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明苏州大学(与时代共舞杨海明)
杨海明苏州大学(与时代共舞杨海明)后来听其它医生说她是一位教授级的主治医师,这么年轻已经成教授了,真的让人钦佩。在我印象中教授都是白发苍苍,要么斯斯文文,要么妙语连珠的高龄老人,这印象与现实反差也太大了吧!回想一下她每次进入病房时,悄无声息,神情安祥,与病人交流,语气平缓,轻声细语,病人见到她后都是如沐春风,她针对不同病症,给病人列出禁忌,提出建议,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病痛。虽是大医院的医生并没什么架子,倒是平易近人,看了她的治病过程,不得不承认有志不在年高,她们才是时代的弄潮儿,感悟到为什么人们称医生是白衣天使了。 给我爱人治病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大夫,近一米七零的个头,皮肤白净,和其他医务人员一样穿着白大褂,戴个大口罩,查房时胸前挂一个听诊器,每天在一群青年医生簇拥下出入病房,游走在病床之间,询问病情时站在病床前,上身前倾,全神注视病人言行,对病情详细询问,充满亲和与关爱。病症分析总要说出一二三,诊病过程中提出不同问题让
特别声明:图片原创,请勿转载!!!
与时代共舞
玖月奇迹 - 与时代共舞
前段时间爱人因病去省城住院治疗,我前去陪护,期间遇见一些事情,现在回味起来感慨颇多。
一、走进大医院
听说过郑大一附院规模很大,过去从它旁边走过,印象中只有建筑规模,这次走进医院里面才从心中感觉到它大之所在,真无愧为世界医院之首,医务人员数目上万人,住院病人上万人,到医院门诊大厅看看,拥挤的求医状况胜过春运时车站的繁忙,无论挂号的长队,还是上下楼电梯上人数之多,说是人流真不为过,实在是太震撼了。何况这个医院两个院区呢,这才是其中之一了,它究竟有多大?展开想像空间去感悟吧!
二、主治大夫
给我爱人治病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大夫,近一米七零的个头,皮肤白净,和其他医务人员一样穿着白大褂,戴个大口罩,查房时胸前挂一个听诊器,每天在一群青年医生簇拥下出入病房,游走在病床之间,询问病情时站在病床前,上身前倾,全神注视病人言行,对病情详细询问,充满亲和与关爱。病症分析总要说出一二三,诊病过程中提出不同问题让随同的青年医生道出缘由,有时也指定某人回答,然后她做出肯定或进行补充,再根据病情争取他们用药的主张,最后她嘱咐其中一位记下她的治疗方案:用什么药,用多少量,注意事项等内容。她的问诊思路,她的诊治做法,让你无可挑剔,暗自佩服。
后来听其它医生说她是一位教授级的主治医师,这么年轻已经成教授了,真的让人钦佩。在我印象中教授都是白发苍苍,要么斯斯文文,要么妙语连珠的高龄老人,这印象与现实反差也太大了吧!回想一下她每次进入病房时,悄无声息,神情安祥,与病人交流,语气平缓,轻声细语,病人见到她后都是如沐春风,她针对不同病症,给病人列出禁忌,提出建议,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病痛。虽是大医院的医生并没什么架子,倒是平易近人,看了她的治病过程,不得不承认有志不在年高,她们才是时代的弄潮儿,感悟到为什么人们称医生是白衣天使了。
三、保洁工
每天六点多钟,就有一位穿粉红色保洁服的女保洁员开始工作了,她个子不太高,不胖不瘦的身材,从容貌来看也就是六十来岁。每天推着放有水桶、拖把、保洁工具的专用保洁车在走道里走动,挨着病房做保洁。只见她先把车子放在门口一侧,就进入病房里开始做保洁工作了,她的工作程序性很强,首先是右手取一块抹布,把窗户、床头、床头柜上挨着擦一遍,期间是擦一下就折叠一下抹布,生怕擦过之后留下灰痕,几次折叠之后便用水清洗抹布,然后再擦。擦完之后放下抹布,先用一个红色的拖把将病房地板清理干净,再换一个蓝色拖把去清理卫生间,她说两个拖把不能混用,因为所用消毒液不一样,怕穿味不好闻,影响病人的心情。每个动作不紧不慢,但每个环节都显得非常严谨。开始我与她也只是打个招呼,几天过后相互熟悉了,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况。她原来是国棉纺纱厂的职工,而且是一名老党员,退休之后在家看了两年小外甥,外甥上学啦。后来就到医院做保洁工,在这里己经干了22年保洁工作。按医院规定每层楼是三个保洁工负责,因为人手不足,她们现在是两个人负责这一层。她是组长,现在已经74岁了。几次申请离职,因医院还没人接手,所以还在坚守工作。
她七十四岁了,我怎么当初会判断她才60来岁呢?想了想,首先是她动作利索,没有老年人痴手慢脚的迹象。其次,城里人皮肤白净,注意保养显得年轻。第三是她的心态好。她把工作当成了享受生活。正像她说的那样:“我这个年龄住院的人已经很多了,想工作都工作不成了。现在我挣了医院工资,给病人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职责,病人满意,领导满意,自己的生活也充实,趁自已身体健康,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努力工作呢!”
假如保洁工也要定级的话,凭她这个思想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时间,工作技能,工作绩效,我想她当一个教授级保洁工绰绰有余。
三、乞讨生活
医院门口车来人往,川流不息,环境嘈杂。但有人在这里却是心若止水,安静的状态让人惊讶。门诊楼前广场外的空地上,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每天下午都在这里,看地上铺着的白布黑字就可以了解大概情况,这个消瘦的青年男子,九岁时因触电致使双臂残废,现在与一个因小儿麻痹致使腿部残疾的女子结了婚,而且有个两岁的小女孩。他们身旁站着一大圈的吃瓜群众,男子在中间,口衔毛笔神情专注地写一些诗词名句,写得字虽不算太好,倒也工整,引来不少人注目和赞许。虽然他书写作品不会有人出钱购买,但这个过程他给人展示了自已追求生活的态度,追求美好的欲望。不时有人给他前面的纸箱里投进一元,两元零钱,偶尔有一个五圆、拾圆的,每当人们投币时,那女子便在旁边及时地说一声谢谢,虽然声音很低,但通过话筒传播,从音箱里传出来声音足够用了,其语调却出奇的平淡,折射出她心情的平静。只见她目不斜视,面无表情,时刻注视着她的箱子和躺在地上睡觉的孩子,从不抬眼去看周围人的表情,更不会因钱的多少改变声音的大小。他们把这件事当成了工作,当成了生活,他们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有求助之意,但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不失人格尊严。当然我也拿出一些零钱,表示对他的支持与尊重。粗略估计了一下他们两个多小时的收入应在百元之上了。
相比之下,离他们几步之外也有一个身体残疾的青年人,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两腿跪在地上,”旁边一张白纸上写着:你是善人,帮我一下吧!前边放着一个黄瓷碗,里面有两元人民币。他见人过来就磕头,嘴里也不断地说着:“大善人,行行好吧!”虽然很多人从他面前经过,但很少有人驻足。后来我就想这两个年龄差不多的残疾人,同时、同地乞讨,因为乞讨方式不同,结果差异很大。关键是思维的方式,生活态度及经营方式都不在一个层面。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对事情不同心态往往导致不同结局,因此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别忘了自已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四、时代步伐
在医院几个病房楼之间就有一个食堂,每个食堂都是尽力做优质饭菜为就医者提供服务。开饭时,真是人稠地窄呀。好在这处处用卡的时代,现在食堂使用了刷卡收费,既节省了时间,又省去找零钱的麻烦。没想到尴尬的事情也会出现,那天中午我买好饭菜,刚在餐桌前坐下,一位60来岁的非常壮硕的男人走到我跟前问:“这里饭菜质量与价格如何?”我作了肯定的回答,他朝周围餐桌上看了一下,好像也认可了饭菜质量和价格。我以为他去买饭菜了,没想到停一会儿他又回到了我的桌前,手摸着头看着我问道:“必须买卡才能买饭吗?”我回答说:“是啊,买卡也很简单,到那里把钱交上,就给你充卡了,钱多少都行,然后就可以随便购买了,若出院时,用不完钱,可以退卡还钱”。我用手指了指那边并不拥挤的售卡服务点,他站在那里,手摸着自已的腮帮子看了半天,说了句:“太复杂了,算了吧”。说完扭头便走了,我看着她消失在人流中的背影,心中多少有点酸楚。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貌似七十多岁穿着讲究的白发老人说:“时代在发展,思维跟不上,真是有钱都得饿死哩。”我笑了笑,点了点头,离开了饭场。
我边走边想:落后于时代原来如此简单,不学新东西随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难怪人们说需要终身学习哩!
【作者简介】:杨海明,林州市七中教师。 爱好骑行、游泳,喜爱文学,偶尔写些杂文,随笔,诗歌娱乐。
其他文章:
1、《清明》杨海明
2、《外婆的宝贝》杨海明
3、《骑行石大沟》杨海明
4、《阳光总在阴霾后》杨海明
5、《早春》杨海明
6、《时光是贼》杨海明
7、《年味》杨海明
8、《思念父母》杨海明
9、《这是怎么了》杨海明
10、《寻觅》杨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