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四世同堂你有什么收获(你听说三世同堂)
看完四世同堂你有什么收获(你听说三世同堂)轶事典故55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派东安王高水乐"诣宅施表",赐匾"雍睦海宗"。588年,隋文帝杨坚遣使臣梁子恭"慰抚其门",奉匾"孝友可师"。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李世民赐匾"义和广堂"。唐麟德二年(665年),高宗皇帝李治东封泰山,路经寿张(今台前县境),又亲临其第访贤。高宗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张公艺书百余"忍"字献上。唐皇感涕,赐以缣帛,后回宫御书"百忍义门"。张公艺去世后,历代知县屡建"百忍堂"等祠堂,垂扬其风范。明朝山东布政使史学又临邑重修坟墓,勒碑追远。张公艺九世同堂之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录其事,元代编为戏剧上演,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明、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王夫之分别在《史纲评要》和《
你听说过三世同堂、五世同堂,肯定没听说过九世同堂吧?今天先说一说这个九世同堂。
在河南省台前县桥北站村有一座祠堂,名为百忍堂,何为百忍堂?百忍堂,张姓堂,唐代时,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百忍堂供奉的便是张公艺,张公艺享年99岁,一生中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四代。说起张公艺其人,一辈子没有入仕为官,也没有什么功名头衔,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可他自幼年就聪明好学,公道忍让,孝父尊长,和睦邻里,颇得家人和村人的赞誉与好评。他12岁顶门立户,主持家政。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张家形成了一个九代同居的大家庭。
据《张氏族谱》记载:“公艺幼年有威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堂、制典则,设条教以诫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一个九百人的大家庭,和睦礼让,恭顺孝慈,令行禁止,繁荣昌盛,不能不说是一方名门望族了,也不能不得到四方亲邻的一致称颂和效仿。张公艺治家有方、九代同居的故事很快成为一方美谈,传遍了乡村城镇,也传到了朝廷之内。
轶事典故
55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派东安王高水乐"诣宅施表",赐匾"雍睦海宗"。588年,隋文帝杨坚遣使臣梁子恭"慰抚其门",奉匾"孝友可师"。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李世民赐匾"义和广堂"。唐麟德二年(665年),高宗皇帝李治东封泰山,路经寿张(今台前县境),又亲临其第访贤。高宗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张公艺书百余"忍"字献上。唐皇感涕,赐以缣帛,后回宫御书"百忍义门"。张公艺去世后,历代知县屡建"百忍堂"等祠堂,垂扬其风范。明朝山东布政使史学又临邑重修坟墓,勒碑追远。
张公艺九世同堂之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录其事,元代编为戏剧上演,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明、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王夫之分别在《史纲评要》和《读通鉴论》中,对唐王访贤作了记事评论。明代《兖州府志》、清代《山东通志》和中华民国时期《辞源》均将张公艺列为历史名人。1951年,毛泽东主席接见聊城地委宣传部长司洛路时,也问到张公艺九世同堂事;1957年,毛主席在济南接见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时,又问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