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赋得古原草送别(遥知兄弟登高处)
天才少年赋得古原草送别(遥知兄弟登高处)他思念他的家人和他的兄弟。并且根据记忆一贯的感情惯性,他相信依恋他的兄弟,和他有着共同的感觉。但是现在,他却远在长安,周旋在达官贵人的家宴或者宴席之上,看到的是人家的和睦和欢好。少年王维和他的弟弟相隔一岁,两个人均聪明过人。作为哥哥的王维,15岁就要去京城应试,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比如15岁的王维,因为年少而有天分,经常做客在达官贵人的宴请之间,应该算当时的流量明星。他到底还是一个孩子,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他却惦记着自己的弟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少年的率真与淳朴。两个朝夕相处的兄弟,现在分开了。王维一定在热闹或者悲伤的时候,会想到他的兄弟要是一起出来了会如何?眼前的华美或者寂寥,都是无法分享的。他的弟弟自然是很难及时了解他哥哥在外面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做哥哥的却知道弟弟,在家乡枯燥的生活里,一样失去了陪伴,更会惦记他。他甚至知道了在这样一个重阳节的日子,他的弟弟一定会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初衣解诗:这首诗是重阳节的名诗,清爽上口,却又越读越有深意。这首诗也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改编的古诗之一。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加班倍思亲,成了最流行的套语。当代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和学业的缘故,虽然交通方便,也会离家千里。思乡之情结合了古诗,颇有历史照进现实的即视感。
岂止是佳节会想念亲人,在外面劳苦加班,更会惦记在父母身边的没心没肺的日子,更会怀念学生时代,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疯打玩闹的日子。当然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兄弟姐妹之情,为同学之谊所替代,但年龄相仿,意气相投,那种感觉,和同胞兄弟姐妹又有什么区别?
少年王维和他的弟弟相隔一岁,两个人均聪明过人。作为哥哥的王维,15岁就要去京城应试,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比如15岁的王维,因为年少而有天分,经常做客在达官贵人的宴请之间,应该算当时的流量明星。他到底还是一个孩子,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他却惦记着自己的弟弟。
亲情与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少年的率真与淳朴。两个朝夕相处的兄弟,现在分开了。王维一定在热闹或者悲伤的时候,会想到他的兄弟要是一起出来了会如何?眼前的华美或者寂寥,都是无法分享的。他的弟弟自然是很难及时了解他哥哥在外面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做哥哥的却知道弟弟,在家乡枯燥的生活里,一样失去了陪伴,更会惦记他。
他甚至知道了在这样一个重阳节的日子,他的弟弟一定会和往年一样的登高,而在他们的少年和童年的岁月中,有很多次都是一起过节的。比如兄弟两个人会依照在习俗,吃菊花糕和菊花酒,就算是大家一起登高,他们两个也常常是站在一堆。互相将手上的茱萸插在对方的帽子边。
但是现在,他却远在长安,周旋在达官贵人的家宴或者宴席之上,看到的是人家的和睦和欢好。
他思念他的家人和他的兄弟。并且根据记忆一贯的感情惯性,他相信依恋他的兄弟,和他有着共同的感觉。
茱萸啊茱萸每一朝都有特定的风俗与流行,有些就随着时光继承或湮灭。茱萸是一种木本植物,作为热爱草木的中国人,凡季节里的花草都是自然的赐予,会加以充分的利用。
彼时,山林并没有过度的开发。菊花,桂花,乃至这个季节里散发着芬芳的茱萸的果实,都因为香气浓烈,色泽艳丽,有除秽辟邪的效果广加利用。而春秋两季正是病菌和感冒瘟疫流行的季节。所以佩戴茱萸菊花,是节日的仪式和标志。主要的功能是用作防病。
自汉朝兴起的春折杨柳,秋插茱萸,登高望远,吐纳清气,求得健康长生,到了唐朝成为了国民风俗。宛如当代的人人脚一双旅游鞋,去处人山人海。茱萸价格并不高,唯其在深山之中,并非如菊花随处可见,往往需要集体大量购买分发,所以有买茱萸赏三军的做法,皇家也定点的将茱萸赐给臣子,民间每有宴席聚会,必先堆砌茱萸,然后分发,所以茱萸的仪式比菊花要来得慎重。故唐诗里的茱萸,都带着一点清贵的气息。
人们分外看重这一种花枝招展的仪式。
这种形式在宋朝开始式微,因为重阳辟邪的功能让位于长生。而民间广泛的惠民医馆,解决了人们日常的医药防病消毒保健需求,明朝以后,随着人口的暴增,山林的开发,这种仪式就不再郑重而消亡。
遥知兄弟登高处在亲厚相处的亲人之间,有一种叫做心灵感应。其实这也并无玄妙。那是因为感情的亲厚,造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互相知解和共鸣,就算是有所分离,仍旧会能够感知那种互相的思念。显性的形式,以男女的思念为最明显,而少年的未被世事过分浸染的情感,则更为的真实和纯洁。这也是许多人没有兄弟姐妹,却看重童年和少年友谊的缘故。
这正是因为王维的少年之作,情感充沛,甚至被后人说成是离魂大法。因为王维的灵魂已经到了他兄弟那里,看见他兄弟在重阳节登高时候的孤单和惆怅。
作为成年的诗人,往往很少有着这样通灵和共情的感情,或者有,也是另外的一种书写法。是在自己登高的地方,觉得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共情能力“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共鸣,是因为良辰美景,未必意味着人月两圆。有着分别惆怅的古人和今人,都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在场,而倍觉是孤单和失落。当我们端起酒杯来,那熟悉的人不在眼前,当我们在热闹中间,忽然会有一种不开心,因为有一个重要的人,他没有到场。
这虽然是王维的17岁的作品,但却打动了7岁到70岁所有的人。
如果思念一个人,是一种孤单,但是如果知道对方也在思念自己,而又无法相见,这却是一种加一倍的凄凉。王维站在他兄弟的角度,显出了他过人的共情能力,这种能力是成为艺术家或者天才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基因。这也是王维的诗和画,有着天地同灵,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最大的魅力就叫共情。
让我们赏读这一个天才少年的重阳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