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二则经典语录(曾国藩家书慎独)
曾国藩家书二则经典语录(曾国藩家书慎独)最后,谈到中庸图,很形象。你已建立立体思维,打破了思维的边界。加油! 想到这一层,再顺出你的“所谓修身在正其心”一段,就很完美了。你提到现代生活中一些“修己心”的案例,说明你已思考过这些问题,并引以为鉴。为你点赞! (本文为《大学》《中庸》学习笔记。作者为熙华国学院大学中庸师资班学庸三期在读学员。国学师资班报名微信咨询:13052578113 ) 老师点评: 曾国藩在家书中给后辈提出的四点要求: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你结合《熙解》提到的明德四个特质,阐述了与慎独、主敬、求仁的一一对应之处,非常赞!对应很恰当。你对“习劳”没有阐述,其实习劳完全可以对应明德的“运动”特质。太阳永不停息,逝者如斯夫,对应人伦之德,也不能企图一劳永逸,坐享旧日之功;也不能靠一招鲜打遍天下。而曾国藩之“习劳”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他坚持记日记,时刻自省;位高权重、赫赫功勋却从不居功自傲,不为自己和子女谋不义之财;他在
原创: 陈艳庆 熙华国学堂 3月24日
听完熙华王院长对《大学》的四次讲课,让我对《大学》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抽象与高深的认知之中。第二次课,王院长通过太阳的四个特质来解释明德,修己利人、慎独、自新新民、止于至善。我通过学习这四个特质,让我想到了曾国藩在家书中给后辈提出的四点要求: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我想用这四个词来思考和理解明德的四大特质。慎独,就是王院长提的慎独,太阳相对于宇宙是自运行的,而每个人也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一颗慎独的心态,才会不随波逐流。主敬,就是对万事万物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我认为这也是中庸的一种表现,止于至善。从小长辈就告诫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当下,我们都需要一颗对大自然、对遇到的人、事、物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做到止于至善。求仁,我认为就是太阳燃烧自己,发光发热,修己利人的表现。《论语》多次谈到如何为仁,而我们每个人都接受了大自然和社会对我们的付出与馈赠,反之,我们也应该有一颗仁人之心,回馈自己所有。这就是我对太阳四个特质的个人思考与理解。
第三次课程的学习,对我启发最大的是“所谓修身在正其心”。前段时间,我跟随老师深入企业做调研,发现本土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员工都对现有的企业制度、流程不满。在整理数据时,老师教育我们,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抱怨工作。我们发现员工满意度高的企业,每个人都愿意积极投入工作,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愿意积极建言。相反,不满意度高的企业,员工看重的是现存的问题,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我想到了“修身在正其心”,生活中的实例比比皆是,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能手心、正心,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我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每天集中时间看手机信息,学习时做好计划,不让外界信息干扰自己。在写论文与企业实践比较忙碌的时刻,我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勉励自己克服困难,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我想学习经典,最终要的是学以致用,从自己的点滴做起,才能真正做好学而时习。
第四次课程的学习,结束了《大学》的课程学习。我脑海中出现了中庸的生动形象,小自行车有起有伏,但终究不会越界,始终把握主方向。大学的最后一段,我简单理解就是人应该懂得知足与感恩。我们都期待自己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对社会有价值,只是每个人选择奉献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每一种努力都值得被肯定。但是,人性的弱点就有贪欲心,无可厚非,只是我们自己要有原则,有仁义准则。因为我是在商学院求学,很多校友经常会分享投资的方式和经验,我看到了在我了解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对于投资者而言,每一次收益都只能扩大其财富心,似乎在追求财富上是没有止善的边界的。与我而言,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修身,再影响自己的家庭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大学》帮助我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的理解曾国藩提出的“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本文为《大学》《中庸》学习笔记。作者为熙华国学院大学中庸师资班学庸三期在读学员。国学师资班报名微信咨询:13052578113 )
老师点评:
曾国藩在家书中给后辈提出的四点要求: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你结合《熙解》提到的明德四个特质,阐述了与慎独、主敬、求仁的一一对应之处,非常赞!对应很恰当。你对“习劳”没有阐述,其实习劳完全可以对应明德的“运动”特质。太阳永不停息,逝者如斯夫,对应人伦之德,也不能企图一劳永逸,坐享旧日之功;也不能靠一招鲜打遍天下。而曾国藩之“习劳”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他坚持记日记,时刻自省;位高权重、赫赫功勋却从不居功自傲,不为自己和子女谋不义之财;他在大战进退维谷,遭受重挫之时,不固步自封,为失败找借口,而是内省自新,修己心,从《道德经》智慧中获得了新生,扭转了局面。这一切皆与他的“习劳”之明德品质分不开。
想到这一层,再顺出你的“所谓修身在正其心”一段,就很完美了。你提到现代生活中一些“修己心”的案例,说明你已思考过这些问题,并引以为鉴。为你点赞!
最后,谈到中庸图,很形象。你已建立立体思维,打破了思维的边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