容俄罗斯,这个条约就是其有力的抓手。

一生反共的丘吉尔倒是说了公道话:“斯大林同希特勒做交易之举,固然令人齿冷,然而在当时是高度现实主义的。斯大林的首要考虑,就同任何其他国家政府首脑一样,是他自己国家的安全。”这充分说明,国家之间是以极端利己主义处理彼此关系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是如此,指望对方发善心不过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自身强大才是一个国家唯一该秉持的信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