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条小溪三十年无人问津对联(落魄老者一口气拽180字长联)

一条小溪三十年无人问津对联(落魄老者一口气拽180字长联)中间的木条据说是原来的木质长联说起来大观楼和长联也是多灾多难,咸丰六年云南民众起义反清,第二年(1857)大观楼毁于兵燹。陆树堂书写的长联不幸与楼同毁。同治七年(1866年)提督马如龙重建大观楼,历时三年建成。不过10年后复遭大水毁坏。光绪九年(1883) 总督岑毓英再次重修。现在大观楼前所挂的长联,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后,命云南近代白族书法家赵藩以工笔楷书书写,刊刻后制成的,蓝底金字,光彩夺目,其书法端庄稳重,字字珠园玉润,已经悬挂了一百多年。位于昆明大观楼的孙髯雕像说到孙髯的得意之作大观楼长联,据说也是那时的文人骚客互相看不顺眼“Battle”出来的。话说乾隆年间(有可能是公元1765年)一天,已经真成老翁的孙髯到大观楼游览,遇到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饮酒作乐,吟诗写文,为清王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众人看他如此举动,便用嘲讽的口气说:“你有本

一条小溪三十年无人问津对联(落魄老者一口气拽180字长联)(1)

悬挂于大观楼门前的长联(赵藩书写)

说起昆明的大观楼长联,很多人都知道它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滇池大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在新一期上线的《闲话昆明》节目中,两位与大观楼长联有着密切联系的长者,将带领大家一起探寻这“第一长联”背后的秘闻,敬请期待。

《闲话昆明》栏目完整视频地址:http://www.iqiyi.com/u/1617812034

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髯翁少年报考,因不愿受搜身之辱,对“以盗贼待士”不满,从此放弃仕途寄情山水。孙髯翁曾自制一印,上刻:“万树梅花一布衣”。今天昆明五华山北坡有大梅园巷,原来是一个梅园,相传就是孙髯居所。别看他声名赫然,因是布衣,却一生潦倒困苦。据说他粗茶淡饭,蚂蚱泥鳅下酒,偶尔吃一顿茭瓜炒肉则是美肴。孙髯晚年贫困落魄,寄居昆明圆通寺后的咒蛟台上,自号“蛟台老人”,医卜为生,三餐难继。咒蛟台今在哪儿呢?它原是圆通寺后的山壁上的一个小洞而已。

一条小溪三十年无人问津对联(落魄老者一口气拽180字长联)(2)

位于昆明大观楼的孙髯雕像

说到孙髯的得意之作大观楼长联,据说也是那时的文人骚客互相看不顺眼“Battle”出来的。话说乾隆年间(有可能是公元1765年)一天,已经真成老翁的孙髯到大观楼游览,遇到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饮酒作乐,吟诗写文,为清王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众人看他如此举动,便用嘲讽的口气说:“你有本事就来写吧,何必如此。”孙髯一听,心潮起伏,提笔一口气写了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众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倒,你大爷果然是你大爷。不过当时的孙髯晚年甚穷,联写成后只能由别人(即徐敏,字际良,号良斋)来捐资刻挂。而镌刻者正是昆明一代书法名家陆树堂。

一条小溪三十年无人问津对联(落魄老者一口气拽180字长联)(3)

陆树堂书写长联拓本(左)赵藩书写长联(右)

说起来大观楼和长联也是多灾多难,咸丰六年云南民众起义反清,第二年(1857)大观楼毁于兵燹。陆树堂书写的长联不幸与楼同毁。同治七年(1866年)提督马如龙重建大观楼,历时三年建成。不过10年后复遭大水毁坏。光绪九年(1883) 总督岑毓英再次重修。现在大观楼前所挂的长联,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后,命云南近代白族书法家赵藩以工笔楷书书写,刊刻后制成的,蓝底金字,光彩夺目,其书法端庄稳重,字字珠园玉润,已经悬挂了一百多年。

一条小溪三十年无人问津对联(落魄老者一口气拽180字长联)(4)

中间的木条据说是原来的木质长联

1999年春,为迎接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昆明市政府投资对大观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整饰,著名的长联改用紫铜精工铸造,仍是蓝底金字。这副长联由以前的木刻变成了重达200公斤的铸铜对联。原来的木制长联则被公园作为文物珍藏起来。

本期《闲话昆明》邀请到了云南近代白族书法家赵藩的后人,他将会为我们讲述赵藩和大观楼长联的故事。
《谈巢》视频专栏是一个自制语言脱口秀类节目的窗口。《闲话昆明》单元是对昆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深度的挖掘和全新的探索。该节目力求通过昆明的轶闻趣事、风物传说,完美结合知识与娱乐的故事化讲述,引领观众了解并理解昆明这座充满神奇历史和绚丽未来的城市。
想看更多完整视频请点击“了解更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