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的夜生活人真多(北京没有夜生活)

北京的夜生活人真多(北京没有夜生活)可以说,南方城市的夜生活是平民的、老少咸宜的,而北京的夜生活围绕商圈展开,呈现区域性点状布局,缺乏群体性表现,自然很难说敌得过南方城市。在夏季,夜间11点后路上有排挡之类的会开,而到了冬季则只有酒吧、夜店这些地方人多些。事实上,北方城市在夜生活方面整体落后于南方。北京相比其他北方城市还算热闹些,夜晚的三里屯、工体周边、后海、簋街多地都为通宵经营。而在南方,尤其是广州、深圳、成都等夜生活城市,22:00才标志着夜生活开始,很多人才正准备出门去酒吧狂欢喝啤酒吃宵夜,甚至凌晨一两点还有不少人在街上,吃、喝、逛、玩、赌一应俱全。「莫非在你眼里,工体、三里屯、后海、簋街都不属于北京城?」汇集北京城「潮人」的三里屯连带着不远处的工体,开着几百家酒吧和夜店,那里拥有全北京最漫长的夜晚。午夜一过,在酒精和音乐的驱使下,荷尔蒙在每个人的身体尽情迸发,到处弥漫着「欲望」的味道。吧台、散台、卡座、包厢,不同阶层

关于夜话、夜食、夜思|如果你也习惯晚睡,关注这个只与你相遇在夜晚的Yehoo (ID:Yehoo0)


北京的夜生活人真多(北京没有夜生活)(1)

「在我眼里,北京没有夜生活。」

这句话出自一位南方朋友之口,乍听起来争议满满。

料想,他如果不是在开玩笑,再不就是去了一个假的北京。

「莫非在你眼里,工体、三里屯、后海、簋街都不属于北京城?」

汇集北京城「潮人」的三里屯连带着不远处的工体,开着几百家酒吧和夜店,那里拥有全北京最漫长的夜晚。午夜一过,在酒精和音乐的驱使下,荷尔蒙在每个人的身体尽情迸发,到处弥漫着「欲望」的味道。吧台、散台、卡座、包厢,不同阶层的人各自量力而为,以高昂的价格喝着不知道是真酒假酒。他们肆意而动的捕寻猎物,既是猎手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目标。

我必须承认南方的夜生活比北方丰富,而北京的夜生活缺少个性,单调且不具群体性。抛开那些年轻人聚集的「烟花柳巷」,北京的夜似乎也是沉闷的可怕。

事实上,北方城市在夜生活方面整体落后于南方。北京相比其他北方城市还算热闹些,夜晚的三里屯、工体周边、后海、簋街多地都为通宵经营。而在南方,尤其是广州、深圳、成都等夜生活城市,22:00才标志着夜生活开始,很多人才正准备出门去酒吧狂欢喝啤酒吃宵夜,甚至凌晨一两点还有不少人在街上,吃、喝、逛、玩、赌一应俱全。

可以说,南方城市的夜生活是平民的、老少咸宜的,而北京的夜生活围绕商圈展开,呈现区域性点状布局,缺乏群体性表现,自然很难说敌得过南方城市。在夏季,夜间11点后路上有排挡之类的会开,而到了冬季则只有酒吧、夜店这些地方人多些。

下面两份报告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百姓出行大数据报告》中显示,70%以上的北方城市驾车出行集中在上午时段,出行量远高于南方城市,而所有南方城市下午和夜间出行量普遍高于北方城市。这说明很多南方人出行不局限于上班,时间支配更自由,夜生活也更加丰富。

滴滴发布的《中国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中显示,北京作为全国加班最严重的城市,白领在19点前下班的人数比例不足四成。从北上广深商圈21:00至24:00的活跃度来看,南方城市人群比北方爱玩。在夜生活最丰富的广深地区,每天22:00至凌晨2:00,出行活跃度接近30%。

提升幸福感更重要的在于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北京虽然是一座有很强大包容性的城市,但是机会越多压力越大。每个人都在快节奏中行走,下班晚加班多,仅有的空闲时间一般都是宅家休息,完全没有时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不像广州,除了工作人们更想关心的是哪里开了新的甜品店,明天去哪个游乐园,晚上去哪吃宵夜等等。归根结底,北京是一个适合奋斗的城市,而像广州、成都这样的城市,更适合生活。

◑︱北京正在学习夜生活

北京的夜生活人真多(北京没有夜生活)(2)

曾经,北京的夜生活严肃且拘谨。倒退2、30年,北京百姓距离夜生活还很远。

80年代,寻常百姓的夜生活无非就是看电视。在那个国产剧制作水平欠发展的时期,多靠国外引进译制,《血疑》、《霍元甲》、《上海滩》、《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亨特尔》等连续剧一经上映均引起轰动。

80年代中期,台球开始在坊间兴起。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支起的台球案,围拢着一群群年轻人。

1987年一部美国电影《霹雳舞》,既火了霹雳舞,更带动了一批小型的迪厅发展。而到了90年代中期,京城第一家大型迪厅JJ Disco开业,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涌现了一批大型迪厅。在当时,「蹦迪」这种跟着节拍晃动身体的舞蹈形式,一下成为最时髦的休闲方式,即使被大喇叭「咣咣咣」震得脑仁儿疼,也要蹦它个四脖子汗流。

从那时开始,北京的夜生活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也真正的向深夜发展。

三里屯第一家酒吧在1995年正式营业,「三里屯北街」这条毗邻使馆区的寻常街道,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火爆。时至今日,仍然是北京酒吧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

到了2000年左右,北京开始有了量贩式KTV的概念,就在这一年「麦乐迪」、「钱柜」先后进入北京,后来还有了「同一首歌」,彼此之间互不打扰,各自刮分着细分市场,也至此摘掉了原先KTV头上「黄」的符号。

同一时期,结合KTV、酒吧、迪厅、夜总会等特质于一身的「夜店」,以工体为据点没过多久便成了气候。

◑︱北京缺少夜生活的基因

北京的夜生活人真多(北京没有夜生活)(3)

北京,在近一千年的历史中大部分时间作为都城存在,历史文化底蕴里自然承载着一些不成文的约束。这里的百姓大都老实巴交、活得谨小慎微,纵使心中有棱角,也只能循规蹈矩的过活。也有人说北京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的百姓在耳濡目染下骨子里多少添了些文化。

不管怎么样,北京人向来就是一个特别讲究「规矩」的群体,而面对自古政策上的不鼓励,夜生活在北京的市井文化中一直缺失着。

政策由何而来,不得不提知名的旅游景点「大栅栏」。

原称廊房四条的「大栅栏」得名要追溯到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当时的明政府为防止盗贼设立「宵禁」,在很多街巷道口建立木栅栏,并派士兵彻夜把守。后廊房四条买卖愈发兴旺,街中的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慢慢「大栅栏」这个名字就此传开。

到了清代,夜里只要钟楼敲了定更(晚上7时)以后,九门提督衙门的巡更人便出来巡街,宵禁就算开始了。直到1935年,北京的宵禁才逐渐取消。

从「顺天府」到「北平」,几百年间宵禁一直限制着京城百姓夜间的自由通行。而在宵禁面前,夜生活只能是个伪命题。

现在北京没了宵禁,但有《条例》。宵禁不再是出行上的宵禁,而是精神的宵禁。

2006年曾经有过一阵「凌晨2点娱乐场所不得营业」的说法,短暂嚷嚷过一阵,之后便不了了之,这条规定其实在2016年发布的修订版中依然存在。娱乐场所不难界定,大体上歌、舞、游艺、放映均被归纳为娱乐的范畴,而吃饭、喝酒则属餐饮。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握两照(娱乐、餐饮)的酒吧、夜店,往往可以在凌晨两点后仍旧堂而皇之的打着擦边球。但电影院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午夜场最晚不得放映至凌晨2点。

夜市是北京城缺失的一环,少了一个夜生活的方向。近年来,平民化的露天夜市先后被取缔,就连早都变了味的王府井东华门小吃街也在去年冬天关了张。露天烧烤更是多年来一直不被允许,消夏露天餐饮在24时前必须打烊的规定也在阻挠着北京的夜生活。北京不但缺失夜生活的基因,近些年平民化的夜生活形式反而渐少。

相同的政策,各地执行程度各有不同,相比之下北京的管控力势必大于大部分南方城市,或许才是南方城市与北京在夜生活的程度相差如此之大的症结所在。

◑︱北京的夜生活分为三六九等

北京的夜生活人真多(北京没有夜生活)(4)

在北京,夜生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人群。当那些合理合法的夜生活方式无一例外的被砍后,高消费又成了普通百姓夜生活的拦路虎。

面对高端会所一年十几到几十万不等的高昂会费,在「达官贵人」眼里不值一提,却是很多人一生的积蓄。而王思聪在KTV一晚壕掷250万,更是生生的喝掉了一套北京东五环的房子。

此外,那些上不了台面,乌烟瘴气、伤风败俗的事、那些藏污纳垢的地方,多数是为「高端人士」提供,寻常百姓不但消费不起,更加难觅其踪。

2010年一场发迹于北京的扫黄风暴席卷全国,一直是个传说的天上人间第一次被摆在了大众面前,之后便消声匿迹。而在去年年底,北京保利、蓝黛和丽海名媛三家俱乐部为北京警方突袭,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数百名。背后的经营者无一不是上通天下通地的角色,据说这次抓嫖更有大批互联网知名大V、投资界大佬落网。

这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那些充斥着天价消费的高端会所里除了壕,到底还藏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曾经有个在东莞开皮革厂的朋友头回来北京,没禁住三里屯酒托的诱惑,喝了几瓶啤酒,坐了一个小时,结账的时候一看2万,一句没废话、交钱走人。我质疑他怎么没和老板掰扯掰扯,实在不行可以报警。哥们跟我说,料想他们在那一片是有势力的,北京的夜生活,哪怕被骗,可以全身而退就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