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炮全部演员(连环炮寻找王物怡)
连环炮全部演员(连环炮寻找王物怡)1953年6月《龙须沟》王物怡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通过深度查阅,在上世纪50年代的《连环画报》中,看到了大量署名王物怡的短篇连环画作品,共有16套238幅之多。左图:《生死缘》(画报版)王物怡绘;右图:《生死缘》(单行本)刘继卣绘左图:《生死缘》(画报版)王物怡绘;右图:《生死缘》(单行本)刘继卣绘经与《生死缘》单行本仔细对比,发现“画报版”有33幅画面与单行本不同,确认为王物怡所画无疑。
2021年7月,道北老男孩在北京潘家园淘得一批上世纪50年代的《连环画报》,如获至宝。翻阅这些珍贵的新中国连环画史料,许多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在1951年第13期杂志上,刘继卣先生长篇连载作品《生死缘》,绘者署名突然变成了“刘继卣、王物怡”两人,而到了第14期杂志,《生死缘》绘者直接变成了“王物怡”一人。
《连环画报》1951年第13期 《生死缘》
《连环画报》1951年第14期 《生死缘》
左图:《生死缘》(画报版)王物怡绘;右图:《生死缘》(单行本)刘继卣绘
左图:《生死缘》(画报版)王物怡绘;右图:《生死缘》(单行本)刘继卣绘
经与《生死缘》单行本仔细对比,发现“画报版”有33幅画面与单行本不同,确认为王物怡所画无疑。
通过深度查阅,在上世纪50年代的《连环画报》中,看到了大量署名王物怡的短篇连环画作品,共有16套238幅之多。
1953年6月《龙须沟》王物怡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
王物怡,究竟是何许人也?
印象中,王物怡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大量连环画作品,1952年2月到1960年9月,王物怡先生出版的连环画多达30余种。根据老舍同名剧作改编绘制的《龙须沟》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样一位高产的连环画家,居然大家都对其知之甚少。互联网上有关王物怡先生的信息非常有限,在某连环画微信公众号上只有简单一句话:王物怡,50年代著名连环画家。
2022年11月2日,我到位于上海闵行区世纪出版园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拜访。机缘巧合,得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准备再版《刘子林的故事》(1955-1956年初版),急于寻找绘画者王物怡先生著作权人签订出版授权,但经多方联系,都没有结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等回京,我便开始了寻找王物怡的具体行动。大海捞针一般在互联网上搜素王物怡先生的信息。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输入“王物怡”搜素,跳出近百条相关图书信息,都是不同时期王物怡绘画的连环画出版物,分别下载存图。
《北京念想儿——手绘胡同里的故事》封面
再扩大搜素范围,跳出一条信息,《北京念想儿——手绘胡同里的故事》,作者简介中的一段话令我激动不已:
李傢老先生,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退休前是北京教育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作者父亲笔名王物怡,国画画家,擅长山水花鸟,曾创作过根据老舍先生戏剧作品改编的经典同名连环画《龙须沟》。受其影响,子孙后代都喜爱绘画。
《北京念想儿——手绘胡同里的故事》版权页
太好了,这是一条重要线索,继续搜索,下载到更多该书图片,其中版权信息显示,《北京念想儿——手绘胡同里的故事》为2017年12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余岚、刘喆。最难得的是有出版社的发行电话。
12月7日,我计划先给作者李老教授的原工作单位北京教育学院退休办打电话,尝试联系作者本人。下午15点在网上查到北京教育学院的一个电话,但电话拨通后一直属于无人接听状态。
15点27分,拨通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发行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听我讲明来意,很认真的把编辑余老师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
15点29分,拨通余老师电话,在听我简述寻找王物怡先生家人的情况后,余老师很爽快的答应帮我尽快联系作者。
15点35分,添加余老师微信号。
16点03分,余老师语音回复说,已经把我的微信号推送给了王物怡先生的孙女。
16点08分,王物怡先生的长孙女李哂时女士添加了我的微信号。
16点26分,与李女士语音通话15分钟,将我寻找王物怡先生的缘由做了一番介绍。
16点30分,给上美编辑老师发好消息!帮您联系上王物怡后人了。
16点35分,将上美编辑老师、李女士的微信号、电话号码互相推送给对方。
16点40分,李女士微信回复已经加上了上美编辑老师。
北京望京SOHO
2022年12月27日下午13点20分,在北京望京SOHO,我如约与王物怡先生的孙女李女士会面,畅谈整整三个小时。
与李女士交流得知,《北京念想儿》的作者李傢是王物怡先生后人的笔名,主笔人李抒老先生正是王物怡先生的次子。
从左至右:青年、中年、晚年的画家王物怡(1915-2001)
王物怡先生自画像
王物怡先生性格低调,一直隐居于京城,在绘画和培育花鸟中度过晚年,也正因此,网路上甚少关于王物怡先生的资料。
《北京念想儿》一方面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记载40-60年代老北京的旧日生活,更重要的是后人为了纪念先辈王物怡先生在记录新中国变迁的绘画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后辈的记录恰巧与王物怡先生的作品形成了呼应。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都费工夫。至此,寻找王物怡先生行动告一段落。
1955年10月《刘子林的故事》(上)王物怡绘画(新艺术出版社)
1956年3月《刘子林的故事》(上)王物怡绘画(新艺术出版社)
据悉,王物怡先生的长篇连环画名作《刘子林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经正式获得王物怡先生著作权人授权,32开精装本即将出版上市。
(本文王物怡先生肖像、自画像均由王物怡先生著作权人提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是道北老男孩,一个喜欢小人书的长安游子,感恩您,百忙中的阅读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