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徽派: 关于徽商和徽州的题材,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陆续有专题片播出,央视、浙江台都做过,我们台也做了很多,只不过那时纪录片这种概念很少。后来有了影视剧《新安家族》、《徽商》等等,舞台剧就不用讲了,比如韩再芬老师的《徽州女人》、《徽州往事》。 徽派: 有关徽商和徽州的影视作品我们都不陌生,这种题材的纪录片,《天下徽商》算第一部吗?叶海鹰:

型高清人文纪录片《天下徽商》自播出以来,在社会各界获得了一致好评。

23日下午,受大皖徽派之约,《天下徽商》创作团队来到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传奇故事。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1)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2)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3)

拍摄徽商题材是

生逢其时

徽派

有关徽商和徽州的影视作品我们都不陌生,这种题材的纪录片,《天下徽商》算第一部吗?

叶海鹰

关于徽商和徽州的题材,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陆续有专题片播出,央视、浙江台都做过,我们台也做了很多,只不过那时纪录片这种概念很少。后来有了影视剧《新安家族》、《徽商》等等,舞台剧就不用讲了,比如韩再芬老师的《徽州女人》、《徽州往事》。

徽派

摄制这部纪录片的最初动因是什么?

叶海鹰

从大的创作环境来讲做这部片子是生逢其时。现在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徽商文化、徽州文化又是中国最正宗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给我们创作者营造了一个好的创作环境;国内外有关徽学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吸收了一批比较新的学术成果来佐证我们做的徽商故事。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4)

直到现在仍然

诚惶诚恐

徽派

拍摄前对徽州和徽商的印象如何?

叶海鹰

就我自己来讲,刚接触这个题材的时候,甚至连游客水平都不到。徽州只去过屯溪,上过黄山,还有西递宏村,但都是走马观花,其他地方都没去过,知道得也很少。毕竟了解太有限,不看书恶补怎么办,后来我家里多了一个书橱,都是关于徽州的书,有些都翻烂了,笔记都做得很厚。当年做纪录片《淮军》的时候,也是这样。

徽派

提起十多年前拍《淮军》,现在拍《天下徽商》算驾轻就熟了吗?

叶海鹰

其实我直到现在都是诚惶诚恐。这部纪录片的体量特别大,时间又比较紧,刚开始我简直就是无从下手,开篇我就不知道要写什么,找不到方向。一集纪录片有50分钟,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特别重要,怎么样吸引观众非常重要,那时候非常痛苦。开篇写了好几个版本都不满意,有一天偶然看到,乾隆在扬州给16个商人封了官,其中至少14个是徽州人。这样的情节看起来像电视剧,非常代表徽商当时的如日中天,最终确定这样的开篇更吸引观众。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5)

徽派

《天下徽商》的创作难度跟其他纪录片有什么不一样?

叶海鹰

其实每部纪录片想做好,做成精品都不容易,刮几层皮都不一定能做到。徽商第一它比较散,人物众多,事件众多,而且核心人物特别少;第二时空跨度大。如果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掀起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算起,迄今已有1700年历史。徽商的真正萌芽应该是南宋,迁都杭州,沿着新安江就到杭州了,南宋王朝的建立给徽州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徽州人很聪明抓住了这个机遇,从这算徽商也有800多年历史。商帮的形成是在16世纪初,明代中期,那也有400多年。第三史料记载少。即使是大家熟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以布衣上交天子”的江春,他们的很多故事都是民间传说,没有任何史实支撑。纪录片又必须记录历史,尽可能接近真实。如何去伪存真,并把一个个小故事有条理的串在一集里,我们费了老鼻子劲。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6)

《天下徽商》总导演 叶海鹰

徽商精神值得

大书特书

徽派

徽商雄踞天下几百年,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叶海鹰

我打心底很佩服当年的徽商,他们的成功值得大书特书。徽州山多人多地少,但徽商傲视群雄几百年,我觉得至少有这几方面原因。第一是思想观念的解放,价值观的转变;第二是徽州的宗族制度;第三是徽州人的文化素质。当然还有很多原因,对现在有启示,比如契约精神,诚信、勤俭等等。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7)

《天下徽商》分集导演 张曦伯

徽派

《天下徽商》历时三年,创作团队有不少难忘的经历吧?

张曦伯

其实拍摄感觉不到苦,主要前期文案工作和后期剪辑。首先要有个大纲,初稿是最难的东西,要看很多书,都从叶导那拿,一集看十几本书要有。初稿经历十几稿才定下来,期间跟叶导、总撰稿反复沟通。拍摄确实辛苦,拍个日出,每天早上三点起来。叶导在北方拍摄大雪,差点没出来。还有一次在贵州取景,他差点从坝下滑进水里,那还是冬天。而且我是纪录片新手,以前都是拍专题片为主。二者区别非常大,纪录片的剪辑手法,节奏,对镜头的运用,对音乐的把握等等都不一样,它是个综合体,需要全面的技术。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8)

叶海鹰

说个小故事吧。2016年到日本取素材,访问一些专家,待了12天,基本在路上。我们租了个车,四大岛跑了三个,除了北海道。台风刚过,余威还在,那天等船,浪太大,上午去下午要回来。摄影就不行了,晕船,已经吐了一次了,趴在桌上很难受。可是我觉得风景挺好的,我也够残忍的,不行还得拖他起来干活。回来随便吃了点快餐,赶到宾馆都快凌晨一点了,第二天一早就又走了。我们是个很大的团队,情景再现的场次就有200多,有个演员团队,航拍是一个团队,还有摄影、灯光等等。要感谢大家,感谢整个剧组,都以工作为重,经常一个月都在外面了,承担很多体力、脑力、情感上的东西,奉献了很多。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9)

《天下徽商》拍摄团队

希望能给观众

有所启发

徽派

现在回过头来再去看这部片子,觉得留有遗憾吗?

叶海鹰

遗憾太多了,主要是片子难做。我做纪录片很多年了,大大小小也做了一批了,这个是最大的挑战。最初我们定了12集的故事大纲,发现根本做不了,后来变成10集,其中有一集因为风格不同不着急现在呈现,以后会在适当的时候跟大家见面。央视播的是五集版,我个人不太喜欢央视这个版本,没有讲得太清楚,不太全面。安徽卫视是全九集版,做得精致多了,包括声音、画面、故事和整个结构还是科学合理一点,也好看一点。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10)

徽派

作为创作者,你们希望得到观众什么样的反馈?

叶海鹰

不管是网友还是观众,如果看完后能给我们剧组一句评价是良心之作,就是我们最大的奖赏。刚才说了其实有很多遗憾,比如画面呈现、叙事方式等,还能挑出很多刺,但是如果观众还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看到好玩有趣的故事能够开心一笑,看到发人深省之处,能对他们有所触动,我们就没白费这么多年的工夫。

叶海鹰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11)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从事纪录片创作多年,主要作品有:18集系列片《海外安徽人》、纪实短片《我是合肥小孩》、五集纪录片《中国民工潮》、纪实节目《咱们的曹发贵》、十集纪录片《淮军》、三集纪录片《中国有个淠史杭》等,先后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彩虹奖等奖项。

张曦伯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12)

1995年进入安徽电视台,先后在《健康》、《法眼看天下》、《记者档案》、《旧闻新说》栏目担任编导。曾获中国新闻奖、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

徽山皖水与茶的故事(一句良心之作)(13)

大型人文纪录片《天下徽商》

九集完整版已于

2019年5月17日晚9:20

登录安徽卫视

每周五晚准时放送

海豚视界、爱奇艺

腾讯视频、优酷视频、

Bilibili视频同步播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