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哪里最有历史感(南方观察阳江纪念关山月)
阳江哪里最有历史感(南方观察阳江纪念关山月)一代又一代的名人来了又去,在城市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影子,城市也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城市惦念着远去的故人,故人也在影响着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他就是关山月。一位从阳江那蓬村走出来的中国现当代著名国画大师,第二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著名美术教育家,一位令阳江引以为傲并深深影响阳江气质的文化名人。斯人已去 阳江仍旧惦念远去的他18岁那年,他离开家乡,辗转多地求学生活,融入时代的滚滚洪流。多年之后,他仍旧感慨:“我长期生活、工作在外地,但总觉得这里有‘家’无‘乡’,真正家乡,是阳江。”
为纪念关山月先生诞辰110周年,缅怀他毕生与时代共振的创作历程,2月21日起,“鼍城至美·山月故乡”纪念关山月诞辰11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在阳江隆重拉开帷幕。
城市发展需要文化积淀,关山月文化是阳江的重要文化标识。阳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加快构建独具本土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体系,从而推动和促进阳江文化名城建设,实现阳江城市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阳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
2月21日,阳江关山月文化论坛举办,市内外书画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欢聚一堂。陈珊珊 摄
斯人已去
阳江仍旧惦念远去的他
18岁那年,他离开家乡,辗转多地求学生活,融入时代的滚滚洪流。多年之后,他仍旧感慨:“我长期生活、工作在外地,但总觉得这里有‘家’无‘乡’,真正家乡,是阳江。”
他就是关山月。一位从阳江那蓬村走出来的中国现当代著名国画大师,第二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著名美术教育家,一位令阳江引以为傲并深深影响阳江气质的文化名人。
一代又一代的名人来了又去,在城市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影子,城市也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城市惦念着远去的故人,故人也在影响着他们生活过的地方。
那蓬村现貌。梁文栋 摄
虽然斯人已去20余载,关山月的名人效应却还在代代相传不断放大。
2月21日,“鼍城至美·山月故乡”纪念关山月诞辰11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在阳江拉开序幕。同天下午,来自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画院五十多位文艺界资深人士云集漠阳江畔,参加阳江关山月文化论坛,围绕关山月艺术研究的现状、关山月文化研究对阳江文化的意义、文化名人故居在城市发展的作用、漠阳文化与关山月艺术的关系、关山月作品的家国情怀等主题内容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以此激励后人进一步坚定阳江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擦亮关山月文化名片,围绕名人文化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品牌,自信自强推进阳江文化名城建设。这,成为300万阳江儿女在文旅高质量发展中最坚定的信念。
“鼍城至美·山月故乡”纪念关山月诞辰11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巫雅柠 摄
家国情怀
用艺术彰显时代气息
艺术和故乡总是紧密联系到一起。
关山月对家乡充满了感情,虽然长期在外生活工作,也画遍祖国河山,但对家乡阳江的深情却从未改变,其许多画作都以“漠阳关山月”落款。
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关山月女儿关怡认为,是家乡热土滋养了父亲的艺术活力。他的很多作品如《绿色长城》《乡土情》《榕荫曲》《巨榕红棉赞》《榕荫乡风》等,都抒发了对故土的热爱、思念、赞美之情。
“父亲生前最后一次返乡是在1998年底,参加关村小学建校76周年暨‘关山月教学楼’落成典礼,当年感人的场面仍历历在目。他多次为家乡修缮路桥和公共设施并给乡村小学捐画捐款。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捐给了国家,父亲这种高尚品德很值得我们学习。”关怡说。
热爱国家、热爱故乡的家国情怀,贯穿于关山月一生的艺术实践与创作中。阳江书画院院长曾纪升由衷敬佩先生执着于“行万里路”,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以巨椽之笔,描绘了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的壮丽图景,寄托了其拳拳爱国之心以及浓浓的乡情。
曾纪升认为,关山月将个人的艺术探索引入当代中国艺术变革的洪流之中,记录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在新的文化情境和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新空间,为我国国画的创新和岭南画派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山月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出火热的现实生活,饱含着作者的激情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对岭南画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对关山月的作品《绿色长城》印象最深。作品描画了粤西海边的风景,无论是对延绵不断的木麻黄防风林带的刻画,还是对海水、海鸟的刻画,都是传统山水画谱里面没有的。
“《绿色长城》可谓是岭南中国画对重大社会现实题材有力度的反映,我认为用横空出世来形容不为过,因为这些题材在此前几乎没有可借鉴的典型图式。”林蓝说。
林蓝认为,艺术家有“小我”、有“大我”。艺术家的“小我”,指的是一个好的艺术家要有震撼人心的作品,有好的技术和艺术支撑的作品。同时,艺术家仅有“小我”是不够的,要把这个“小我”放在更大的社会平台、更大的家国情怀里去体现。
林蓝说:“关老一直具有宏大而明确的艺术抱负和志向,时刻与国家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命运相联结,在《江山如此多娇》《绿色长城》《俏不争春》里面,我们看到了不仅是艺术家的‘小我’,更是胸怀家国的‘大我’,在画笔里蕴含大情怀、大格局,用艺术彰显时代精神、时代气象。我想这是关老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薪火相传
塑造阳江城市品格
纵观关山月的成长经历,既有其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也离不开阳江浓郁艺术氛围的熏陶。作为自清代便以绘事闻名的书画之乡,漠阳江畔艺术的天空可谓“满天星斗,一轮明月了”。
这里有油画大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苏天赐,著名美术家、评论家陈醉、油画家关则驹、漆画家傅乃彬等,而关山月则是“折衷东西,融汇古今”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在艺术创作上硕果累累,在创作方法上更形成了岭南画学的范例、体系,影响了一代代的岭南画家。
名人的存在,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更不仅仅是一种旅游资源。名人的存在,昭示了一座城市文化的厚度与精神的深度。
关山月曾多次返乡写生作画,为家乡后代传授技法。在关山月的影响下,仅是他的故乡埠场那蓬村就走出了许多知名画家和文人,如关振东、关伟、关志全等。
大师的影响源远流长。书画在阳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喜欢书画的人很多,从事书画创作的人也很多,书画类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这里有书画一条街。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00多家画廊,书画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在阳江,学习美术是“不过时”的潮流,不管哪个年龄段、爱好哪种绘画类型,都能找到学习的渠道,这也促使了阳江一代又一代的美术好苗子得以被培养和发掘。
近十年来,阳江美术教育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国内外艺术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其中,累计14人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41人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
“我认为,阳江人喜爱书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关山月先生对阳江书画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阳江市美协主席陈思瑞表示。
如何继承和发扬关山月的美术思想,为推动阳江书画发展和文化强市贡献力量?陈思瑞说,阳江市美协每年都会招收近百名学员,多年来已培养了一批书画人才。此外,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写生、展览、交流等,同时不间断举办送书画下乡活动,让书画进乡村、进工厂、进学校、进部队,让书画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推动阳江形成更加浓厚的书画氛围。
绵延不绝的美术传统,浓厚的艺术氛围,让阳江美术界人才辈出,而大师名家的创作,不仅让“阳江元素”传播得更远,也让更多人喜爱并且学习美术。
国画大师关山月身上所携带的正能量,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阳江的城市品格。
关山月作品《绿色长城》。
双向奔赴
全力建设文化名城
名人和名城密不可分。
关山月的成就,离不开家乡浓郁的艺术氛围,这种理想在他小时候便已深植于心;阳江书画文化美名远扬,则因关山月而更加熠熠生辉。
关山月是阳江文化的一面旗帜,他的辉煌首先是家乡的光荣。关山月高超的艺术造诣、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眷恋家乡的深挚情怀,都是留给阳江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是一场相互成就彼此成全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山月文化品牌的价值,将文化发展、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作为城市创新的基础和引擎,在“建设”“经营”“打造”城市之外,还在用心用情“养育”着这座名城。通过一系列软硬件的完善,自然而然、润物细无声地擦亮关山月文化品牌。
关山月的出生地——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去年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阳江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那蓬村就是以名人故里为核心重点打造的旅游示范片区。
那蓬村下辖16个自然村,其中濑黄村、蓬山村、那梨村、果园村4个重点自然村和20个重要景观节点是江城区重点打造的范围,写生广场、洗笔池、梅亭、睡莲池、小桥流水和关山月故居等景点全长4.9公里,形成了贯穿整个村落的精品乡村游线路。
薪火相承永不灭。为传承关山月文化艺术,培养高素质人才,去年6月,阳江市政府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开展地校合作,共建关山月艺术教育基地。基地的主体是关村小学(关老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同时依托现有的关山月故居以及周边的建筑群、作品馆、生活馆和写生广场等场所,打造文艺创作基地,对纪念、传承和弘扬关山月艺术文化,擦亮关山月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关山月文化论坛和书画展的举办,正是阳江市委市政府打造城市文化标识的重要举措,对于整合优化公共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内涵,提升阳江市公共文化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关山月倚靠在自己种的大榕树旁。曾林开 摄
今年的阳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阳江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我们要传承和发展好漠阳文化,在坚守文化自信中增强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全球文化产业更追求唯一性、独特性、品质化的大背景下,名人是其故里最具差异化优势的独特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不可再生。
关山月大师,是阳江的,是岭南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如何讲好关山月故事,激励更多的阳江人投身文化事业,树立阳江文化品牌,同时以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阳江制造”“阳江创造”中加入“阳江设计”的力量。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形成合力,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投资与消费、长期与短期、规划与建设等多方面的矛盾。
“培养好的艺术人才最重要,我建议抓好‘两头’。一是抓起点,抓广度,抓美育培育。从娃娃抓起,把美育教育贯穿到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二是抓终点,抓高度,抓专业建设。即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展览活动、人才培养、作品产出中,把成果体现出来,创作出高品质的美术作品,形成了老中青梯队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对于如何擦亮关山月文化名片,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这样建议道。
链接阳江
◎去年底,广东省出台实施方案,将广东海丝馆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之一,全力推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今年,阳江将做好“南海I号”整体保护,积极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成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广东海丝馆附属配套及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在擦亮品牌上下功夫,办好特色文化活动,开展阳江漆艺传承振兴工程,加强风筝、根雕等非遗保护传承利用。
◎讲好阳江建制史、建城史、建市史,编制《阳江古城保护和复兴规划》,做好石望铸钱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推动南恩路、太傅路创建省历史文化街区,启动省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阳江综合文化中心,让群众生活更有文化味。
◎做大做强“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漠阳味道”与“粤菜师傅”工程、全域旅游深度结合,打造“美食 旅游”新名片。
◎加快文旅行业复苏,引导各类文旅场所培育新业态,办好国际风筝赛、南海(阳江)开渔节、晒鱼节等特色活动。
【撰文】赵强
【通讯员】李孔青
【视频】巫雅柠
【作者】 赵强;巫雅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