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良好的心境(为人的最高境界)
慎独是良好的心境(为人的最高境界)晚上,王密悄悄地来到杨震的住处。见屋里没人,便拿出10斤黄金送予杨震。杨震连忙挥了挥手,拒绝地说:“之前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就是你太不了解我了!”杨震在荆州当荆州刺使时,发现秀才王密是个人才,便推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当他经过昌邑时,王密对他照应得无微不至。01古人推崇“君子慎独”,也就是说,即使独处,也要自律,不做违背原则的事,即使没有人知道,也还有天知、地知、我知(自己的心知道)。东汉杨震“慎独”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严于律己的好例子。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慎独”,意思是当你独自一人时,在没有他人的干涉和监督时,你可以凭着高度的自觉,不做任何违背道德信念和做人原则的事情。
那么“慎独”的可靠条件是什么?其实,就是自律!
“慎独”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和高度的自觉性。因此,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把谨慎视为一种高尚的美德,人生第一要义就是修身养性!
“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不怕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放纵自己,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约束自己。君子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像个君子吗?这便是慎独。
01
古人推崇“君子慎独”,也就是说,即使独处,也要自律,不做违背原则的事,即使没有人知道,也还有天知、地知、我知(自己的心知道)。
东汉杨震“慎独”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严于律己的好例子。
杨震在荆州当荆州刺使时,发现秀才王密是个人才,便推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当他经过昌邑时,王密对他照应得无微不至。
晚上,王密悄悄地来到杨震的住处。见屋里没人,便拿出10斤黄金送予杨震。杨震连忙挥了挥手,拒绝地说:“之前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就是你太不了解我了!”
王密则小声说:“现在是黑夜,没人知道。”杨震正色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到这话后,羞愧地退了下去。
杨震为人诚实正直,从不接受私礼。他的后代也过着简朴蔬食步行的生活。曾经有一些老朋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点产业。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用这样的好名声作遗传,不是十分丰厚吗?”
可见,一个慎独的人,往往同时也是一个高尚的人。
02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那些更慎独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不同的是,慎独的人犯错之后,敢于改正错误,承担错误的后果,哪怕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来找他看病。医生检测发现妇女子宫里面有一个肿瘤,需要手术切除。
手术很快就安排好了,手术室里面全是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对于做过几千次手术的著名医生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手术。
当他切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处观察,正当他正要下刀的时候,他的全身突然一颤,他的刀停在空中,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他看到了一件他无法相信的事情:“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而是一个胎儿!”
他的手颤抖了,内心在矛盾之中挣扎。如果此时硬把胎儿拿掉,病人被告知肿瘤被切除,病人肯定会感激他恩同再造;相反,如果他承认自己看走眼了,他就会声名扫地。
在犹豫了几秒钟之后,医生下定了决心。他小心翼翼地缝好刀口,回到办公室等病人醒来。之后,他走到病人的床前,对病人和他的家人说:“对不起!我看错了,你只是怀孕了,你没有肿瘤。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很安全,你会有一个可爱的孩子的!”
病人和他的家人都惊呆了。几秒钟之后,病人的丈夫突然冲了过来,抓住那位著名医生的衣领,大声喊道:“你这个庸医,我定要找你算账!”最后,孩子安好且很健康,但医生被告的几乎破产了。
医生的朋友曾嘲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就算你说那是畸形死胎,谁能知道呢?“天知道!”医生只是笑了一笑说。
可见,那些慎独的人,都有一双无法摆脱的天神之眼。天是心中那片天,心中有原则,做事时就不会被得失所迷,心情也不会因得失所累。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更多是这样的,比如在人前注意卫生,独处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路口无人时就闯红灯;在熟悉的人群中彬彬有礼,一旦身处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心态:“规则是为别人制定的,我可以找到打破规则的方法”。
实际上,在契约社会中,每个人只有以自觉约束的方式享有自由,才能获得可持续的权利。这是现代社会秩序的重要特征,也是诚信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责任?唯有慎独!“慎独”是为人的最高境界,它既是道德自律的精神,也是道德修养的方法。
03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怎么才能做到“慎独”呢?
一、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自己原谅自己
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曾在谈到人的修养时说过:“克己必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意思是人们在修养时,要注意小处,永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死角。否则,众恶相引而来,后果不堪设想。
二、抑制私欲和贪婪
在公众之下,一般人还是可以能够约束自己的;而当摘下美丽的“面具”时,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放纵自己的天性和私欲。
比如,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拿别人的东西,这实际上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一次得逞后可能会使人产生侥幸心理,结果可能是有一天他抑制不住自己,从而被绳之以法。
有些人可能只拿过一次,便永不再拿了,那就证明他还有良知的。但对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他可能永远逃不掉良知的谴责,后悔一生。所以,“慎独”其实也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三、慎是慎独的核心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其实说的就是“慎”。
告诫人们说话和处理事务时要思虑周详,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周到,不管是有人无人,不管是公是私,不管是大是小,都要谨慎。恭德而慎行,这样就不会败事,不会后悔。
正如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说白了,“慎独”就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也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不是有人监督你,你就表现得很好,没有人监督你,你就失去了自制力,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只有自己能监督自己,才能称之为慎独。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渔樵耕读看生活
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愿给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