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怀念父亲在世的时候(先父有一种怀念叫)
真的好怀念父亲在世的时候(先父有一种怀念叫)这篇短短的文章,语言特别的朴实无华,但却让人瞬间回到童年,想起那个在灰暗灯光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回想起曾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亲人,一方面是感慨自己在没有他们的岁月里踽踽前行,依旧能够活得还不错,一方面是怀念那些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亲人,以及那个天真烂漫的自己。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你。
初读《先父》,是刚毕业时,在与友人两人一间的出租屋里,我坐在床上捧着书,沉默地流着眼泪,想要去阳台晾晒衣服的室友推开门,一眼看到满脸是泪的我,吓了一跳,以为我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便落下了一个看书爱哭、看电影看哭、干啥都爱哭的小哭包名号。
刘亮程的《先父》描写了他活过自己父亲在世的年龄时,怀念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因为他已经“活得比自己的父亲还老”,早已没有一个父亲在前面,把全部的老年展示给他看,一如他把整个童年、青年带回到他眼前。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所想到的是自己的爷爷,是自己的二叔,是姥姥姥爷,是那些在自己过往生命中出现过的故人。那些逝去的人逐渐远去,虽然我们依旧记得怀念他们,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脑海里浮现他们的身影,但是随着年岁增加,那些儿时的记忆渐渐模糊,甚至和亲属们谈起他们的时候,可能连一点共同的记忆都没有,我们每个人记住的似乎都不是同一个人,我们甚至渐渐忘记他们说话的语调、走路时的样子,就连那些依稀残存的某些相处片段,都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去回忆的,他们随着我们的童年,一起渐行渐远。
就像刘亮程书中所写到的:“有这样一些日子,父亲就永远是父亲了,没有谁能替代他。我们做他的儿女,他再不回来我们还是他的儿女。一次次,我们回到有他的年月,回到他收工回来的那些傍晚,看见他一身尘土,头上落着草叶。他把铁锨立在墙根,一脸疲惫。母亲端来水让他洗脸,他坐在土墙的阴影里,一动不动,好像叹着气,我们全在一旁看着他。多少年后,他早不在人世,我们还在那里一动不动看着他。我们叫他父亲,声音传不过去。盛好饭,碗递不过去。”
这篇短短的文章,语言特别的朴实无华,但却让人瞬间回到童年,想起那个在灰暗灯光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回想起曾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亲人,一方面是感慨自己在没有他们的岁月里踽踽前行,依旧能够活得还不错,一方面是怀念那些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亲人,以及那个天真烂漫的自己。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