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无悔入华夏是什么意思(华夏是什么意思)
此生无悔入华夏是什么意思(华夏是什么意思)随着考古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礼乐文化并不足以解释“华”的概念。章太炎认为“华”是曾经居住在华山之周的一个部落,“夏”是居住在山西西南的一个部落,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两个部落强大并且融合。后来有人将这种说法与史料中炎黄部落联盟关联起来解释,这种猜想是合理的,但是目前还缺乏可靠的依据来证明。华、夏,那个是炎帝领导?那个是黄帝领导?炎黄部落是否对应的就是华附近的部落和夏县的部落?这都是缺乏证据的。我们在另一则资料中也找到“华夏”的相关的依据,《左传·定公十年》疏当中所说的: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这里说的“大”指的是礼仪制度的完备,周代连行军打仗都有军礼、战礼,彼此遵守礼仪,先下战书约定好开战的时间地点,双方列阵完成之后再擂鼓冲杀。可见当时礼对人的影响到了何种程度,生死之地,存亡相关尚且不能抛下礼仪不顾。按血缘关系来划分种族,这是近代史上的时期了,受西方学说的影响
中国人常以华夏民族自居,又常常以“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作为信条,那么“华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据《辞源》介绍: “华夏初指我国中原地区,后来包举我国全部领土。”从这个解释来看,“中”是指中原地区,“夏”是中原地区最早的国家,这两个概念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么“华”是什么意思呢?
华夏这个概念最早是用来区分夷狄的。在西周末年,中原地区的四周游牧民族崛起,对中原四周的诸侯国构成不小的威胁。更有甚者,勾结戎狄推翻周王室的统治,另立天子。齐桓公在位时,齐国完成了政治上改革,经济军事实力均有所发展,在他的号召之下,九次连个各诸侯国共同对付周边游牧民族。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春秋时期兴起了“华夏夷狄之辨”。从一开始这个概念就跟血统无关,这个纯粹的共同文化认可的象征。大体上是接受过周礼教化,承认中原文明并有归属感的诸侯国均为华夏诸侯,当时也称之为“诸夏”。而没有经过礼乐教化,文明洗礼的部族,在生活、生产说仍未完全摆脱原始社会习俗的这些“落后”部族均为夷狄,分别叫做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华、夏两个字是可以联用,也可以互相通用的。故此又可以称之为“华、夷之辨”,辨的是中原诸侯国和周边部族的根本区别。
蒋庆先生 《公羊学引论》中说: “夷夏之辨的标准在于文明程度的不同,具体说来,文明程度低、无礼义文教者谓之夷狄,文明程度高、有礼义文教者谓之诸夏。也就是说,夷夏之辨的标准在野蛮与文明而已。……野蛮文明的标准即在仁义道德”。从这个方面来说, “华夏”不再是族群的称呼,不再是地域的称呼,而是一种是否有礼义道德的标准。
按血缘关系来划分种族,这是近代史上的时期了,受西方学说的影响,按血脉流传来划分民族。其实在一百多年以前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只有文化认同和信仰归属。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不管出身何处,就看选择接受那种文明,要成为那种人。
我们知道了古人是如何划分部族的之后,也就明确了华夏夷狄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礼”,孔子说周代的礼是借鉴了夏、商两代而完备的。夏是礼的开端,在《尚书正义》中解释 “华夏”这个词语的时候说:“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笔者认为大国起源于夏,后世以此命名,而礼的具体表现便是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冕是礼帽,服是礼服,华是纹饰,章是纹饰所代表的等级。一国之礼,如何能体现出来?穿着是第一位的。有着精美纹饰等级明确的礼服礼帽,这是大国的体现。
再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关于穿着的成语。本义上是褒奖的,但是在后世礼乐崩坏,反对礼乐的浪潮中变成了贬义词。比如:衣冠楚楚,本义是穿着干净、整齐;现在近乎人模狗样的含义。冠冕堂皇,本义是穿着体面,正大气派的样子,现在跟堂而皇之一个意思。衣冠上国,本义是说三皇五帝治下的国家穿衣裳知礼仪懂廉耻;后世流传出欺世盗名的意思。衣冠禽兽,本义是礼服上的纹饰,明代文官礼服秀禽,武官秀兽;后来用以形容品德败坏之人。这些成语本义的变迁,是礼乐文化的落实造成的,我们对比前后意思,后者几乎都指向一个方向,就是徒有其表,言过其实的哪些人。
我们在另一则资料中也找到“华夏”的相关的依据,《左传·定公十年》疏当中所说的: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这里说的“大”指的是礼仪制度的完备,周代连行军打仗都有军礼、战礼,彼此遵守礼仪,先下战书约定好开战的时间地点,双方列阵完成之后再擂鼓冲杀。可见当时礼对人的影响到了何种程度,生死之地,存亡相关尚且不能抛下礼仪不顾。
随着考古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礼乐文化并不足以解释“华”的概念。章太炎认为“华”是曾经居住在华山之周的一个部落,“夏”是居住在山西西南的一个部落,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两个部落强大并且融合。后来有人将这种说法与史料中炎黄部落联盟关联起来解释,这种猜想是合理的,但是目前还缺乏可靠的依据来证明。华、夏,那个是炎帝领导?那个是黄帝领导?炎黄部落是否对应的就是华附近的部落和夏县的部落?这都是缺乏证据的。
综上所述,华夏是文明的象征,在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被打倒,又无数次的在废墟中重建文明,历经千年而未曾断绝。华夏之国是礼仪之邦的象征,礼仪在个人体现为知廉耻有道德,在社会体现为有秩序顾伦理。华夏是包容而又极具凝聚力的文化,从夏商周到近代,不断的包容各民族文化,凝聚周边民族,由纵横三千里的夏发展到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秦,再得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今天,无不彰显着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华夏准确的说不是民族概念,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化认可。
极简史:关于“华表”的五种说法
史料梳理:关于“三皇”的八种说法
史料梳理:关于“五帝”的六种说法
转载请注明出自【头条号:极简国学】
插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先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