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冬至,是把全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活动,也是传承家风、家教的很好契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万千家庭都能够传承良好的家风、家教,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必然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今天的我们,也就越来越“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可以说,这个“三注重”,已渐渐成为万千家庭的共识,并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以传统节日为核心,在全家团聚的融融之乐中,让每一个家庭成员一次又一次地沐浴着良好的家教与家风,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化之效。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传承好家风,既需要个人的领悟与自觉,更需要主流舆论的正面宣传和价值引领。我们要努力把众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要求的好家风传承开来,让美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把民族精神道德的大厦根基筑牢。煮好的丸子先供神祭祖,焚香敬土地公、灶公、公妈等,再全家分食,小狗、元宝等则粘贴在门上,预祝来年粮食有余;把“客鸟丸”放在屋顶上,待喜鹊前来争食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1)

···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2)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3)

在莆田,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将冬至视为“团圆日”,取“汤圆”寓意为“团圆”,从冬至前一夜就开始准备过节,出门在外的人都尽可能赶回家中,同亲人团聚。莆田人“思亲情感”厚重,团圆意愿强烈,心理上迫切渴求与祖先团圆,所以在莆仙地区,有很多人在冬至这一天祭祀扫墓。《八闽通志·兴化府风俗·冬至》有记载:“前期粉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冬至搓汤圆、吃汤圆、贴汤圆,祭祖扫墓等极具莆田特色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莆仙地区人民对良好的家风的传承。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4)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5)

冬至前一晚,家家户户祭天祭祖,俗称“冬至暝”,当天下午家家户户要先做好祭天祭祖的仪式,俗称“做祭瞑”。“冬至暝”,一家人围在一起搓汤圆,是过节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冬至暝”是全年之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于是莆仙方言中就有了“爱吃汤圆天不亮”的说法。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6)

这晚要在家中先准备一个圆竹匾,再摆上生姜、红糖、柑橘、10双新筷子、一枝“三春”(即民间剪纸者用红纸剪成福禄寿的纸花) 等。其中,生姜取义“旺盛”,红糖寓意“甜蜜”,10双筷子象征“十全十美”。“三春”由贴着2个胖娃娃的彩纸制成,代表财丁贵俱全,一般插在柑橘上。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7)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8)

循古例,老奶奶们都要在厅堂中点亮大灯笼,抹干净八仙桌,摆上准备好的板糖、红柑、板姜和“三春”。勤快能干的媳妇早已系上围裙,捋起手袖,用托盘把反复揉匀的齑团端放桌上。于是洗净双手的一家子就团团围住桌子,拧齑团搓起丸仔来。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9)

正如儿歌中唱的:“搓汤圆,搓汤圆,搓得汤圆圆又圆……”搓丸仔虽然容易,也得讲究技巧。把不规则的齑团放在两手掌中平衡地轻轻用力,顺时针搓动几圈,于是一颗圆溜溜的丸仔就搓成了,放入红漆托盘,白生生地逗人喜爱。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10)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11)

第二天早上俗称“冬至早”,当家女人起早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后,捞进碗里,再拌上白糖。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12)

煮好的丸子先供神祭祖,焚香敬土地公、灶公、公妈等,再全家分食,小狗、元宝等则粘贴在门上,预祝来年粮食有余;把“客鸟丸”放在屋顶上,待喜鹊前来争食时,噪声哗然,俗叫“报喜”。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13)

冬至,是把全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活动,也是传承家风、家教的很好契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万千家庭都能够传承良好的家风、家教,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必然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今天的我们,也就越来越“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可以说,这个“三注重”,已渐渐成为万千家庭的共识,并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以传统节日为核心,在全家团聚的融融之乐中,让每一个家庭成员一次又一次地沐浴着良好的家教与家风,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化之效。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传承好家风,既需要个人的领悟与自觉,更需要主流舆论的正面宣传和价值引领。我们要努力把众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要求的好家风传承开来,让美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把民族精神道德的大厦根基筑牢。

好家风幸福年(好家风冬至大如年)(14)

声明:部分图片内容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