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包拯断双丁案(包拯断开封李府丫环失踪案)

包拯断双丁案(包拯断开封李府丫环失踪案)不一会儿,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野老汉在两名公差的带领下,颤颤巍巍的走了进来。手下一名传令的公差连忙提胸挺腹,中气十足的对着门外吆喝一声:传击鼓鸣冤者上堂。包拯说:这种事就是本府的职责所在,当然要去弄清什么情况。于是公差们升起堂来,手扶杀威棒,身挎官刀,威风凛凛的分立两边,包拯坐在堂上,身后堂壁上画着一轮明月高悬。包拯惊堂木一拍说:何人在此击鼓鸣冤,传上来。

包拯断双丁案(包拯断开封李府丫环失踪案)(1)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包拯权知开封府,就相当于现在的代理市长,这个包拯本来就是个清正廉明,大公无私的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深恶痛绝,不惧权贵,遇到自己摆不平的不法官员,敢于在皇帝老儿面前弹劾这些官员,为民请命,被当时的老百姓都尊称为包青天,甚至被神化为天上的星宿下凡,可以“日断阳,夜断阴”。虽然包拯得罪了很多朝中重臣,但当时的皇帝老儿也算明君,并没有过多为难包拯,这也算难得可贵之处。

这一日,包拯正在开封府的府衙里处理各种公务,突然听得门外传来急促的鼓声,这是有人正在敲鸣冤鼓。

包拯眉头微皱,连忙喝问手下公差:何人在外击鼓鸣冤?

一名公差连忙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回来报告包拯说:大人,门外是一名乡野老汉在击鼓鸣冤,指名要见大人,要不要去看看?

包拯说:这种事就是本府的职责所在,当然要去弄清什么情况。

于是公差们升起堂来,手扶杀威棒,身挎官刀,威风凛凛的分立两边,包拯坐在堂上,身后堂壁上画着一轮明月高悬。

包拯惊堂木一拍说:何人在此击鼓鸣冤,传上来。

手下一名传令的公差连忙提胸挺腹,中气十足的对着门外吆喝一声:传击鼓鸣冤者上堂。

不一会儿,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野老汉在两名公差的带领下,颤颤巍巍的走了进来。

老汉进来后连忙跪下给包拯磕头说:请青天大老爷为草民做主啊。

包拯说:你有何冤屈,慢慢道来。

老汉说:大人,草民姓罗,住在开封城外罗家湾,靠种两亩薄田为生,家境贫寒,草民不惑之年(四十多岁)才勉强娶了一位瞎眼的婆姨,生有一名黄口小女(不到十岁),视若掌上明珠,为了让小女有更好的出路,去年便把她送到开封城内李府当丫鬟。前些日子,草民进开封城卖一些农作物,顺路去李府看望小女,却被告知小女已不在府内,与野汉子去向不明。草民便在府内争执,李府管家给了草民二十两银子就让家丁把草民棒打了出来,这李府家大业大,本来草民只能含冤接受这一切,但是听说大人来到了开封府,所以斗胆击鼓鸣冤,找出草民的小女以证清白。

包拯惊堂木一拍,怒说:朗朗乾坤,还能有这种事?你家黄口小女还算是幼童,怎能与野汉子去向不明。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就算拐卖也得有个说法,这李府管家只给你二十两银子便想与此事脱离干系,恐怕不妥。只是这李府在开封城内何处,你详细述说。

老汉说:大人,这李府在城内东北角燕儿巷一带,那边所居都是大户人家,非富即贵,听当初介绍草民小女去李府的本家亲戚说,这李府老爷子叫李成匀,以前也是做过官的,家中有三个儿子,也在朝中做官,其中有一个儿子叫李建竖,据说是朝中大官,其他具体什么草民也不知道,只偷偷托人打听到这李府老爷子李成匀前些日子已经去世,送葬的日子,小女与府内许多人曾经一同前往,当时与小女一齐消失的还有其他几名丫鬟,草民也想寻这几名丫鬟的父母,却苦寻不到,只是偶然碰到其中一位,虽有凄苦之色却支支吾吾,啥也不肯说,只是说已经回家去了,让草民不要多管闲事。

包拯说:这李府李老爷子,本府当年在定州曾与他有一面之缘,其他情况却所知甚少,你先递上诉状,待本府与你查清小女失踪之事。

老汉说:大人,草民不曾读书认字,不懂诉状。

包拯说:这个无妨,一会让本府师爷与你写诉状,你画押即可,有了诉状本府才好下公文,传唤众人。

退堂后,包拯进入内堂书房沉思。

一名公差跑上前来说:大人,小人展昭,这李府可不是等闲人家,李建竖有一女儿可是当今圣上的宠妃李娘娘,这个李娘娘大人应该有所耳闻,所以李建竖对外都自称国丈,虽不是一手遮天,却也无人敢惹。

包拯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府是不是等闲人家现在不是本府主要考虑,现在本府首先所做的就是查清失踪的丫鬟去向,弄清事实真相,依你看如何?

展昭说:大人,您可听说过活人殉葬。

包拯说:本府自然知道,活人殉葬制度一直流传至今,屡禁不绝,我朝天子皇恩浩荡,已经下诏废除这一过于残忍制度,只有身亡以后陪葬并无活人殉葬,展护卫莫不是认为罗家小女及李府其他几名失踪丫鬟已经殉葬。

展昭说:正是如此,据小人所知,民间及达官贵人还是有私下的活人殉葬,手段过于残忍,只是不好认定,总不能掘人坟墓,以辩是非。

包拯拍案说:本府受当今天子所托,权知开封府,本应为民请命,明辨黑白,以报皇恩,开棺验尸又有何不可。

展昭说:大人,首先能不能开棺验尸,其次是否能发现失踪丫鬟,最后,即使发现失踪丫鬟该如何定罪,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包拯思索一会说:展护卫还是辛苦一趟,先去李府及李老爷子墓葬周围打探详细为好。

展昭领命而去。

过了几日,包拯也前往李府,李建竖头缠白布亲自率领李府上下出门迎接,把包拯引入正厅,分主宾坐下。

寒暄客套一会,包拯便直奔主题说:惊闻李公仙逝,不甚感伤,犹记起当年定州一别,李公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日。

李建竖说:包大人与家父乃是旧知,不甚荣幸。家父年事已高,驾鹤西去,这是天命,不孝子理应与包大人一样在陵前守墓,但奈何公务繁忙,无法尽孝,况且为天子分忧解难乃是臣子之本份,自古忠孝两难全。

说完,李建竖抹起了眼泪。

包拯说:请李大人节哀,本府无事不登三宝殿,实不相瞒,这次本府来此一是为了吊唁李公,二是为了一则公事叨扰李大人。

李建竖说:不打紧,请包大人直说。

包拯说:前些日子,罗家湾的罗老汉来我开封府击鼓鸣冤,说他的黄口小女罗红妹在大人府中当丫鬟,现今却不知去向,罗老汉递上诉状,托本府前来询问。

李建竖说:包大人有所不知,我这府邸虽然不大,全府上下也有几百人口,人员进出来往,走丢离开几个丫鬟也很正常,待我询问询问管家。

不一会儿,管家便来了,站在大厅里,弓着身子说:二位大人有所不知,本府确实有一名丫鬟叫罗红妹,是从罗家湾花了30两银子买过来的,前些天趁着李老爷子出殡和人跑了,她父亲罗老汉来我府中闹事寻人,我看她父亲老来可怜,便给了二十两银子补偿,我等还正在找寻罗红妹呢。

包拯说:据本府所知,不仅罗红妹消失,还有其他几名丫鬟一同消失,何解?

管家抹着额头上的汗说:这绝不可能,不信的话可以查花名册。

李建竖说:包大人,我李府上下承蒙皇恩浩荡,一向对天子忠心耿耿,当今天子身边的宠妃李娘娘便是小女,我身为国丈自然会整顿门风,严查此事,只是一个区区丫鬟,不必如此大动干戈,有些谣传,请大人明辨是非,莫要相信。

包拯说:这个自然最好,本府权知开封府,有人击鼓鸣冤,都是职责所在。

包拯离开李府没几日,展昭也来消息报。

展昭说:大人,小人打探到了。

包拯说:请讲。

展昭说:小人遵大人之命,在李府及李老爷子坟墓周围打探,碰到一守墓人,喝多了以后偷偷告诉我,他亲眼所见李府这次殉葬了好几名丫鬟,全部是活活的被封入墓中,其中一名丫鬟脚上有一双漂亮的绣花鞋,掉下来一只,被他藏了起来。我拿出一些银钱与他沽酒,他便把这只绣花鞋与我。

包拯便传来罗老汉,展昭从怀里掏出一只小布包,打开拿出一只小巧的绣花鞋,罗老汉看了一眼便晕厥了过去。

展昭连忙给罗老汉推拿了一番,罗老汉才悠悠的醒来,老泪纵横,嘴里一直说着:我可怜的娃啊。

罗老汉说:这正是小女穿的鞋,是我托人捎给她的,所以老汉记得清清楚楚,这鞋上秀了一张荷叶,万万错不了。

包拯愤怒的说:天子脚下,竟然还有如此残忍的活人殉葬,百姓的命难道就不是命了吗?等我下发公函,明日便去开棺验尸,看他李府如何申辩。

第二日,包拯便率领众公差来到李老爷子坟墓前准备开棺验尸,李府上下早就恭候多时,哭声震天。

李建竖一边哭一边说:爹啊,孩儿不孝,让您在地下也不得安宁。

众公差挖开墓门,仵作便钻了进去,不一会儿就拖出好几具已经腐烂的丫鬟尸首。

仵作仔细查看了一会告诉包拯说:大人,据小人经验,这几具尸首都是活活憋死的,指甲都断了,皆是挖墓门而断。

包拯转头看着李建竖说:李大人,这如何解释?

李建竖说:包大人,本府丧事全是管家所为,其余人等对此事一概不知。

包拯说:好,今日便先拿下管家详细盘问。

回到开封府,惊堂木一拍,杀威棒一扶,管家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一五一十的全供了出来,原来活人殉葬都是李建竖的主意,管家只是代为操办,李建竖自诩为国丈,思想极为保守,父亲身亡就理应享受殉葬的制度,所以私下让管家物色几名小丫鬟给父亲殉葬。

包拯让公差把管家押入大牢,展昭来问:大人为何不将李建竖一并押来。

包拯说:这种事可大可小,只能待本府上奏天子,让天子做出定夺。

后来包拯在天子面前力谏此事,多次在朝堂上弹劾李建竖,宋仁宗无奈,终于将李建竖降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