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机老式原理(打谷机的前世今生)
打谷机老式原理(打谷机的前世今生)当两人使劲踩动踏板驱使转轮快速转动再将割好的谷把放在高速转动的转轮上,谷粒就会被干净利落的打下来。由于人工脚踩用力不匀称,踏板向下时力气大,往上复位时力气小。转轮速度产生变化就会发出”嗷“的一声。连续踩动的收割时节,乡村的山间地头到处回响着”嗷嗷嗷“的叫声。在第一代的基础上,船身的一头安装上了大号狼牙棒形的大转轮,再配以曲轴和变速齿轮,用脚踏板进行驱使大转轮高速转动。一般一台打谷机需要两个人同时踩动。说起打谷机的第一代,应该叫做“拌桶”,它是用木板制作成像船或长方体盒子的主体,再用粗布或麻袋类材料给搭上一个棚。收谷子时周边的乡亲们会自发的互相帮忙,打一场谷子至少需要5、6个人。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分工合作。先用镰刀将成熟的水稻整齐割下,堆放成小堆。负责拌桶的再从地上抱过来,取合适的量拌在桶的内边处摔打将稻谷脱离稻草。因为脱粒全程用摔,而方言中摔叫做”拌“所以第一代打谷机就形像的叫拌桶。第二代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一转眼从炙热的夏天转入收获的秋季。走出钢筋混泥土的城市牢笼,投向亲切的田野,一片富丽堂皇的金色扑面而来。金黄也是一年四季中独特的色彩,它将预示着一个丰收年。
廖哥拍摄秋季稻田
放眼望去,金黄的画布上一方小框。那是收割机在勤快的进行着谷子收割。站在田边的水泥路上看着画着小方格的收割机,忽然间想起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都会互相帮忙进行打水稻。之所以叫:“打水稻”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水稻是用打谷机打,而不是像现在用收割机进行收割。
廖哥拍摄
说起打谷机的第一代,
应该叫做“拌桶”,它是用木板制作成像船或长方体盒子的主体,再用粗布或麻袋类材料给搭上一个棚。收谷子时周边的乡亲们会自发的互相帮忙,打一场谷子至少需要5、6个人。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分工合作。先用镰刀将成熟的水稻整齐割下,堆放成小堆。负责拌桶的再从地上抱过来,取合适的量拌在桶的内边处摔打将稻谷脱离稻草。因为脱粒全程用摔,而方言中摔叫做”拌“所以第一代打谷机就形像的叫拌桶。
第二代打谷机
在第一代的基础上,船身的一头安装上了大号狼牙棒形的大转轮,再配以曲轴和变速齿轮,用脚踏板进行驱使大转轮高速转动。一般一台打谷机需要两个人同时踩动。
当两人使劲踩动踏板驱使转轮快速转动再将割好的谷把放在高速转动的转轮上,谷粒就会被干净利落的打下来。由于人工脚踩用力不匀称,踏板向下时力气大,往上复位时力气小。转轮速度产生变化就会发出”嗷“的一声。连续踩动的收割时节,乡村的山间地头到处回响着”嗷嗷嗷“的叫声。
第三代打谷机
用电动机或小型汽油发动机,终结了人力脚踩时代。但还是没能解决要用人工和镰刀匀割谷把的问题。但这个时候打谷子只要能把水稻整齐割好。打下来就不怎么耗力气了。
而这两年的田间地头这种电动或气油打谷机也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集成了从割到收的高速机械收割机,从过去的收一亩田要7、8个人忙一天,到现在一个人一台机的几分钟。不得不感叹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时代发展的真是越来越好!
我是廖哥,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的关注我,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