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它(这里是我家我要守护它)
歌词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它(这里是我家我要守护它)他们放下手中工作……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挺身而出自愿加入防疫队伍他们有的是居家办公人员,有的是自由职业者,还有的是学生
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
自4月26日以来
海淀区已连续开展多轮核酸检测
面对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挺身而出
自愿加入防疫队伍
他们有的是居家办公人员,有的是自由职业者,还有的是学生
……
他们放下手中工作
不畏炎热天气
变成守卫居民身体健康的爱心使者
“超帆”搭档扫证桌前“手速全开”
“请把您的手机调亮一点”
“没带身份证,来我这边”
“请告诉我身份证号”
……
在上地佳园核酸检测现场,两个身着“大白”的志愿者许超和刘帆正配合默契地对排队居民进行扫描身份证录入信息工作。
“我们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扫有身份证人员,一个负责扫没带身份证人员,保证每个采样台前始终有居民在排队。”志愿者许超告诉记者。
“我们可喜欢小许和小刘这对组合了,有他们在,扫证又快又贴心!”只用几秒就完成了身份信息录入的居民王阿姨说。
许超和刘帆都是上地佳园小区居民。他们一个70后,一个90后,本来互不认识,自社区发出志愿者招募令后,他们第一时间报名,并在核酸检测现场经过几次合作成为如今扫证桌前最佳搭档。
90后的刘帆是工作在金融街的一名国有企业青年党员。自疫情管控以来,公司实行居家办公。他在保证居家办公工作效率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利用非工作时间尽可能多地参加社区核酸检测服务保障,刘帆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番科学合理的安排。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但刘帆合理分配了时间参加志愿者服务,居家办公的生活也因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变得更加有意义。刘帆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更何况这里是我的家,我更要从身边事做起,守护好家园。”
生于1977年的许超是一位忙碌的创业者,自从加入社区核酸检测志愿者后,他挤出时间,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来到居委会帮忙,8点准时在扫证桌前上岗。结束核酸检测扫证工作后,他又忙活起公司的繁杂事务。
许超说自己的姐姐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疫情三年来,每次看到姐姐身穿“大白”早出晚归,他既心疼又敬佩。如今,在自己的家门口,他穿一次“大白”,做一点简单重复的工作,只是举手之劳。
“要论辛苦,还是社区工作人员更辛苦。”许超说。“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做志愿者,尤其是像一些自由职业者、居家办公人员,他们可以自由调配时间,来帮咱们一线工作人员减轻点负担。”
上地南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薛然说,社区一次次的核酸检测,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帮忙。如今,在上地佳园,已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志愿者团队,正是这些热心居民地积极参与,才保证了一轮轮核酸检测工作地有序开展。“扫描身份证的工作,更需要年轻人加入,感谢像许超、刘帆这样的青年人、年轻人,在社区急缺人手的紧要关头,给我们鼎力相助。”
海归学生暖心守护家园
“可以了,阿姨”
“小朋友,拿好你的身份证”
……
在上地西里核酸检测现场,一位身材高大又带着青春朝气的“大白”正在党员先锋岗扫证桌前细心地录入着信息。他叫张焕秋,是上地西里的居民,同时也是一名党组织关系在上地西里社区的党员。他因为社区工作人员一句“焕秋,你要不要来做志愿者?”了解到社区正急需扫描身份证人员,于是,他马上报名,并从5月12日开始,一天不落地忙碌于每一场核酸检测。
“我们工作人员都有轮值,一次只要上岗两个小时就可以了,可是焕秋,一坐下来扫码就扫上四个小时,赶都赶不走。”上地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徐桐说,生于1996年的张焕秋工作特别认真,在英国读完硕士的他,目前正在准备考博的复试阶段,“他说要复试了,过几天就只能每天参加2小时志愿服务了,还跟我提前请假。”
“我已经接到中国传媒大学的复试通知了,每天上午扫完码,下午就回去抓紧时间复习。”张焕秋说,自己年轻,做4个小时的扫证工作没感觉到累,最近天气变热,只有在脱防护服的时候,才发现浑身都湿透了。“上地西里是我生活了20年的家园,我希望为身边人做点事情。”
“许多志愿者的参与让我们特别感动。”徐桐说,自4月26日核酸检测开展以来,有像社区党员王怀义一样,天天来拿着小喇叭帮忙维持秩序的志愿者;有像王力斌一样,经常来帮忙进行扫描身份证录入信息的志愿者;有像业委会主任潘杰,双报到党员喻江、李博、陈晓环、刘子森……举着“请保持两米间距”提醒牌一举半天的志愿者;有之前外出回社区后立即加入的志愿者……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这些普通而可爱的志愿者
为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谢谢每一个,为抗疫努力的你
END
文 编 | 舒云
审核 | 党群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