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经常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从肩扛手拽到机械化作业)
铁路经常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从肩扛手拽到机械化作业)徐金源说,儿子也在铁路系统,算是子承父业。“我们那代人都很朴实的,一份工作总要从年轻干到退休的。我是临时工招聘进来的,一直工作到现在,很感恩,不会想着换工作。”徐金源,经历了39年一线工作,这样的劳作方式,他已经习惯了。唯一觉得“很多时候顾不到家里”。家人和工作,对大修工来说,总是无法兼顾。今年,对于徐金源来说有点特别,已经60岁的他,即将告别大修段,正式退休。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然
这个假日马上要结束,明天(12月11日),徐金源就又要离开老家绍兴,重返铁路上海工务大修段线路大修三车间的一线工作,一直工作到月底。
他是大修一线的操作工,做这一行已经39年。这样连续工作多日后,休息几天,再返回工作岗位的模式,也已经持续多年。碰上任务繁重的时候,连续工作四五十天不休息,也是有的。
工作时间,他们一般在宿营车上吃住(此前相关报道可以看这里《一列两千万的“房车”,天南海北两百人流动的家:最长时两个月都在车上》)。
徐金源,经历了39年一线工作,这样的劳作方式,他已经习惯了。唯一觉得“很多时候顾不到家里”。
家人和工作,对大修工来说,总是无法兼顾。
今年,对于徐金源来说有点特别,已经60岁的他,即将告别大修段,正式退休。
“我们那代人都很朴实的,一份工作总要从年轻干到退休的。我是临时工招聘进来的,一直工作到现在,很感恩,不会想着换工作。”
徐金源说,儿子也在铁路系统,算是子承父业。
】平均每天弯腰干活四五个小时
条件艰苦但美好回忆也多
1983年3月,徐金源来到大修段工作。
“最初,是临时工招聘进来的,一边干一边学。”徐金源说,和现在的科技化铁路维修不同,当时很多铁路维修工作,要靠人力完成。
最明显的是人工清筛。
没有科技加持的八十年代,每个铁轨枕木之间石孔的沙子,需要人工一点点清除。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弯着腰,用一个耙子,去把枕木孔洞之间的沙子集中到簸箕里,再倒出铁轨外。
簸箕装满沙子的话,大约是40斤。
重量倒不是最难克服的,关键是得一直弯着腰。“弯着腰才能把沙子耙到簸箕里,再两手拽着簸箕,倒出。”徐金源说,“那会儿刚参加大修段工作,腰是真的酸呀,时间又紧,根本不能直腰,就想着快点清渣,一直弯着腰干完才能直起来。”
这不是唯一需要弯腰的项目。
还有枕木养护,需要人工一点点用铁镐去敲击;把铁轨弄平整,也得弯着腰进行。
一般前后两趟列车经过的空窗时间多为120分钟,很多工作要抓紧在这个时间段完成。此外,前后还各有一两个小时的细碎活要做。这些几乎都是弯着腰进行。
这样算下来,每天平均要弯腰工作的时间大约是四到五个小时。
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宿营车上没有空调。“夏天靠着电风扇,冬天靠着煤炉”。徐金源说,大家睡觉是大通铺,冬天,煤炉每两个小时要加一次煤,前半夜还暖和,到了后半夜,大家都睡着了,煤炉灭了,就会冷起来了。如果有人冻醒了会去加煤,但要是没人起来,大家就一起扛过去。
水,也是问题。宿营车每开到一个地点,一般都是打来当地的河水加以烧开饮用。
洗澡,开始是到河里去,后来有了大淋浴房,第一次还会害羞,后面大家就都是一起洗澡的好兄弟了。
说起这些,徐金源忍不住笑了。“以前嘛,条件是艰苦些的,但现在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当时大家工作、吃饭、住宿都在一起,没什么娱乐活动,顶多是沿着宿营车周围一起散步、聊天,同事关系都处得很好的,是亲近的朋友兄弟一样的感情了。”
】历经多次改革大修段早已经实现机械化
儿子子承父业,还盼着孙子也来接班
上海工务大修段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站段单位,是一支专门从事铁路线路换轨、桥梁大中维修、长钢轨焊接的工务大修施工单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金源进入大修段工作后,基本上就无法照顾家里,全靠老婆照顾孩子。
“我们那个年代,进入铁路,是非常体面的工作,老婆也很支持的。她是特别顾家的女人,孩子管教得也好。”徐金源说,在外用心工作,回家时候,买点好吃的带给老婆儿子,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
八十年代后期,宿营车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车厢渐渐配备了空调,也配备了澡堂车,避免了职工偶尔需要下河洗澡的窘境。
再后来,大揭盖清筛机、小型捣固机、龙门吊机逐渐上场,人力的辛苦程度也渐渐改善了。
大中修施工更换轨排开始使用龙门吊机,这一创新举措免去了工人弯腰扒十几个枕木空挡的石砟,一个封锁时间可以更换20多排。
工人们还集中智慧,自制了大揭盖清筛机来清筛道床。
小型捣固机的问世,代替了人工捣固,随后又有了捣固车,捣固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在施工中,六台捣固机的配合基本可以满足施工任务的需要(小编注:捣固,简单说来就是通过一定的作业,增加铁轨稳定性,消除轨道的方向偏差,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施工机械化代替人工,是当时大修工人们最大的心愿。
“一直弯腰工作的确是太累了,不仅慢,时间长了体力也受不了。有了机械,再也不用长时间弯腰干活了。”徐金源说。
曾经靠着人海战术的大修段,随着大型养路机械一次次更新换代,现在,已经拥有移动焊轨车、快速换轨车各类大型养护机械,具备完成线路换轨、桥梁大中维修、长钢轨焊接等施工任务的能力。
“如今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能完成更换无缝线路100多公里、更换轨枕10多公里的任务,一个月的产量比曾经一个线桥大修段一年完成的量还要多。现在我们有了大型养路机械这个‘金刚钻’才能揽更多‘瓷器活’,彻底结束了以前‘缝缝补补’、单打独斗的施工模式。”徐金源说。
而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们,基本都到了给儿子女儿办喜事的年龄。
“我们现在都是多年的老兄弟了,同一批进来的25个大修段职员,一个都没有走,大修段当时招聘了我们,我们就是要准备为它奉献一生的。”
现在,徐金源的儿子也在铁路部门工作,结婚生子了。
“现在说这话有点早,但我就是老想着不知道小孙子喜不喜欢铁路。如果他长大了乐意的话,也能进到铁路部门工作,那我可真是太高兴了,一家三代铁路人了,挺自豪的。”徐金源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