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子烧棉袄的故事(儿时的篦子)
虱子烧棉袄的故事(儿时的篦子)战场最好选在桌子旁,一人立在桌子旁,头悬在桌子上方,另一人用篦子把她头发中的皮屑和虱子、虮子刮下来,有时候一次能刮下来十来个虱子和一串一串的“虮子”。掉在桌面上的虱子让人一览无余,大小虱子慌不择路的拼命逃跑,奈何逃不了人的火眼金睛,一个个被人们捉拿归案,被人们放在右手的食指上,再用两只大拇指的指甲盖合压,“咯嘣咯嘣”地就地处决。当然,要想大规模地歼灭虱子和虮子,还得请篦子来参战,虱子生长在人们的头发里 靠叮吸人的血液而生长繁殖。叮咬人们头皮时 人就会奇痒难受。为了消灭和减少虱子,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篦子。篦子的功能就是刮掉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和虮子,因为篦子的篦齿特别细密,当用篦子刮头发的时候,能有效地把隐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和虮子一个不漏地被篦下来。小时候的冬天,人们忙完农活休息的时候,常能看到二人相对、三人一堆坐在一起,相互给对方捉头发里的虱子,发现一个,用食指在舌头上蘸一点口水,迅速去粘捉虱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以往在农村广泛使用的,甚至是离不开的生活用品,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比如“篦子”,估计如今大多数的年轻人,不知“篦子”、“虱子”为何物,“虮子”是什么更是一无所知。
篦子,南汇人叫篦几,在50年前,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备有篦子。那么,篦子、虱子是什么模样的?其实,篦子模样和用处跟木梳都有点相似。篦子中间有梁,两面的齿是由细薄的竹蔑片密密地排列而成,两边的齿均可使用。虱子就是一种小甲壳爬虫,比芝麻粒还小得多,。
50年前,农村卫生条件差,生活方式落后,从重阳节前后到次年清明节这近半年时间内,在南汇农村,人们基本上不汰头洗澡。穿的衣裤也匮乏,一件棉袄、一条棉裤往往穿上一个冬天不更换,脏得油腻发亮,身体上更是懊糟(污垢)满身。同时,很多人家都会喂养一些鸡、鸭、兔子等家禽家畜,为防止鸡鸣狗盗之徒,经常是人畜同住一间屋里,所以,那时人们身上,都会养着大大小小数量不等的虱子。特别是女性的头顶,是虱子的天堂。
1962年我小学四年级时,坐在我前面的一位女同学,头发里常长满虱子和虮子,虮子南汇人叫西虮,虮子就是虱子产的卵,很小很小,比芝麻粒还小好几倍,白花花、亮晶晶、一串串的。上课时,我常常看到有虱子在她两条辫子中间的头发里悠然自得的闲庭信步,而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虱子生长在人们的头发里 靠叮吸人的血液而生长繁殖。叮咬人们头皮时 人就会奇痒难受。为了消灭和减少虱子,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篦子。
篦子的功能就是刮掉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和虮子,因为篦子的篦齿特别细密,当用篦子刮头发的时候,能有效地把隐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和虮子一个不漏地被篦下来。
小时候的冬天,人们忙完农活休息的时候,常能看到二人相对、三人一堆坐在一起,相互给对方捉头发里的虱子,发现一个,用食指在舌头上蘸一点口水,迅速去粘捉虱子,捉住后放进口中,闭上嘴唇防止虱子逃逸,利用舌头把虱子送在上下牙齿中间,“嘎吱”一嚼咬死虱子,然后吐出虱子的尸体。
当然,要想大规模地歼灭虱子和虮子,还得请篦子来参战,
战场最好选在桌子旁,一人立在桌子旁,头悬在桌子上方,另一人用篦子把她头发中的皮屑和虱子、虮子刮下来,有时候一次能刮下来十来个虱子和一串一串的“虮子”。掉在桌面上的虱子让人一览无余,大小虱子慌不择路的拼命逃跑,奈何逃不了人的火眼金睛,一个个被人们捉拿归案,被人们放在右手的食指上,再用两只大拇指的指甲盖合压,“咯嘣咯嘣”地就地处决。
我们男人一般没有这个麻烦,因为大多数男子一年四季经常剃光头,虱子在光头上根本无处藏身,会让人一目了然,容易发现,所以,有句歇后语叫“光头上的虱子一一明摆着”。
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各式各样的洗发水层出不穷,洗头也已成为一种卫生习惯。上世纪80年代,人身上的虱子虮子就基本上绝迹了,篦子也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